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講記之叁

  因明講記之叁

  這部《因明入正理論》的開頭兒,是一個頌子:

  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

  這個頌子,有人說該讀作: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

  下邊兒我們就來說說這個頌子。

  這個頌子可以說是整個因明學的總綱。因明的主要東西,人們給總結成了二悟八義。二悟是自悟、悟他;八義是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現量、比量、似現量、似比量。從因明的功用上來說,也就是說,古德先賢們費盡了心血來建立因明學大廈是幹什麼的,哎~~有兩個目的:自悟、悟他。自悟就是自己求得新知識,以使自己能夠解脫──注意,求解脫才是最高目標,求得知識也是爲了使自己求解脫。現在有人說,知識只會障礙你修行,這些人純粹是胡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兒,目的地應該是求解脫;悟他就是不但自己求得解脫,還盡可能地使更多的人求得解脫。這就是印度文化的宗教情懷所決定的。因明背後的這個宗教情結,決定了任何新知識都得爲求解脫服務,一門學問、知識,假如不能夠幫助你解脫的話,那這門學問就是多余的,沒有存在的價值。那麼,因明學爲了達到它這兩個目的,它建立了什麼樣的詳細內容呢?就是八義。爲了悟他,建立了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爲了自悟,建立了現量、比量、似現量、似比量。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1、能立:這個能立,是指在論辯的時候,立論者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論式, 以支持自己的主張,開啓論對者和中間公證人的正智。什麼叫有效的論式呢?有效是說不准有錯誤、過失。惠莊法師說,就是“義理正真,義理正而不邪,真而不妄。”這話對倒是對,但一提這話,我就想起了“關門閉戶掩柴扉”,簡直不是人話,“正”當然不邪了,邪的就不是正;“真”當然是不妄了,現在人說話這麼別扭幹嗎?建立一個論式,就是說因明叁支都得具備,不完整的話,就不叫一個論式。以後也是一樣,只要說論式,就必須叁支具備。這裏,不但要求叁支完備,而且要求義理也得對,可以啓發正智。自己有什麼主張,用正確的理由加以證明,于是自己的主張得以成立,這就是能立。能立就是討論如何建立正確的論式,提出自己的主張,以啓發論對者的正智。

  2、能破。能立是從立者自己的能夠有效地建立自己的主張上說的, 而能破則是從立者能夠有效地摧破論敵的主張上來說的。也就是說,能破是用自己的理由,來反駁論對者的主張。或者說,能夠破斥他人觀點的言論。一般來說,能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顯過破,有人給叫做出過破,這種方法是直接指出對方論式在構作上所犯的過失,也就是直接指出對方的叁支論式中或宗、或因、或喻上不合因明規則的地方。這種方法在形式上不必構建叁支,用散詞表達就可以了。第二種是立量破。這種方法是另外建立叁支論式,來表明對方義理上的錯誤。這能破或者是用自己的理由來反駁論對者的主張,或者是指出論對者自身的理由不充分或者有錯誤。這個呢,明白來說就是指出論對者錯了,而且讓論對者口服心服。別人都把與自己辯論的人叫論敵,敵人,是不是不大好聽呢~~能破就是討論如何是破斥論對者不正確的論式的有效方法。

  說到能破了,我給大家加一點兒特別管用的東西,是什麼呢?比如說,我們出門,經常會有人問我們些兒問題,因爲我們特殊啊,年輕輕的出了家,別人看見都會好奇的。他們問些問題,我告訴你一個回答的方法,保證你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如果你回答不出來人家的問題,不是趁得你挺無能的嗎?也丟出家人的面子,你們要掌握這個法子。當別人問你一個問題時,你不要順著他的思路去回答他的問題,而要盡力去找他的問題的漏洞,禅宗不是有“不可說,不可說,一說皆錯”嗎?任何東西實際上都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只要是用語言表達的,“言不盡意”,都有漏洞的,絕對,你只要找到了他問題的漏洞,他怎麼能難住你呢?當然,也得注意,假如說人家是真心請教,你就正正經經地給回答,別讓人家失望。

  這就是出過破給我的啓示。比如說,不是有人說,假如說緣起性空的話,就該推出佛教是宿命論,怎麼擺脫這個問題的糾纏呢?我就是指出他所問的這個問題本身有什麼問題,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毛病的,我若順著他的思路來我不完蛋了嗎?

  3、似能立。這個“似”是相似的意思,似是而非的意思。 似這個概念比假這個概念的外延還要大。指立論者所構建的論式在構作上犯有過錯,根本就不能令論對者和證義人生起正智,失去成立論式的意義。似能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缺支,另一種是有過,也就是說或者是宗、因、喻叁支不完整,這就不行,或者是叁支雖然完整,但你這是強詞奪理。河南有句方言,叫做“沒理叁分強(或寫作犟)”,就這個意思。這個過失,一般分作叁十叁種,韓廷傑老師講因明時給大家簡單講過的,這裏就先略去,到時候再說。這個似能破就是討論在何種情況下,自己所建立的論式會産生謬誤,不能起到啓發論對者的正智的作用。

  4、似能破。“似”,它還與前邊兒的“似能立”中的“似”一樣,相似, 似是而非。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論敵沒錯可立方卻“妄申其謬”,這就是錯誤的顯過破,可以叫做“妄诘”;另一種是自己錯了,還偏說自己對,這就是錯誤的“立量破”,可以叫做“僞勝”。注意: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一聽見別人的話,他馬上就非給唱反調兒不可,在醫學上講,這就是一種病態心理,叫違拗症(negativism)。有一篇小說,甲見了乙,外國人麼,打招呼就是,今天天氣不錯啊。乙說,“誰說的,可能美國正在下暴雨,怎麼能說今天的天氣不錯呢?你應該把地點也表述出來才准確。”這也是破,但沒有意義,不能夠啓發正智。我們給似能破下個定義,可以這麼說,要破斥他人但又起不到破斥作用的言論。似能破是討論在何種情況下,以何種方式以破斥論對者是不正確的。

  以上這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是用來讓論對者改正錯誤,以使之生起正智,趨向解脫,所以叫做悟他,也就是說,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的語言──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都是用來讓別人理解的,所以是“悟他”。

  頌子中是“唯悟他”。“唯”,只,只是。“他”主要指論對者,另外,在辯論時,除了立敵雙方外,還有中間人,這個“他”,也包括中間人。

  本來,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都是用來“悟他”的,但似能立與似能破,實際上是起不到悟他的目的,正確的論式,自然可以悟他,而似能立、似能破是錯誤的,爲什麼這兒也列出來呢?

  佛教的本質,是在“能”上用功,讓修行者少在“所”上打轉兒,這一點兒大家一定得把握住,若把握不住這個,你就是外道。這裏我們也得注意,什麼叫外道?心外求道者即是外道。外道也是很了不起的,外道也是道,我們現在太多的佛教同修,看不起外道,其實你自己連“道”也不是、也沒有,而人家外道至少還有個“道”,你哪兒有資格貶人家?最開始的時候,我看一些資料,見古印度的一些修行者,比如說,有人睡在荊棘上,有人整日裏倒懸在樹上,有人整日裏讓大火烤……最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很奇怪,他們這些修行者,這樣做就能最終解脫了~~這是什麼樣的心理、什麼樣的思惟方式在促使他們這麼幹呢?叫我們現在人來一看,就知道這不是辦法。我覺得他們傻得可以,但後來,我覺得他們十分可敬,他們的作法十分莊嚴。某科學家說,總統就職時手按聖經(或者是憲法,記不確了)宣誓,這不是很可笑嗎?美國科學多發達了~~怎麼還這麼愚昧!手按聖經宣誓耽誤了克林頓說謊嗎?克林頓不是照樣做僞證嗎?這是很微妙的事。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中間有這麼個情節:一個人犯了錯誤還不承認,老上級說,你擡起頭來,面對國徽,這個人竟然在國徽前不由自主地就承認了錯誤,這就很奇怪,我想,若是換了另外一個人,別說對著國徽,若是不說真話,對著天王老子也不說真話,除非落到公安的手裏。還有,當年到處挂毛主席像,某生産隊就派張叁去買,當時不說買,說請,就是讓張叁去請毛主席像,張叁到城裏後,把錢給丟了,他交不了差,發現車站裏挂有個毛主席像,就想到夜裏把像偷走,誰知當他動手時,他發現毛主席眼睛在看著他,他就不敢偷了,“我怎麼敢當著毛主席的面做賊?”換了個角度,誰知毛主席的眼睛仍看著他,最後他也沒偷走毛主席像。這就這麼怪。大家見過毛主席的那張像嗎?確實是好,不管在哪個角度總覺得毛主席在看著你。大家看,對著聖經、國徽、毛主席像,就這麼樣,這很莊嚴,你就不敢放肆。××同學曾說,孔子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我會開汽車,孔子會嗎?不會!這就是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孔子的知識確實可能還不如現在的中學生,但那是時代的關系,可孔子對人生、對世界的體會,你現在人除了佩服還能怎麼樣?

  佛教注重在心地上用功,雖然似能立、似能破實際上來說是無效的,根本達不到悟他的目的,但他們的心意還是悟他,從動機上來說,仍然是令他生解,所以商羯羅主菩薩還是把這似能立、似能破也列入了“悟他”之內。

  另外,這能立、能破也很……怎麼說呢,有些人,搞不清立、破,誰是立者,誰是破者,比如在《唯識二十頌》中,世親菩薩是立者,其它人是破者,把這個關系一定得搞清。曾經有人問,外人說現量時,世親菩薩說你們的現量我幷不承認,這就奇怪了,你不承認又怎麼樣呢?你不承認就能表明外人錯了嗎?不能的!大乘還說小乘呢,可小乘確實有解脫成道的~~誰能否認?只要小乘有成道的,就表明小乘幷不是錯了。這個呢,就是因明辯論規則,只是說你違背了因明辯論規則而已,這是當時古印度的辯…

《因明講記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因明講記之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