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益的惡友、玩友的往來,從而免除一切臨終可能發生的違緣。
4.平時除了修持淨業,應少說那些世俗的言語,不做與生計無關的瑣事。說那些世俗的言語和看電視電影一樣,只會使我們的自心散亂、煩惱叢生,對淨業無有絲毫益處。
叁 臨終之要
對于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臨終之時至關重要,是聖凡轉換之關鍵。
沒有得大自在的修行人臨終時確實非常關鍵,如果失去正念,則會鑄成過大錯。徹悟禅師雲:“生死關頭,惟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業,亦能轉業。故業力惟強,心力惟重,乃能牽生。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惟西方是趣,則他時報命終,必經西方,不生余處矣。”但如果以殷重心,造極重十惡力,則臨終心重業強,一定牽往叁惡趣中。如一堵牆或一顆樹,要知它最終倒向何方,就要看它平時傾向于哪一方,則最後一定倒向某一方。我們執持名號以及忏罪積資都是爲了臨終之時能夠順利往生,如俗語所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一樣。所以我們應精勤修持淨業,使得臨終時淨業勝過業力,才能夠確保順利往生。否則抱僥幸心理平日不修習,等到臨終時種種違緣現前,不能提起正念來念佛,只怕爲時已晚後悔莫及啊。我們應該這樣想:只需要精勤修持一生,便能永離苦海永享安樂,這是一勞永逸、一本萬利的事,何樂而不爲呢,爲何不舍棄世間一切無意義的瑣事,下大決心抓緊時間精勤修持呢?否則仍將在輪回的苦海中飽受無量諸苦,無有出期,何必呢?
臨終的障礙雖有多種,但最根本的就是忘失正念,退失信心,尤其是貪戀父母妻子兒女、兄弟朋友、功名富貴、文章詩賦、道術技藝、衣服飲食、房屋田園、林泉花卉、珍寶玩物等等。如果有一絲一毫的貪戀耽著,則成違緣障礙,不得往生。
楊次公雲:“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因此作爲求解脫往生的行人,對娑婆世界的貪愛應力求淡薄減輕,務使解脫心、往生淨土心越來越深切強烈。則臨終之時不會因爲親人的哭泣哀號而生貪愛,也不會因爲豐富的家産財物而戀戀難舍,平時能看破,臨終自然會放下。凡人臨命終時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不應貪生怕死。時常思維:現在我這個身體,由諸種不淨物所構成,種種痛苦日夜不停地折磨,現在若能舍棄這個臭皮囊,往生淨土,蓮花化身,受無量快樂,見佛聞法,遠離痛苦得到解脫。如脫去臭穢破爛的衣服,換上華麗舒適的新衣,高興還來不及,爲什麼卻憂愁害怕呢?故應放下身心,莫生貪著。如果有疾病,不管輕重,都應思維死亡無常,死期不定,以念佛心、求生淨土心安然等待迎接死亡的到來。
如果臨終産生叁種疑惑心也會成爲往生的障礙,所以也應該遣除。所謂“叁疑”慈照宗主在《淨土法門》中說:“念佛人臨命終時,如果有叁種疑慮,便不能往生淨土。第一,疑我生前所造業非常重,修行時間太短,恐怕不能往生。第二,疑我雖念彌陀,但現在有心願還未了,以及尚有貪嗔癡愛沒有息滅,恐怕不能往生。第叁,疑我雖然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擔心佛不來接引。有這叁種疑慮就會構成障礙,失掉正念,致使不得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切切要真實谛信佛經,不要生起疑惑。經中說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都會成功往生,蒙佛接引往生九品蓮臺之中,辭別五濁惡世。如果能心心不昧,念念無差,則永斷疑情,決定往生無疑。”臨終善惡心念的力量都很強,因此千萬要遣除邪見惡念,再再增上善心正念,強化自己的厭欣心。如果一堵牆行將要從它原本所傾向的方向倒塌7之時,但此時從其所欲傾的方向來了一陣大風,這堵牆反而會向其所傾向的反方向而倒下。所以說就算犯了五無間重罪之人,如果在臨終之時,得聞善知識的引導,以極其猛烈的希求心念佛求生淨土亦能如願往生。
印光大師歸納了臨終叁條要點,大家都應遵守奉行。叁要即:“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叁,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叁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叁要詳細事項請參閱印光大師《示臨終切要》一文。關于臨終助念的詳細方法應認真閱讀《臨終須知》一書。
根據《淨土聖賢錄》以及《現代往生見聞錄》等書所記載,往生者的瑞相大約有以下十幾種:一、預知時至。二、淨念不失。叁、心不顛倒,自能念佛。四、身無病苦,合掌趺坐。五、異香滿室。六、光明照身。七、天樂鳴空。八、說偈勵衆,含笑而終。九、親見佛菩薩來迎。十、頂門後冷,其他部位都已冷透而頭頂仍能溫暖數小時。十一、四肢柔軟,面色如生。十二、火化後得舍利等等。
以上十二條瑞相,全部具足,往生品位自高。不過只要符合二、叁條,亦可往生。
作爲淨業行人應當認真看一看《淨土聖賢錄》與《現代往生見聞錄》。第一,可以堅固我們往生淨土的信願。第二,我們應當學習那些往生者是如何行持淨業往生的,這些往生者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後記
筆者編寫此書的目的,不僅是向對佛法不甚了解的人介紹佛法的基礎知識,並且根據高僧大德的論述把修習佛法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要點編寫出來以供修持佛法者參考。由于篇幅有限,許多方面不能詳細解說,所以筆者將編輯本書所參考的書目羅列如下,供有志于學習佛法的人參考。
本書所參考的主要書目有:多, 識·洛桑圖丹瓊排仁波切著的《佛理精華緣起理贊》與《愛心中爆發的智慧》,索達吉堪布著的《妙法寶庫》文集中的《信源寶藏》與《入菩薩行廣釋》,華智仁波切著索達吉堪布譯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益西彭措堪布著的《甘露妙法》文集第一、第七、第九集,明旸法師著的《佛法概論》,陳兵著的《佛教輪回說》,魏磊著的《淨土宗教程》與《淨宗法語大觀》。能編輯成此書,皆仰仗以上高僧大德之功德,筆者實無絲毫功德可言,在此向以上所有作者表示感謝。若讀者能認真閱讀本書,能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則是對筆者最大的慰藉,也是最能令筆者歡喜的事。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