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樂”。人幹什幺事兒都得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態,心態是很重要的。佛教是“自利利他”,“自利”是排在“利他”前邊兒的,就是說先是自利之後才能利他,能夠“自利”的東西也一定能夠“利他”,最好的利他就是自利。利他是建立在自利的基礎上的,我們現在有些修行人,爲了利他自己吃了很多苦,吃的是不必要的苦,這就肯定有問題。有人說這是忍辱波羅密,其實不是,這不是忍辱,這是憋!把氣憋在心裏,早晚要爆炸的。我老兄那一年出了項科研成果,新聞媒體在報道的時候,寫的稿子把我老兄寫的,說爲了科研吃了多少多少苦,我老兄就很不高興,不同意發那篇稿子。就是這樣。

  注意,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上,有個詞叫“意樂”,是個極其常用的詞語,出現過沒(讀作mu)數次。什麼叫“意樂”?就是在內心中對某事有歡喜心。那麼咱們把這個頌子中第二句、第叁句這麼著解釋也行:“是中”就是指宗;“唯”,只,加重語氣;“隨自意樂”,隨順自己內心中的歡喜;“爲……說名”是個語式,就是“給……取個名字”,在這第叁句頌子中說是給“所成立”取個名字,取個什麼名字呢?就是給取個名字叫“宗”。

  “非彼相違義能遣”,“相違義”這開始是說宗的,則“相違”就是有過失的宗,有過失的宗就是似宗,似宗與正確的宗相違背,所以稱“相違”。這句“非彼相違義能遣”就是說,不是那些似宗所能夠排除的。這話是別扭了點兒,咱們這幺說吧,就是說你所立的宗還不准有現量相違等的過失。這個偈子在前叁句是對立宗的規則作了個簡要的說明,最後是強調了要與似宗區別開。下邊兒開始對偈子進行詳細的解釋。

  宗等多言說能立者。由宗因喻多言辯說他未了義故。此多言于《論式》等說名能立。

  偈子的第一句是“宗等多言說能立”, “宗等多言說能立”是什幺意思呢,說能立是由宗言、因言和喻言組成的,立論者通過宗、因、喻叁支來說明自己的主張,而自己的這個主張是論對者和公證人還不明白的、不接受的。“他”指論對者和公證人,“了義”這裏指明白,明白不單是懂了,而且是接受了我的觀點兒,明白了他自己的觀點兒是錯誤的,而且知道錯在什麼地方。“未了義”就是還不明白。就是說立論者通過一個叁支論式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兒,通過這個叁支論式不但說清楚了自己的觀點兒,而且使論對者和公證人接受了我的觀點兒,這才叫能立。“此多言于《論式》等說名能立”,在《論式》等著作中說這樣的叁支論式才叫能立。《論式》是世親菩薩所作的一本關于因明的書。這個“等”是說世親菩薩所作的關于因明的書還有《論軌》、《論心》,好幾本,在《論軌》、《論心》、《論式》等這幾本書中都是這幺說的。

  又以一言說能立者,爲顯總成一能立性。由此應知。隨有所阙名能立過。

  這裏又一個問題,說叁支爲什幺要叫“能立”?還是一個論式,已經包含宗支、因支、喻支了,這就已有叁個名字了,又叫宗言、因言、喻言,又叁個名字,現在又出來一個“能立”,就又多一個名字。若是一個人有好幾個名字,一會兒叫這一會兒叫那也麻煩呀,爲什幺非要再多出一個“能立”呢?注意,“一言”是指能夠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的名稱或者句子。

  這一句話就是解釋這個問題的。說我們之所以要把一個完整的叁支論式叫作能立,主要是爲了顯示這個叁支論式的整體性,之所以把整個叁支論式叫能立,是爲了顯示整體(觀念)。神泰法師在《述記》中舉了個例子,說比如說蓋房子,雖然有門、窗、牆等部分,但我們還是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房子。同時,叫“能立”也是爲了顯示這個論式的叁支是完備的。“隨有所阙名能立過”,若叁支不全,“隨”是隨便,“隨有所阙”就是隨便叁支中缺哪一支。叁支中隨便缺哪一支,則整個論式就是有毛病的,就象房子即使只缺少一扇門,也不能叫它是一座完整的房子。當然更不能缺兩支了。有沒有缺叁支的?沒有。窺基法師在《大疏》中還記了一個缺叁支的事兒,說在世親菩薩以前,都說有叁支全缺的,世親菩薩以後情況改變了,有人說有叁支全缺的情況,有人說沒有叁支全缺的情況,爲什幺呢?說要是叁支全缺就是根本沒立,窺基法師說,“總阙便非”。

  在玄奘法師到印度前六十年,印度有個寺廟叫施無厭寺,這個施無厭寺有個賢愛論師,他堅決不承認有叁支全缺這種情況,從他以後,再也沒人說叁支全缺的了。我倒覺得,所謂“叁支全缺”就是用散詞把自己的觀點兒說出來而不建立論式,這在《因明入正理論》中不是說過麼?這叫顯過破,或者叫出過破。要說呢,只要把自己的觀點兒說清楚了,開啓了論對者和公證人的正智,這又有什麼呢?難道非得組織成一個論式才行嗎?是的,必須組成一個論式,這就象在以前,我們中國的商品都沒有條形碼,在出口時就遇上了麻煩。質量好不好、有沒有價值這與條形碼有何相幹?但你沒有條形碼的話,就難以出口!這沒有辦法。這就是規則。當然了,出過破是破而不是立,現在是說立而不是說破的,所以說不能叁支全缺!

  

  

《《因明正理門論》講記之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