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字有点牵联外,主要是受了近代佛教三位善知识的启导与策勉!他们是为我启蒙的慈航菩萨,开我慧眼的印顺导师以及使我有研习华严教学机会的续明法师。早在民国四十年的先后,在汐止弥勒内院依止慈航菩萨时,他为我们除了讲述唯识、楞严外,并讲了一部《华严一乘教义章集解》。此书是江苏省夹山竹林寺霭亭法师所述注。当时我听慈老人讲说此《集解》时,其心境真如仁山老法师在此书序一中说:「〈教义分齐章〉,诸家注释,或失之繁,或失之简,反令初机眩目,不得要领,心为忧之!」我是「初机」,故「不得其要领」,「心中怎不忧之」也。此因华严义海,深旷率邃莫测!但是,从此我对华严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后来到了新竹福严精舍,亲近印顺导师时,他曾为我们讲说数次「华严大要」。当时他因常出国(菲律宾)弘法及善导寺法务事忙,未能集中精力畅谈华严玄妙深义;但导师对华严的通达,有其深度与广度,听他善说后,使我对华严又有进一步的认识。
最值得感念的是一位德学俱优而壮志未酬已去世的续明法师,他虽然未为我讲说华严;但给予我实习华严教学的机会。他于民国四十八年在新竹灵隐寺创办灵隐佛学院。第二学年他邀约我前往该院为僧们讲解《贤首五教仪开蒙》(该书作者是清代杭州慈云寺续法法师),这是一部研究华严入门书。当时我参考台湾印经处所出版的《贤首五教仪开蒙增注》(上中下三册),此书为清代续法法师孙辈通理法师所述,犹能道出华严深奥之义理。于两个学年四个学期中讲说完毕。当时同学们的年龄大小不一,佛学程度高低也不齐,不知道他们各人能领受多少。但我却花了不少时间深入钻研探究。我从「教学相长」中,而能对整个佛教教义的前后浅深层次,教理的权实分齐而获得较多的认识。在早期《海潮音》月刊上,我曾发表了一篇〈佛性之问题〉,即是根据该书的〈明佛种性〉一章之义而写成的。
当时为了想阅读与五教仪有关的参考书,据去年已故的杨白衣居士当时告知:竹南狮山元光寺保存有《贤首五教义科注》(此是《开蒙》的广本,《开蒙》是略本)。共二十卷,作者也是清代续法法师。承蒙杨白衣居士的热心,当晚就搭乘他的机车。作为交通工具,连夜赶到狮山元光寺;但到达后,据寺主说:「已被会性法师带到南部去了。」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一直到以后十数年,因为该书成了孤本,才由美国沈家祯居士发大心,出资托台中朱斐居士在台影印流通。并蒙寄赠一部给我,我因此书得来不易,当时心中真是如获至宝,感激不已!此书确实是研学华严宗必读之参考书,不知现在台中菩提树杂志社还有流通否。
十二年前,由台来美弘化,创建了法印寺,最初曾为信众们讲说一次《华严经·净行品》。从以上多少年来之多次的听讲与教学,因为对于华严大教而稍有了解与体会,这次,才敢大胆的从事迻译这本「难解」的《华严学》。当然此书的译成,饮水思源,首先应该感激以上所说的三位佛教近代大善知识,对于我直接和间接的教导与鼓励之法乳深恩。
本书共分十章,或许作者是以华严家风,以「十重玄义」之格局,表示重重无尽之义,他引用了有关华严经论,此中,涵摄了华文、日文有关的华严典籍。参考、引证,贯会事通,构画出华严学之玄义妙理。他珍重祖师们所树立之教学立场,保持传统的深意;但又「自主的为其学理所持的创造性,依于思想的检讨,加以深化探求」。这无非是希望将「难解」的华严所含义理能使世人易于理解与接受。这是从事研讨佛教义学大德的天职与宏愿。其治学精神与苦心孤诣,颇值得今日我国从事弘扬现代佛学的大德们自齐!
本书能够早日问世,最得力于洪全忍居士的认真勘对与修饰,他俩贤伉俪来美探亲的两年多的岁月里,最后一年多,从东部迁居到蒙市的三女儿洪明淑居士家,因此有机会亲手三宝。在这不算短暂一年多的时日里,他每日上午十时正,准时步行到法印寺,在本寺后面庭院里,静下心来审阅初稿,到中午十二时回家用饭,从未间断。有时在家中还抽暇改正。为了一个佛学名词的定义及语法的通畅,我们二人彼此作详尽的研讨,最后才作为定论。即使第九、第十两章,他们夫妇因要回台渡春节,无法在美改毕所有的初稿,他还是带回台湾去修正。在回台初始,百事待理之繁忙中,他及时为之改毕,使这一艰巨工作早日完成。这种做事认真,待人信实的挚情,以及为法精动不已的精神,令人永远以忘怀与由衷的感激!
最后所要感谢的是:承蒙当令以弘扬《华严大经》为职责的成一法师的赐序。序中他列举出研究《华严经》所有重要参考书,俾使从事研习华严学者有所遵循。又从「宗教」及「哲学」两大论题中,叙述《华严经》在佛陀一代言教中崇高地位与价值。又蒙翁权居士的署题书名:并得诸位善信的发心助印,在此众缘和合下,成就了流能此一中文《华严经》的功德。愿将以此殊胜功德,回向:「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一九八八年四月四日记于美国南加州柔似蜜市知足兰若
(选自无量寿出版社出版·龟川教信著、释印海译《华严学》)
《华严学(龟川教信著 印海法师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