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因果报应,清楚明白。作善得福,造恶得祸,祸福相依,苦乐相继,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代替。善人行善,能够从快乐进入更殊胜的快乐;从智慧进入更高的智慧。恶人造恶,将会从苦痛加剧到更惨痛的苦痛;从愚痴滑入更深的愚痴。这些善恶报应,唯有佛才清楚明了。佛苦口婆心地教化众生,开示因果报应的道理。然而相信并修行的人少。因而,这些众生轮转生死,堕入恶道,无有穷尽。这样的世人举目皆是,无法陈说。
佛在指明善恶因果真相后,教诲众生要受持五戒,并且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断恶修善,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佛教文化的基本教理之一是:"心静则土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洗涤自己邪恶的垢染,代之以慈悲、忍让、平等、利他之心,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当下就是"人间净土"。可见,明信因果是我国道德重建的一块必不可少的基石。这也是佛教文化对我国道德文化的积极贡献所在。
其实,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佛教讲普度众生,这二者意义上都是有以善心和好意来做事情的成份。所以我们应该互相信任,彼此学习理解,多多沟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增进大家的团结,为国为家为历史作出应有的贡献。更何况*轮功在宣讲他的歪理邪说时候,对佛教中名词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使本来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他们讲的才是佛法。这在宗教界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佛教的声誉。正确宣传佛教理论的基础知识,对批驳*轮功的歪理邪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义和共产党所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不相违背的。当我们真实地去研究,并把佛法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拿到实践当中应用,把佛教慈悲智慧自利利他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心理,那人们就都会变得心灵纯净行为向善,那对整个社会都会具有很大的利益。中国佛教协会的净慧法师在《佛教的正信与正行》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领导人的讲话时说:佛教徒最好管,他们都非常和睦团结,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非常好,假如家家户户都成为佛化家庭,那时我们的世间就是一个人间净土。
其实佛法的弘扬对于导人向善,净化社会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宗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又说:"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所以说,大力弘扬佛教的慈悲智慧思想文化以及明信因果的道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将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基于佛教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巨大利益,科学经济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也都纷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佛教研究机构和坐禅中心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佛教研究所,德国有佛教联合会,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很多世界著名大学均设有专门研究佛学的机构。日本有20多个佛教大学。佛教目前已成为欧美许多大学、学院及各级学校的课程,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不但设有佛教课,还建立专门修炼佛法的禅定房。前不久,英国国会还正式通过了一项议案由政府立法,把佛教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的正修课程,目的是为了把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和优良高尚的行为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以期长大成为一个高尚的公民抵制现代社会的污染。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出发积极支持佛教文化的传播,上述事例值得我国政府借鉴参考。
佛教的宗旨和精神是不做任何恶事,奉行善事,所以佛教的精神和行为规范是任何人乃至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适用的最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如果我们以佛法的教义来要求自己和陶冶自己,则我们的身心将会更加健全和理智,对人类和一切有情将会充满慈悲和同情,对社会也会更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我们的有情大家庭也就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也就是一个和平进步和健康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创造在佛法精神的指引下,也会同人类的幸福命运联系在一起而显得更为理性,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在慈悲良知的保证下如理合法地进行,我们人类也会从彼此仇恨和罪恶战争中解救出来。
在大乘佛教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教义是饶益一切众生,对所有的有情发无上的大慈大悲心,这样的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人都是应该具足的。若一个学佛的人不具足这样的心,就不能成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因此这至关重要的大慈大悲心,在佛教当中被再三地提倡。如果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以大慈大悲而心心相联,那么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灾难战争也就会风平浪静。以事实为证,自古以来的各种动乱和战争就是人们没有征服自己的内心,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们以贪心与嗔恨心为因,这样导致在短暂的时间内就有数千万人失去了生命。如果人们继续不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调伏,在将来非常容易发生同样的战争,因此我们人类众生的彼此关心爱护非常地重要。
当今大多数国家本来希望缔造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世界,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肆无忌惮地造下了种种恶业,由此对整个人类都造成了很大危险。我们要排除现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必须要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以大慈大悲、断恶行善以及五戒十善等,这些殊胜的佛法善巧智慧和慈悲精神来使人类积极向善,使未来的世界更加光明。佛陀和佛陀的后代的很多弟子在促使整个人类向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得到证明。
以佛教的精神来说,它否认任何绝对存在,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皆是由因缘集聚假合而产生的,故佛法没有任何绝对死板的教条,他总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常新,并且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灵世界,通过揭示心灵世界的奥秘,可以使人们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理,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完全的解放与自由。佛法的理论和精神若真正融入一个人的心灵,这个人就会焕发出无比强盛的生命力,若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哺育,那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各个方面就都会焕发出活力来,佛教在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播历史正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佛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过不可磨灭的伟大影响。
第四节 佛法与人生
在佛教中,佛的含义是能够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什么是自度度他呢?自度度他是指他自己不但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且也能够使众生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觉圆满是指他已经觉悟了终极真理,他的认识与真如实相相契合,获得了最高的智慧。行圆满是指福德圆满指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圆满。
从佛的含义可知,佛教对智慧的追求达到了何种程度。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无数世因地修行时为追求真理不惜财产王位乃至生命。为什么佛教对智慧这么重视呢?因为佛教认为人在生死轮回之中充满了苦痛与烦恼,产生烦恼痛苦的原因就是无明(愚痴),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需要获得智慧。这智慧并不是世俗的智慧,而是彻悟宇宙终极真理,明了一切万事万物的本质实相的大智慧。具有这种大智慧,才能真正了知一切事物皆是依缘而生、缘尽而灭。因此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从本质上讲只是物理现象,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和自我。具有了这种大智慧,就如《心经》中所讲的那样"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其大意是人的自心就不再有任何执著与牵挂,没有执著与牵挂就不会再有恐怖,他的自心就会远离周围那些颠倒的、如梦似幻的假象,成功达到涅槃的境界。"涅槃"是指脱离诸种烦恼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宁永恒自在的无为之乐。脱离烦恼就是超脱六道轮回之义。佛法认为获得智慧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变有种种缺陷的人生为常(永恒)、乐(无苦之乐)、我(绝对的自由)、净(绝对的清净)的人生。佛法讲的自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指自心解脱,心灵上没有任何的烦恼,获得自由;另一方面指慧解脱,能够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是认识上的自由。佛陀就是获得了这两方面彻底的自由,得大自在。
以"万物之灵"自命的人类,生来便陷入了智慧与愚痴矛盾冲突的困扰中。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谜中以生死之谜,尤其是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许多宇宙之谜被解开,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对人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作出决断的答案。佛教是以智慧究明自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宗旨,以"自净其心"、"如理作意"为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以如实认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其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明晰的答案。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为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有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前生行为的规定,轮回于天、人、阿修罗、畜、饿鬼、地狱六道之中,备受诸苦。在佛教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如实认识生命的奥秘,掌握超出生死轮回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