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6

  ..續本文上一頁上,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的因果報應,清楚明白。作善得福,造惡得禍,禍福相依,苦樂相繼,都是自作自受,沒有誰能代替。善人行善,能夠從快樂進入更殊勝的快樂;從智慧進入更高的智慧。惡人造惡,將會從苦痛加劇到更慘痛的苦痛;從愚癡滑入更深的愚癡。這些善惡報應,唯有佛才清楚明了。佛苦口婆心地教化衆生,開示因果報應的道理。然而相信並修行的人少。因而,這些衆生輪轉生死,墮入惡道,無有窮盡。這樣的世人舉目皆是,無法陳說。

  佛在指明善惡因果真相後,教誨衆生要受持五戒,並且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斷惡修善,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佛教文化的基本教理之一是:"心靜則土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從內心洗滌自己邪惡的垢染,代之以慈悲、忍讓、平等、利他之心,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當下就是"人間淨土"。可見,明信因果是我國道德重建的一塊必不可少的基石。這也是佛教文化對我國道德文化的積極貢獻所在。

  其實,共産黨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佛教講普度衆生,這二者意義上都是有以善心和好意來做事情的成份。所以我們應該互相信任,彼此學習理解,多多溝通求同存異,這樣才能增進大家的團結,爲國爲家爲曆史作出應有的貢獻。更何況*輪功在宣講他的歪理邪說時候,對佛教中名詞進行似是而非的解釋,使本來不懂佛法的人認爲他們講的才是佛法。這在宗教界造成了極爲惡劣的影響,嚴重地破壞了佛教的聲譽。正確宣傳佛教理論的基礎知識,對批駁*輪功的歪理邪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佛教所宣揚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教義和共産黨所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不相違背的。當我們真實地去研究,並把佛法的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拿到實踐當中應用,把佛教慈悲智慧自利利他的思想融入到人們的心理,那人們就都會變得心靈純淨行爲向善,那對整個社會都會具有很大的利益。中國佛教協會的淨慧法師在《佛教的正信與正行》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領導人的講話時說:佛教徒最好管,他們都非常和睦團結,不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非常好,假如家家戶戶都成爲佛化家庭,那時我們的世間就是一個人間淨土。

  其實佛法的弘揚對于導人向善,淨化社會人心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對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都會産生極大的利益。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領導人、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孫中山先生也認爲:"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宗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又說:"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護民族一種最雄大的自然力。"所以說,大力弘揚佛教的慈悲智慧思想文化以及明信因果的道理,對我國的社會穩定與提高人們思想道德修養將會起著很大的作用。

  基于佛教對現代社會所具有的巨大利益,科學經濟非常發達的歐美國家,也都紛紛建立起各種各樣的佛教研究機構和坐禅中心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佛教研究所,德國有佛教聯合會,英國的牛津大學等很多世界著名大學均設有專門研究佛學的機構。日本有20多個佛教大學。佛教目前已成爲歐美許多大學、學院及各級學校的課程,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不但設有佛教課,還建立專門修煉佛法的禅定房。前不久,英國國會還正式通過了一項議案由政府立法,把佛教列爲全英國中小學校的正修課程,目的是爲了把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和優良高尚的行爲紮根于幼小的心靈,以期長大成爲一個高尚的公民抵製現代社會的汙染。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與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出發積極支持佛教文化的傳播,上述事例值得我國政府借鑒參考。

  佛教的宗旨和精神是不做任何惡事,奉行善事,所以佛教的精神和行爲規範是任何人乃至任何國家,都是非常適用的最高尚的道德行爲准則。如果我們以佛法的教義來要求自己和陶冶自己,則我們的身心將會更加健全和理智,對人類和一切有情將會充滿慈悲和同情,對社會也會更加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樣我們的有情大家庭也就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也就是一個和平進步和健康發展的社會。科學技術的研究發明創造在佛法精神的指引下,也會同人類的幸福命運聯系在一起而顯得更爲理性,政治和經濟的利益在慈悲良知的保證下如理合法地進行,我們人類也會從彼此仇恨和罪惡戰爭中解救出來。

  在大乘佛教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教義是饒益一切衆生,對所有的有情發無上的大慈大悲心,這樣的心不管對什麼樣的人都是應該具足的。若一個學佛的人不具足這樣的心,就不能成爲一個大乘佛教徒,因此這至關重要的大慈大悲心,在佛教當中被再叁地提倡。如果人與人之間,乃至國與國之間以大慈大悲而心心相聯,那麼現在社會上的許多災難戰爭也就會風平浪靜。以事實爲證,自古以來的各種動亂和戰爭就是人們沒有征服自己的內心,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人們以貪心與嗔恨心爲因,這樣導致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有數千萬人失去了生命。如果人們繼續不對自己的內心進行調伏,在將來非常容易發生同樣的戰爭,因此我們人類衆生的彼此關心愛護非常地重要。

  當今大多數國家本來希望締造一個和平穩定發展的世界,但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不信善惡因果報應的道理,肆無忌憚地造下了種種惡業,由此對整個人類都造成了很大危險。我們要排除現在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必須要依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以大慈大悲、斷惡行善以及五戒十善等,這些殊勝的佛法善巧智慧和慈悲精神來使人類積極向善,使未來的世界更加光明。佛陀和佛陀的後代的很多弟子在促使整個人類向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點可以從曆史中得到證明。

  以佛教的精神來說,它否認任何絕對存在,認爲萬事萬物一切現象皆是由因緣集聚假合而産生的,故佛法沒有任何絕對死板的教條,他總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而常新,並且他認爲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靈世界,通過揭示心靈世界的奧秘,可以使人們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理,使人類的心靈得到完全的解放與自由。佛法的理論和精神若真正融入一個人的心靈,這個人就會煥發出無比強盛的生命力,若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受到了這種精神的哺育,那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各個方面就都會煥發出活力來,佛教在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傳播曆史正說明了這一點。事實上,佛教不僅在中國曆史上,而且對整個世界文化都産生過不可磨滅的偉大影響。

  

  第四節 佛法與人生

  在佛教中,佛的含義是能夠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什麼是自度度他呢?自度度他是指他自己不但能夠超脫生死輪回的苦海,而且也能夠使衆生超脫生死輪回的苦海。覺圓滿是指他已經覺悟了終極真理,他的認識與真如實相相契合,獲得了最高的智慧。行圓滿是指福德圓滿指利益一切衆生的行爲圓滿。

  從佛的含義可知,佛教對智慧的追求達到了何種程度。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無數世因地修行時爲追求真理不惜財産王位乃至生命。爲什麼佛教對智慧這麼重視呢?因爲佛教認爲人在生死輪回之中充滿了苦痛與煩惱,産生煩惱痛苦的原因就是無明(愚癡),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需要獲得智慧。這智慧並不是世俗的智慧,而是徹悟宇宙終極真理,明了一切萬事萬物的本質實相的大智慧。具有這種大智慧,才能真正了知一切事物皆是依緣而生、緣盡而滅。因此一切事物皆無自性,從本質上講只是物理現象,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實體和自我。具有了這種大智慧,就如《心經》中所講的那樣"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其大意是人的自心就不再有任何執著與牽挂,沒有執著與牽挂就不會再有恐怖,他的自心就會遠離周圍那些顛倒的、如夢似幻的假象,成功達到涅槃的境界。"涅槃"是指脫離諸種煩惱得到愛恨息滅、身心安甯永恒自在的無爲之樂。脫離煩惱就是超脫六道輪回之義。佛法認爲獲得智慧最根本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人生的痛苦與煩惱,變有種種缺陷的人生爲常(永恒)、樂(無苦之樂)、我(絕對的自由)、淨(絕對的清淨)的人生。佛法講的自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指自心解脫,心靈上沒有任何的煩惱,獲得自由;另一方面指慧解脫,能夠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的實相,是認識上的自由。佛陀就是獲得了這兩方面徹底的自由,得大自在。

  以"萬物之靈"自命的人類,生來便陷入了智慧與愚癡矛盾沖突的困擾中。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之謎中以生死之謎,尤其是死後有無續存的問題,關系到每個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對它的解答,是人們決定人生態度、人生目標,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廣而言之,則社會、人類群體對這一問題的普遍解答,實爲整個社會人類文明創立的出發點和基石。揭開生死之謎,無疑成爲人類智慧面臨的要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對生死之謎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條件的改善、工業新産品的發明等現實問題,更爲現實,更爲重要。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突飛猛進,許多宇宙之謎被解開,但科學家們並沒有對人死後續存與否的問題作出決斷的答案。佛教是以智慧究明自身,以求解脫生死等痛苦爲宗旨,以"自淨其心"、"如理作意"爲超出生死的要道。佛教高張"了生死"之標幟,以如實認識自己爲課題,對宇宙之謎,尤其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謎,有至爲明晰的答案。佛教以"緣起"的樸素辯證法觀察生命現象,認爲衆生的存在是非斷非常、即生即死而又有因果、身心相續不斷的無窮無盡的流轉過程,人必有前生後世,死後必受前生行爲的規定,輪回于天、人、阿修羅、畜、餓鬼、地獄六道之中,備受諸苦。在佛教看來,輪回過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無常的本性,確實是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如實認識生命的奧秘,掌握超出生死輪回之道,自覺進行生命的變革進化,變生死流轉、諸苦交攻的不圓滿生命形態爲"常樂我淨"、永恒…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