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述說唯識二十頌 第六頌▪P2

  ..續本文上一頁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等;《寶授菩薩菩提行經》上說,參加這次法會的有慈氏菩薩,慈氏菩薩還是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妙吉祥菩薩就是文殊菩薩,無邊光菩薩,無邊光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還有辯積菩薩、寶手菩薩、香光菩薩、勝義心菩薩、得光王菩薩、斷一切憂暗菩薩、內行菩薩、無邊意菩薩等等一大堆;《解深密經》上說,有如理請問菩薩、法湧菩薩、善清淨慧菩薩、廣慧菩薩、德本菩薩、勝義生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說這麼多例子就夠了,再舉還多的是。

  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佛經的開頭都要先介紹來參加法會的這些人呢?

  比如現在,在學校裏上課,一開頭第一節課,老師先要在教室裏點一下名,以便認識。再比如法庭開庭,法官、原告、被告、律師等,該到的人都到了,這時候就先叫了:你是張叁嗎?古代審案也是這樣,《卷席筒》中,“下跪可是曹張倉?”案卷曹保山已經看過了,他能不知道下邊跪著的就是曹張倉?你審曹張倉的案子別人來幹什麼?當然是曹張倉了。張叁回答,是。張叁是當事人,當然是他了,我剛曉絕不會沒事兒跑法庭上坐到那被告席上,你說這多余嗎?難道不認識嗎?當然認識了,但認識也得這麼叫一下,這是一定的程序,這其中自有深義。

  佛經在開始先介紹來參加法會的代表人物,也自有深義,絕不是累贅多余。

  咱還說世間的事兒。比如說某甲要做報告,還沒有開始,我們一看來聽報告的是什麼人,大致就可以猜出甲這個報告的大致方向了。假如說我一看,來聽報告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你這報告雖說還沒有做,我就可以判定,內容一定高深不了,保證涉及不到量子力學、相對論,涉及不到黑格爾哲學;假如我一看,來聽報告的都是學者、教授,你報告雖還沒做,我就可以判定其內容一定不會太低淺;假如我一看,來聽這場學術報告的全是醫務工作者,你報告雖還沒做,我就可以判定其內容一定是與醫學有關……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一看來參加這次法會的都是文殊、彌勒之流的大菩薩,我們立馬可以判定這部經所說的法門一定是大乘甚深法門。我們再看一下阿含經……沒看過阿含經?!那就算了,這對于學佛來說,是一個缺陷,阿含是一定得看的。

  這就是應機說法,密意說法,按咱們的土話說,就叫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人說,你要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麼,你這個人就很不地道,其實呢,你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說明你這個人很能幹,懂好多門“外語”。我這當然是扯淡的混話了。

  問:“密意說法”這個詞兒還沒聽說過。

  好,那麼今天就讓你聽說一下,密意這個詞有兩重含義,一是意趣,二是秘密。什麼叫意趣呢?就是依某種意向而爲應受此教法者說法。而秘密就是不明顯,你必須得透過字面來探討內含的深義。比如說我與某甲不太對勁兒,一個人問某甲,剛曉這個人怎麼樣呀?甲說,好得很!我在邊兒上聽見了,心裏就一激靈:某甲到底是在誇我呀還是在罵我?有一個笑話,某縣長離任,別人送他了一塊匾,上寫著“五大天地”。這個詞兒很好,縣長就很高興,後來呢,才有人給他點破,這五大天地是:縣長在此地的所爲是昏天暗地,縣長每日的生活是花天酒地,現在縣長走了,老百姓是歡天喜地……還有兩個我記不清了,這就是。別看“五大天地”字面上挺好,其實是罵人哩。這就是秘密。按天臺宗的說法,你給我們說話,假如說甲聽懂了而我聽不懂,那麼你的話對我剛曉來說就是秘密,但甲聽懂了,則你的話對甲來說就不是秘密了。在《第二次握手》中,丁潔瓊給蘇冠蘭寫信,完全是用德文寫的,那這封信對于蘇冠蘭來說不是秘密,因爲他懂德文,但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秘密了,因爲我們不懂德文。關于戰爭年代的影視作品中,特務接頭都說暗號,那這暗號只有他兩人明白,對他二人來說,不是秘密,對別人就是秘密,“楞嚴咒”到底什麼意思?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秘密。

  在《攝大乘論》上,無著說佛陀說法有四種意趣,四種秘密。

  第一是平等意趣。無著所舉的例子是這樣的。比如佛曾經這樣說過:“我昔曾于彼時彼分,即名勝觀正等覺者。”用白話說就是我釋迦牟尼在以前,叫做勝觀如來。勝觀如來就是毗婆屍佛。我們知道,毗婆屍與釋迦牟尼都是七佛之一,而釋迦卻說他是過去的毗婆屍,釋迦與毗婆屍根本不一回事兒,他自己卻說一回事兒,這是什麼道理?這就是指的平等意趣,佛佛道同,法身平等。

  注意,這兒說平等意趣,還否定了我們平時的一個說法,什麼說法呢?比如說,我這次來這兒,見到某居士那兒有本小冊子,叫做《輪回鐵證》,說某地一家,有一只老母豬,生了一窩小豬,可小豬身上隱隱約約有字,一辨認,一個豬身上寫著袁世凱,一個豬身上寫著盛宣懷,一個豬身上寫著李鴻章,一個豬身上寫著誰誰誰,都是盛極一時的人物。小冊子的結論是,現在這頭豬就是過去的盛宣懷,這一頭豬就是過去的袁世凱,這一頭豬就是過去的李鴻章……平等意趣就否定了這說法,這說法就是瞎扯淡。當然,我不是說這現象瞎扯淡,而是說你這解釋法,你這結論是亂彈琴,這解釋只能是業力的相似相續,而不能說這個豬就是清末的盛宣懷,若說現在的豬就是那時的李鴻章、袁世凱、盛宣懷,就是把因果的相似相續搞成了恒常相續。恒常相續的是靈魂,佛教根本不承認有靈魂。當然,這《輪回鐵證》也是善書,人們看過以後會想:別看你在世時聲名多麼的顯赫,但只要不幹好事,也難免變豬,這就可以促使人們怖畏惡趣,但你若想求解脫,它絕對指導不了你的。

  第二是別時意趣。佛曾經這樣說過:“由持多寶如來名故,便于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多寶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決定成佛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聲阿彌陀,皆共成佛道”。這就是別時意趣,爲什麼呢?雖然說念多寶如來的名號,就決定得無上菩提,可並不是你現在念一聲佛號,現在就得證了無上菩提,現在就成佛了,而是另一時間得證無上菩提。佛還說過“由唯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間”,這也不是說現在當下發願,當下就生到了極樂世界,而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彌陀經》上說的。

  還有我們平時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這都是別時意趣。

  第叁是別義意趣。佛說過“若已敬事,如恒河沙數佛陀者,則當通達大乘法義”,這一句你去玄奘譯本中找不到,我是在韓老的譯本中拉的這一句。我感到這一個翻譯方便些,大家都是大學生,當然不指居士,雖然不攻文,但這句子也不難懂。別看你供養了很多佛,不一定你能夠了解大乘之理。現在人不理解這話,不懂得這話根本是別義意趣,就執著于供養佛,當然現在是無佛,就供養叁寶,叁寶是大福田,你認爲供養叁寶,就一定能了解大乘之理,這就是曲解了佛經。當然,居士們千萬不要因爲聽了我這麼一說,以後不供養了,千萬不要這樣,該供養你還供養,叁寶是大福田,供養叁寶是積福德資糧,至于智能資糧,你就得求助于經典了。

  這樣一看,我們就發現目前的佛教現狀,很多法師們講經時是講得似是而非,把別義意趣完全誤解了,而且是大有名氣的法師。

  第四是衆生意樂意趣。比如有一個人比較小氣,小氣就是百法中的“悭”,于是佛陀就對他說布施,這個人聽到說布施好,就真的布施了,然而他布施以後呢,卻又執著于自己布施了,就有多大多大的功德,說憑這布施自己就要解脫了。這時候佛陀就喝斥了,布施不過是下品善根,只能是積聚福德資糧而已,哪兒能憑布施解脫?我們看,佛先勸這個人時說布施最好,後來又說布施並不是最好的,這不是矛盾嗎?佛說話怎麼顛叁倒四呢?前邊說過的到後邊兒就不承認了~~,這叫善巧。佛陀成道後先說的小乘法,最後又喝令小乘人回小向大,前後差別很大。這是善巧。

  四秘密呢,就只說一下名字,不再解釋,太費時間了。第一叫令入秘密,第二叫相秘密,第叁叫對治秘密,第四叫轉變秘密。

  經部論師說他的觀點是佛在阿含經上說的。世親是很不客氣,他說,不錯,佛在阿含經中說過的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但是你並沒有看懂阿含經,你並沒有了解佛陀說法的密意,你能引用阿含經,當然,你絕對看過阿含經,但你看過阿含經,也是白看了!

  佛陀說這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是依衆生意樂意趣而說的,是依令入秘密而說的,佛陀說這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絕不是爲了成立實有外境,他只是爲了適應衆生的根機而已。你接受不了大法,你還沒有能力接受大法,你還不到接受大法的時候,佛陀是先給你說小乘法,把你先引上正路,也就是方便引誘。按一般的說法,可以叫“欲令入佛智,先欲以鈎牽”,用最淺顯、最老土的話,可以說,佛陀是天下第一大騙子,他想盡一切辦法,把你從這叁界六道中騙出去,把你們都騙到淨土世界去。佛陀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其實是挽了八萬四千個圈套。佛菩薩都是騙子手,你看《普門品》,觀音菩薩騙人的手段太高明了,你應以何身得度,他就現何身來騙你。下邊兒就是第七個頌語。

  

  

《述說唯識二十頌 第六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