..续本文上一页智慧,这样即使他很贫穷,但他的心里却非常快乐。
人要是没有了解安乐的本质,没有找到安乐的真正源泉,那物质对人们也就没有什么帮助。科学发展使人类心逐外缘,梦想在外境中找寻最大安乐的结果。但比如,不同人在遇到相同的外境时,也会有不同的喜、怒、苦、乐等感受,这是他们自心现量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遇到同一外境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所贪著的外境--一切生命与物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只是一大堆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的集合,只不过组合不同而已,这些粒子又安有能生苦乐的本性呢?因此决定人们安乐主导因素是人的自心而不是外境。佛法中讲要想使内心获得安乐,必须先要让自心不为外境所转。在这方面佛教有自己许多修持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在从享受现代科学的物质文明之余,也就会更加憧憬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更加美好安乐的生活。但是,这种与反观自心顺应因果缘起的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必然会使人们的美好希望以幻灭而告终。沈家祯,纽约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他说:"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对人所说的,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必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故现代西方社会有不少人因已了知现代科技不足以解决人们的最终烦恼,而有禅学热、藏学热、及"东方神秘主义"等热潮的兴起。英国的诺曼斐耐教授说:"佛教是医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药。在我们这个痛苦疲惫的欧洲,我们亟需佛陀的教理。"
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但现在的结果是,各国储存的核武器能使地球上所有生命毁灭无数次,而且核武器有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现代工业对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正日益严重,臭氧层的空洞、过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等等问题,更已是迫待解决的问题:对森林的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后果是危及到人类总的生存和发展命运。有科学家预言,再过几百年,地球将不适宜人类居住了。
不管是科学还是佛教,若对人们的身心有害,那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加以舍弃。在佛教里根本找不到损害众生的恶行手段,而在当今的科学中又有多少伤害生命的武器和毒药在生产制造。正因为如今科学发达,因此那些威力极大的尖端武器不幸被某个丧心病狂的人(如希特勒之流)或恐怖分子控制,则整个人类将随时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军备竞赛使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发展更新式的杀人武器,几个武器生产大国每年出售的武器价值几百亿美元,这种自掘墓穴式的疯狂行为,无疑给我们人类社会的前景带来了无限恐怖。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物质上的利益,但是地球上的人类和我们同样有着苦乐感受的一切有情动物的生命,又都是这样的脆弱,这样容易受到伤害,人们变得日益凶险狡诈冷酷无情,这些到底为什么?一切有智慧的人,一切有良知的人,一切关心人类幸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人们,都应该在这些关系到人类命运前途的大问题上深刻反省。正如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时,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我们时代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望尘莫及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和缺陷的世间,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当前人类出现的种种危机,究其根源是人类无视缘起法的规律……。长此以往,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的本身。"
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说:"我认为导致人类社会危机的原因,就是因为科学没有高尚的精神指导,人类的幸福发展毕竟有赖于人心的改善和精神的升华。人类与低等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一颗分辨是非、明白事理的心,低层次上的物质再怎样发展进步,也不会使人类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丰富,极有可能相反的是导致人心的贫乏无聊与极端的野蛮恶劣,所以今日的科学世界急需更广大上层的理智和高尚精神的指导,必须如同佛教中所倡导的那样,同步发展自心智慧与大悲济世的慈悲情怀。"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伟大的思想家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1889-1964)说:"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人类两千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与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绵薄之力。"
第三节 佛教与社会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法为究竟。出世间法有大小二乘,以小乘为自度,大乘为究竟。大乘佛法行菩萨道者须深入世间,度化众生,所以归根结底说起来,佛法只在世间,不在世外。
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在在都是要人先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再修出世之法。释迦牟尼佛叫人要报四重恩。这四重恩是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佛恩。释尊把国土恩、父母恩列在前面,可知佛教不是要人忘掉自己的国家,及要人毁弃祖宗牌位的宗教。
儒家的五常,是教人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原则。佛门五戒,不乱杀近于仁,不乱取近于义,不邪淫近于礼,不妄语近于信,不饮酒近于智。在世间法上,佛儒之理原是脉脉相通的,但是佛家五戒比儒家五常要高万倍。
我国的大圣人孔子最重忠恕之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在《四不坏净成就经》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如上所说。我若不喜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邪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这段经文,岂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佳注解?也说明了为什么要受持五戒,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能做损害他人的事。
佛教的五戒对现在的人类社会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佛教把生命看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人们都受持不杀生戒,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战争和杀人等犯罪行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将会得到最大的保障。如果人们都受持不偷盗戒,人类的财产安全会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就不会出现我国一些城市居民装防盗窗,把自己家弄得像监狱,这种可笑的现象。当今世界人类道德水平下降,受"性自由"思潮的影响,某些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发生混乱和卖淫嫖娼的泛滥,这一切又使得艾滋病不断蔓延。能根治上述问题的唯一办法,能够维护家庭稳定,只有佛教的不邪淫戒。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假钞泛滥,短斤缺两、坑蒙拐骗屡屡发生。这不光给人民群众经济上带来许多损失,甚至对他们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危险。在这个日益呼唤"诚信"的社会里,佛教的不妄语戒正日益凸显它的价值所在。人们饮酒过量从健康角度来讲,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更何况人喝醉酒以后会迷乱本性,平时不会做不敢做违反社会道德的事(如杀人、奸淫等等)都有可能做出来。佛教的不饮酒戒是为了防止人们作出其它不善的行为所制定的,从广义来讲,吸烟、吸毒等以吸食一切麻醉品都在佛教禁止之列。如果人们都能受持五戒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是十分安全而又祥和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进步有目共睹。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我国社会呈现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无序状态。从冷漠自私到见死不救;从权钱交易到贪污受贿;从伪劣商品到敲诈勒索;从短斤缺两到抢劫银行;从卖淫嫖娼到拐卖妇女等等,不胜枚举。
种种事实使我们尖锐意识到:能否重建当代中国道德文化,不仅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我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存亡盛衰。导致我国道德滑坡的原因众多。其中最根本的有两条,第一条是: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许多人追求物质享受的贪欲日益炽盛。第二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现代中国人不信因果,甚或嘲笑因果。认为诚实就是傻冒,作恶就是聪明。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便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即便要杀头,他也敢铤而走险:"没抓到我算我运气,抓到我算我倒霉。"可见社会道德的危机,首先植根于人的贪欲,和人们道德心态的败坏与心中价值观念的颠倒。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整饬人们的道德心理方面,是立足于善恶因果报应之上的。诸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等。善恶因果报应思想,能够勉励人们明因慎果,砥砺自己的道德人格。心存"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就会自觉地检束自己的行为。甚至自己的举心动念,也力求充满善意。可以说,这种个体的"慎独"精神,就是社会道德的基石,更是社会机制得以良性运转的保证。
佛教文化对善恶因果报应给予了更为透彻的说明,佛陀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就是从因果下手的。佛陀常说,由于世间人民善恶业力不同,果报亦呈复杂格局。但是,善因得善报,恶因得恶报,"万有因果定律"真实不虚。善恶因果报应并不是佛陀为了吓唬我们,凭空捏造的劝善之言,而是有其真实的内涵。佛陀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