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名字有點牽聯外,主要是受了近代佛教叁位善知識的啓導與策勉!他們是爲我啓蒙的慈航菩薩,開我慧眼的印順導師以及使我有研習華嚴教學機會的續明法師。早在民國四十年的先後,在汐止彌勒內院依止慈航菩薩時,他爲我們除了講述唯識、楞嚴外,並講了一部《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此書是江蘇省夾山竹林寺霭亭法師所述注。當時我聽慈老人講說此《集解》時,其心境真如仁山老法師在此書序一中說:「〈教義分齊章〉,諸家注釋,或失之繁,或失之簡,反令初機眩目,不得要領,心爲憂之!」我是「初機」,故「不得其要領」,「心中怎不憂之」也。此因華嚴義海,深曠率邃莫測!但是,從此我對華嚴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後來到了新竹福嚴精舍,親近印順導師時,他曾爲我們講說數次「華嚴大要」。當時他因常出國(菲律賓)弘法及善導寺法務事忙,未能集中精力暢談華嚴玄妙深義;但導師對華嚴的通達,有其深度與廣度,聽他善說後,使我對華嚴又有進一步的認識。
最值得感念的是一位德學俱優而壯志未酬已去世的續明法師,他雖然未爲我講說華嚴;但給予我實習華嚴教學的機會。他于民國四十八年在新竹靈隱寺創辦靈隱佛學院。第二學年他邀約我前往該院爲僧們講解《賢首五教儀開蒙》(該書作者是清代杭州慈雲寺續法法師),這是一部研究華嚴入門書。當時我參考臺灣印經處所出版的《賢首五教儀開蒙增注》(上中下叁冊),此書爲清代續法法師孫輩通理法師所述,猶能道出華嚴深奧之義理。于兩個學年四個學期中講說完畢。當時同學們的年齡大小不一,佛學程度高低也不齊,不知道他們各人能領受多少。但我卻花了不少時間深入鑽研探究。我從「教學相長」中,而能對整個佛教教義的前後淺深層次,教理的權實分齊而獲得較多的認識。在早期《海潮音》月刊上,我曾發表了一篇〈佛性之問題〉,即是根據該書的〈明佛種性〉一章之義而寫成的。
當時爲了想閱讀與五教儀有關的參考書,據去年已故的楊白衣居士當時告知:竹南獅山元光寺保存有《賢首五教義科注》(此是《開蒙》的廣本,《開蒙》是略本)。共二十卷,作者也是清代續法法師。承蒙楊白衣居士的熱心,當晚就搭乘他的機車。作爲交通工具,連夜趕到獅山元光寺;但到達後,據寺主說:「已被會性法師帶到南部去了。」真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一直到以後十數年,因爲該書成了孤本,才由美國沈家祯居士發大心,出資托臺中朱斐居士在臺影印流通。並蒙寄贈一部給我,我因此書得來不易,當時心中真是如獲至寶,感激不已!此書確實是研學華嚴宗必讀之參考書,不知現在臺中菩提樹雜志社還有流通否。
十二年前,由臺來美弘化,創建了法印寺,最初曾爲信衆們講說一次《華嚴經·淨行品》。從以上多少年來之多次的聽講與教學,因爲對于華嚴大教而稍有了解與體會,這次,才敢大膽的從事迻譯這本「難解」的《華嚴學》。當然此書的譯成,飲水思源,首先應該感激以上所說的叁位佛教近代大善知識,對于我直接和間接的教導與鼓勵之法乳深恩。
本書共分十章,或許作者是以華嚴家風,以「十重玄義」之格局,表示重重無盡之義,他引用了有關華嚴經論,此中,涵攝了華文、日文有關的華嚴典籍。參考、引證,貫會事通,構畫出華嚴學之玄義妙理。他珍重祖師們所樹立之教學立場,保持傳統的深意;但又「自主的爲其學理所持的創造性,依于思想的檢討,加以深化探求」。這無非是希望將「難解」的華嚴所含義理能使世人易于理解與接受。這是從事研討佛教義學大德的天職與宏願。其治學精神與苦心孤詣,頗值得今日我國從事弘揚現代佛學的大德們自齊!
本書能夠早日問世,最得力于洪全忍居士的認真勘對與修飾,他倆賢伉俪來美探親的兩年多的歲月裏,最後一年多,從東部遷居到蒙市的叁女兒洪明淑居士家,因此有機會親手叁寶。在這不算短暫一年多的時日裏,他每日上午十時正,准時步行到法印寺,在本寺後面庭院裏,靜下心來審閱初稿,到中午十二時回家用飯,從未間斷。有時在家中還抽暇改正。爲了一個佛學名詞的定義及語法的通暢,我們二人彼此作詳盡的研討,最後才作爲定論。即使第九、第十兩章,他們夫婦因要回臺渡春節,無法在美改畢所有的初稿,他還是帶回臺灣去修正。在回臺初始,百事待理之繁忙中,他及時爲之改畢,使這一艱巨工作早日完成。這種做事認真,待人信實的摯情,以及爲法精動不已的精神,令人永遠以忘懷與由衷的感激!
最後所要感謝的是:承蒙當令以弘揚《華嚴大經》爲職責的成一法師的賜序。序中他列舉出研究《華嚴經》所有重要參考書,俾使從事研習華嚴學者有所遵循。又從「宗教」及「哲學」兩大論題中,敘述《華嚴經》在佛陀一代言教中崇高地位與價值。又蒙翁權居士的署題書名:並得諸位善信的發心助印,在此衆緣和合下,成就了流能此一中文《華嚴經》的功德。願將以此殊勝功德,回向:「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叁途,共入毗盧性海。」
一九八八年四月四日記于美國南加州柔似蜜市知足蘭若
(選自無量壽出版社出版·龜川教信著、釋印海譯《華嚴學》)
《華嚴學(龜川教信著 印海法師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