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等緣起

  平等緣起

  慈法法師開示

  (丁亥年初冬,貴陽。)

  ……

  出家師父:師父,像《圓覺經》裏所說的諸佛菩薩,按照清淨緣起這個說法就是說本無無明,圓覺本具的。那麼他們是直接拿這個來啓用呢?還是說他們不一定會懂這個道理,只是他們就直接這樣用了?還是說先證知了以後再用呢?

  慈法法師:你的這個說法在這裏出現了一個矛盾的心理,你要是先證知了那你就不會談這個凡夫的業了,實際上我們是因依教而行才能切入這個圓覺性的。圓覺性是個名字,你這個所謂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也是個名字,只是通過這個名字讓你貼切地去體會到這個圓覺性。

  出家師父:信順?

  慈法法師:對!信順得入,入什麼呢?以佛教言而入這個智海。這個智海在哪裏呢?智性本無出入你才得入智海。但是你這個本無出入要是沒有人教導你,你怎麼能運用它呢?那這個教導不過就是要我們去運用一個法則罷了。這個教導本身也無有其實,你這樣再來看它,那你這個法也不再是生滅之法了。

  就是通過教導讓你認知了這個問題,就像我們說的開發也好、開啓也好、啓用也好,它本來就是那樣子的。你不能說它有無,你說有無都是沒有意義的。佛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這實在是安慰衆生的一個大悲心,這也實實在在是一個大慈悲的教言。

  佛說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實是大慈悲的教言啊!說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警策你的!若是放下妄想、執著,這就是法則了!說即能證得。證得什麼?這又不是得失之得,而是彰顯之得罷了。

  實際這個地方你要是能夠接受得到佛的教導,知道佛先依大悲心在溫養著你。說大地衆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你能安心了,像愛語一樣讓你心裏暖了。皆因妄想、執著,說你蒙蔽在哪兒了呢?就是說讓你看見現前的問題是什麼呢?你一看就是妄想、執著,蒙蔽了我們一切的衆生。若放下妄想、執著,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就自然現前。

  這個方法就給你說了!讓你知道是自我的蒙蔽了,直接把你的根給抓住了,幹什麼?你說放下就行了,怎麼放呀?本來無所得你放什麼呢?實知無所得即是菩提,人放下的一刹那一切智、無師智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這就是佛給你說一個大安慰語,就是佛給你一個如實的預約,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障礙在哪兒?然後在給我們一個法則,讓我們去親證這個法則。這就是一個清淨的傳承你知道嗎?

  所以說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能放下妄想、執著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

  你看!他怎麼都是一個傳承的教法,沒有任何問題的,你看他很簡單。先說根本問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根本的大課題。是個緣起!什麼緣起呢?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沒有什麼?就是一個平等緣起。

  這個智慧德相就是一個平等緣起!

  平等緣起說一切衆生皆有智慧德相,那我爲什麼會感覺不到呢?那就麻煩了,我們就會迷失、迷倒,就會朦胧這個地方了。所以說皆沈迷在妄想執著中,你就用不出來。大家要是看不到這個地方,不管你怎麼觀,知是、知非,知名字、知我、知你結果還是蒙蔽了。

  所以佛在下面就告訴你方法了,說你放下!怎麼放下呢?自然放下。實質就是本來就沒有什麼執著的,也沒有啥可得的,你在認知了這一點的時候你的智慧德相就彰顯出來了,就是教法。

  所有的障礙就是這個本來無別的衆生之別。你怎麼去別呢?你怎麼能回到無別之根本的妙用上來呢?就這麼一句話佛就把整個教法都貫穿完了,沒有那麼煩瑣。現在人學佛就是太複雜、太複雜了,腦袋瓜子裏滿腦子都是陰謀詭計,患得患失真沒有辦法。這人活著就是沈重、無聊、無奈的,實際人人都可以是做世間之師、世間之導的呀!

  這就是善!這個善呢?是自知善之而不假造作,就是開顯自心、自性罷了,而非增減。就是我做什麼樣子給人看,這不是善法,這是增上慢心,這樣以此做世間之業者就是所謂的多有野心之人。

  這樣的人自己都不能縱容自己,縱容自己都會得大果報的。不能得解脫,此人不能得解脫。皆因我相中得以修證自己,乃至說以圓覺性而證菩提分中這樣的說法也是我慢、也是我相,因爲啥呢?他以爲有個我可修。

  所以說佛在經典上說,若有人說佛是修證來的,此人是邪見。所以就有比丘馬上就執著說佛法不是修證來的,佛又說若有人說佛法不是修證來的,此人是邪見。這是很正確、很恰當的說法,很真誠,佛說話的確是很真誠的!他沒有模糊的東西,我們說話是是似是而非的你知道嗎?就是多不得當。

  我感到佛這個所謂的一切智者,種子智、無師智者,他這個五種等智的這個智根在什麼地方呢?心智虛空妙用無窮,莊嚴于虛空刹土安樂于世間,入衆生如幻心界,而實不被幻所誘惑、所欺騙和蒙蔽。

  他這麼個心就是這麼個沒有啥迷信的,只是感到親切如此而已,所以你感到親切了,你就是個佛教徒了,爲什麼呢?他親切,他的教言機製跟你親切,他跟你的心親切了。

  他讓你能夠感覺得到了,那個脈搏,你一好脈,你能感覺得到。那麼你就能用它了!你能發現所有學佛人的一個大的通病,就是執著于要有一個真正的法供我拿著來用的東西,我用的那個是最高尚、最真實的法,我拿著了。

  就這麼個東西,法執好聽點,實際這是我執的變現。神我、大我的一種改形罷了,這就是一種自欺性的。這個很可愛,但它很會改裝。改裝得一天更甚一天地改來改去,最終還是自己受苦,受什麼苦?果報!就是自己要去造一個東西,這一點要是看不清楚,這世俗這些書我是不敢看的,那早就把你淹死了,那你這就苦海無涯了!

  出家師父:師父,像這個念佛法門對于年齡比較大了人,他不一定懂道理。但他暗合道妙是不是也就是說他在念佛的過程中,在他投入的這個過程中他的這個執著、妄想就出現終止了?他念佛的時候就用佛號來代替了?

  慈法法師:你這個就是以這個佛號,令人的心智導入了這種過去說是繁雜的心智導入到了單一的心智,單一的心智導入到了歇心、淨心心智,淨心心智導入到了完善、具足,莊嚴這種心智上了。

  實際這一切心智就猶如遷流的業相,猶如河水一樣是相續流淌的,不會聚合在一個地方不動了的,這話是能聽得懂的!好比說像我們一說空,認爲就抓住空了。實際佛一說空就是妙有,一說妙有就有實用。實用的價值就能利益世間,利益世間而無染就有悲心。

  無染悲心那就有智心,智心就有空性方便,他根本就沒有止住的一個東西。他永遠都是活潑的、流淌的,而永遠不會聚在一個地方了。所謂無住而生心!這個話是佛教的一個中心思想。不能說是有道理、沒有道理,見地不見地,你抓住見地你也是出事。

  出家師父:那佛也是無住心,那怕他是證到了。

  慈法法師:善哉!善哉!順終生業相分而表達種種相應教法,令其得以度脫。度脫肯定是佛陀真正的智慧,但是這種種教法是應衆而顯的。像彌陀教言中是暢佛本懷、普度本懷,並不是說他自己安住一個東西,也不是!

  這個地方是普度衆生的一個暢佛本懷,佛普度衆生是佛的本懷對吧?這就是暢這個本懷的方法。所以這個地方只能無問自說,任何人問不出來,因爲啥呢?你根本想不到佛普度衆生的心胸、與量和功德,還有他的根本法則所在!那怎麼辦呢?那就是佛來無問自說,舍利弗,舍利弗……叁十六說,說什麼呢?

  我告訴你西方有極樂世界!

  我告訴你:你念這個名字得不退轉!

  我告訴你……!

  就這樣子來施教了,爲什麼呢?你沒法祈問,大菩薩都問不了,聲聞如聾如盲,凡夫根本不知呀!所以我們只能暗合道妙說清楚一點是這樣,你要是證道妙了你還說什麼呀?

  所以說進趣或者說分進、增進、頓悟、頓入這都是可以的。但一般人都在分進上,就是一點、一點地在這個漸次上進趣的人比較多。而直趣、橫斷、橫入的人就十分地少,爲什麼呢?

  只要不是信順而入,就是以證悟也是漸次而入,就是你再大的善根你也是漸次而入,與佛相比你只能是漸次增上。但是信順得入非是如是,就是橫斷橫出!

  出家師父:信順就好了。

  慈法法師:是啊,他是種性呀!就這樣說人家把這個黃豆的這個優良品種早就培養出來了,一畝地叁千斤,你拿來種就有這麼高的産量。而你的這個黃子就只是五十斤、一百斤的收成,你說自己慢慢地培植。

  可以,也可能會培植叁千斤,但你需要很長的時間,他不否定你的這個能力能達到這個目標。但他直接給你拿來了,你用這個種子,還是你慢慢地培養這也都行,但他告訴你這個産量了。這是事實,這是種子,你拿來用就可以了。

  那麼,不分彼此的人拿來我就用,我就有這種收獲。這分彼此的人說那是佛的,人家試驗出來的。我要重新試驗一遍,那你就慢慢培植、慢慢培植如此而已……。

  出家師父:師父,我請教一個問題,就是說您像有許多練功夫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練功夫的人,要求個一心不亂這是屬于信順呢?還是證悟呢?

  慈法法師:這不是信順,這也不是證悟,這是練功夫。

  出家師父:那您昨天說的那個克期取證是什麼?

  慈法法師:克期取證要看發心。

  出家師父:怎樣的發心是信順?

  慈法法師:就這麼說吧,我以彌陀的願力來消化自己的現前煩惱與執著。就是我不管其它了,能用這樣的心,你好比我念了一百天就是爲了證知這個心。

  出家師父:這是信順?

  慈法法師:這是信順。那你要是說我想要得到一個什麼證量,好比說我漸次成片、漸次一段、漸次證量,真正達到這個念佛叁昧一心不亂。就是要求自己的這個功夫,那你就去求證它去,這就是功夫上事,那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因爲啥呢?因爲這些直奔王家以佛誓願念佛的有情,心根本不顧就自己的覺受,也不會…

《平等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