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六颂▪P2

  ..续本文上一页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等;《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上说,参加这次法会的有慈氏菩萨,慈氏菩萨还是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无边光菩萨,无边光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还有辩积菩萨、宝手菩萨、香光菩萨、胜义心菩萨、得光王菩萨、断一切忧暗菩萨、内行菩萨、无边意菩萨等等一大堆;《解深密经》上说,有如理请问菩萨、法涌菩萨、善清净慧菩萨、广慧菩萨、德本菩萨、胜义生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说这么多例子就够了,再举还多的是。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佛经的开头都要先介绍来参加法会的这些人呢?

  比如现在,在学校里上课,一开头第一节课,老师先要在教室里点一下名,以便认识。再比如法庭开庭,法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该到的人都到了,这时候就先叫了:你是张三吗?古代审案也是这样,《卷席筒》中,“下跪可是曹张仓?”案卷曹保山已经看过了,他能不知道下边跪着的就是曹张仓?你审曹张仓的案子别人来干什么?当然是曹张仓了。张三回答,是。张三是当事人,当然是他了,我刚晓绝不会没事儿跑法庭上坐到那被告席上,你说这多余吗?难道不认识吗?当然认识了,但认识也得这么叫一下,这是一定的程序,这其中自有深义。

  佛经在开始先介绍来参加法会的代表人物,也自有深义,绝不是累赘多余。

  咱还说世间的事儿。比如说某甲要做报告,还没有开始,我们一看来听报告的是什么人,大致就可以猜出甲这个报告的大致方向了。假如说我一看,来听报告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你这报告虽说还没有做,我就可以判定,内容一定高深不了,保证涉及不到量子力学、相对论,涉及不到黑格尔哲学;假如我一看,来听报告的都是学者、教授,你报告虽还没做,我就可以判定其内容一定不会太低浅;假如我一看,来听这场学术报告的全是医务工作者,你报告虽还没做,我就可以判定其内容一定是与医学有关……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看来参加这次法会的都是文殊、弥勒之流的大菩萨,我们立马可以判定这部经所说的法门一定是大乘甚深法门。我们再看一下阿含经……没看过阿含经?!那就算了,这对于学佛来说,是一个缺陷,阿含是一定得看的。

  这就是应机说法,密意说法,按咱们的土话说,就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人说,你要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你这个人就很不地道,其实呢,你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明你这个人很能干,懂好多门“外语”。我这当然是扯淡的混话了。

  问:“密意说法”这个词儿还没听说过。

  好,那么今天就让你听说一下,密意这个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意趣,二是秘密。什么叫意趣呢?就是依某种意向而为应受此教法者说法。而秘密就是不明显,你必须得透过字面来探讨内含的深义。比如说我与某甲不太对劲儿,一个人问某甲,刚晓这个人怎么样呀?甲说,好得很!我在边儿上听见了,心里就一激灵:某甲到底是在夸我呀还是在骂我?有一个笑话,某县长离任,别人送他了一块匾,上写着“五大天地”。这个词儿很好,县长就很高兴,后来呢,才有人给他点破,这五大天地是:县长在此地的所为是昏天暗地,县长每日的生活是花天酒地,现在县长走了,老百姓是欢天喜地……还有两个我记不清了,这就是。别看“五大天地”字面上挺好,其实是骂人哩。这就是秘密。按天台宗的说法,你给我们说话,假如说甲听懂了而我听不懂,那么你的话对我刚晓来说就是秘密,但甲听懂了,则你的话对甲来说就不是秘密了。在《第二次握手》中,丁洁琼给苏冠兰写信,完全是用德文写的,那这封信对于苏冠兰来说不是秘密,因为他懂德文,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秘密了,因为我们不懂德文。关于战争年代的影视作品中,特务接头都说暗号,那这暗号只有他两人明白,对他二人来说,不是秘密,对别人就是秘密,“楞严咒”到底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秘密。

  在《摄大乘论》上,无着说佛陀说法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

  第一是平等意趣。无着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比如佛曾经这样说过:“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即名胜观正等觉者。”用白话说就是我释迦牟尼在以前,叫做胜观如来。胜观如来就是毗婆尸佛。我们知道,毗婆尸与释迦牟尼都是七佛之一,而释迦却说他是过去的毗婆尸,释迦与毗婆尸根本不一回事儿,他自己却说一回事儿,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指的平等意趣,佛佛道同,法身平等。

  注意,这儿说平等意趣,还否定了我们平时的一个说法,什么说法呢?比如说,我这次来这儿,见到某居士那儿有本小册子,叫做《轮回铁证》,说某地一家,有一只老母猪,生了一窝小猪,可小猪身上隐隐约约有字,一辨认,一个猪身上写着袁世凯,一个猪身上写着盛宣怀,一个猪身上写着李鸿章,一个猪身上写着谁谁谁,都是盛极一时的人物。小册子的结论是,现在这头猪就是过去的盛宣怀,这一头猪就是过去的袁世凯,这一头猪就是过去的李鸿章……平等意趣就否定了这说法,这说法就是瞎扯淡。当然,我不是说这现象瞎扯淡,而是说你这解释法,你这结论是乱弹琴,这解释只能是业力的相似相续,而不能说这个猪就是清末的盛宣怀,若说现在的猪就是那时的李鸿章、袁世凯、盛宣怀,就是把因果的相似相续搞成了恒常相续。恒常相续的是灵魂,佛教根本不承认有灵魂。当然,这《轮回铁证》也是善书,人们看过以后会想:别看你在世时声名多么的显赫,但只要不干好事,也难免变猪,这就可以促使人们怖畏恶趣,但你若想求解脱,它绝对指导不了你的。

  第二是别时意趣。佛曾经这样说过:“由持多宝如来名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多宝如来就是阿弥陀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决定成佛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声阿弥陀,皆共成佛道”。这就是别时意趣,为什么呢?虽然说念多宝如来的名号,就决定得无上菩提,可并不是你现在念一声佛号,现在就得证了无上菩提,现在就成佛了,而是另一时间得证无上菩提。佛还说过“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间”,这也不是说现在当下发愿,当下就生到了极乐世界,而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说的。

  还有我们平时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这都是别时意趣。

  第三是别义意趣。佛说过“若已敬事,如恒河沙数佛陀者,则当通达大乘法义”,这一句你去玄奘译本中找不到,我是在韩老的译本中拉的这一句。我感到这一个翻译方便些,大家都是大学生,当然不指居士,虽然不攻文,但这句子也不难懂。别看你供养了很多佛,不一定你能够了解大乘之理。现在人不理解这话,不懂得这话根本是别义意趣,就执着于供养佛,当然现在是无佛,就供养三宝,三宝是大福田,你认为供养三宝,就一定能了解大乘之理,这就是曲解了佛经。当然,居士们千万不要因为听了我这么一说,以后不供养了,千万不要这样,该供养你还供养,三宝是大福田,供养三宝是积福德资粮,至于智能资粮,你就得求助于经典了。

  这样一看,我们就发现目前的佛教现状,很多法师们讲经时是讲得似是而非,把别义意趣完全误解了,而且是大有名气的法师。

  第四是众生意乐意趣。比如有一个人比较小气,小气就是百法中的“悭”,于是佛陀就对他说布施,这个人听到说布施好,就真的布施了,然而他布施以后呢,却又执着于自己布施了,就有多大多大的功德,说凭这布施自己就要解脱了。这时候佛陀就喝斥了,布施不过是下品善根,只能是积聚福德资粮而已,哪儿能凭布施解脱?我们看,佛先劝这个人时说布施最好,后来又说布施并不是最好的,这不是矛盾吗?佛说话怎么颠三倒四呢?前边说过的到后边儿就不承认了~~,这叫善巧。佛陀成道后先说的小乘法,最后又喝令小乘人回小向大,前后差别很大。这是善巧。

  四秘密呢,就只说一下名字,不再解释,太费时间了。第一叫令入秘密,第二叫相秘密,第三叫对治秘密,第四叫转变秘密。

  经部论师说他的观点是佛在阿含经上说的。世亲是很不客气,他说,不错,佛在阿含经中说过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但是你并没有看懂阿含经,你并没有了解佛陀说法的密意,你能引用阿含经,当然,你绝对看过阿含经,但你看过阿含经,也是白看了!

  佛陀说这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是依众生意乐意趣而说的,是依令入秘密而说的,佛陀说这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绝不是为了成立实有外境,他只是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已。你接受不了大法,你还没有能力接受大法,你还不到接受大法的时候,佛陀是先给你说小乘法,把你先引上正路,也就是方便引诱。按一般的说法,可以叫“欲令入佛智,先欲以钩牵”,用最浅显、最老土的话,可以说,佛陀是天下第一大骗子,他想尽一切办法,把你从这三界六道中骗出去,把你们都骗到净土世界去。佛陀四十九年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实是挽了八万四千个圈套。佛菩萨都是骗子手,你看《普门品》,观音菩萨骗人的手段太高明了,你应以何身得度,他就现何身来骗你。下边儿就是第七个颂语。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六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