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顧衆生的業相,就是直奔過去了,根本就沒有回頭回腦的時候。因爲啥呢?因爲他的心智是站在究竟覺上安住的。究竟覺的前提是無始際的,就是沒有頭沒有尾的。
他因爲是個究竟覺的人才能真是不顧于這些,也就是不再眷戀這些東西了。那麼回頭回腦的人對于這個究竟覺就還是沒有認知的,沒有法認知。他只能說我漸次地體驗一下這是不是究竟覺?
出家師父:更多的人肯定是沒有認知呀。
慈法法師:是啊!所以大部分人都向往功夫,一大部分人一聽說修行功夫大家都會蜂擁而至。但是一說于究竟覺隨順安住的人,大家認爲可能是比較蒼白和無力的。因爲啥呢?這個地方沒有回頭回腦,甚至在見聞覺知處都不能殘存起來。
就是直奔王家這個詞就比較得當,沒有造作分。就是其他什麼村長也好、縣長也好,他顧不得了。他就看到王家那一點了,他就往那裏走。他看到的與證到的沒有差別,他就信順這一種東西了!
其它就根本不顧,花花綠綠這種種境界跟他都沒有關系了。所以淨土法門講一生即壓群臣,他不是高尚說,就是說他在這個究竟覺的根本覺上真正地抉擇了。在這個地方因爲沒有自己的造作分,就是自己所有的增減分都沒有了。
沒有!他不顧這個就是直奔。黑白道喻也是這講的,你要是退下去了,所有都是水火就會把你燒死了。實際上就是我們眷戀這個所有的這種收獲或者不收獲都會燒死人的。
出家師父:像這種無邊無際的究竟覺,從經典上是不是也可以……。
慈法法師:可以的,完全可以的。好比說佛這樣說善男子、善女人若聞此經典,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成就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皆得成就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究竟覺的給予,你能不能信順它的呢?
你說我要研究他是什麼,也行。你說我不研究它,我就直奔著這個去了。那我就這樣念,我就知道那就是我的前境。只管耕耘不管收獲了,那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獲,就是怕你在這個地方回頭回腦的。
我們一般回頭回腦快,過去的人信順的根性就很猛利、樸實。現在的人的疑根、惑根就重,凡事總是這樣,第一個首先就是要考慮自己的得失。這個人對我怎麼樣?我有什麼得失?這個事對我怎麼樣?我有什麼得失?這個說法對我有什麼樣的得失?
第一個考慮就是這個沒有什麼其它的。而那些智者就不是這樣的!每一個考慮的就是一切有情有什麼方便?一切世間苦難衆生有什麼安樂?他考慮的的確跟我們不一樣。那你第一個考慮的就是自己,你再修證也爲了自己。沒有說的,我相未出事相根本所立。
這是很苦的!還以爲是自己的道業已經立了,你立得越神聖你的包袱就越大。你跟本就與解脫這事就沒有絲毫的關系,道氣十足的最後還是受苦。就是積攢一個東西,最後還是達到一個自我、我所的目的,那你說苦不苦?
攢了很大的勁最後還是自我、我執,這就跟法老是一樣的處心積慮地我就要搞這個東西,那肯定最後就是那個結果。家破人亡沒有說的,因爲等待,我必然死亡,沒有說的!無等待無我,你不能說死亡也不能說是現在。所以說在無我的因緣上,你運用智就是智,運用悲就是悲,運用方便就是方便。
這一念實在是很好透視的,沒有什麼。就是你把底盤給清理幹淨,不要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壇壇罐罐,就放上一個東西就能看得見。有的時候我們會故意把這個雜貨鋪的東西全部拿來,那你就認不清了。
所以先純淨知見,置心一處無事不辦,你要知見不純了那就出問題了。我感覺到現在的學佛之人就是這個我相。失心,從頭到尾除了失心之外無有他物,沒有辦法。好了,那你就自己去做吧!
就是爲了自己考慮之外沒有其他的什麼東西,沒有!那你這個修證是爲了什麼呢?那就是我!所以佛說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出家師父:師父,你最初的那個下手的方便是怎麼破這個……?
慈法法師:我認爲我現在就是這樣的,當我聽到XX法師講說念佛人沒有病,不老、不死。我大概第叁天就重病了一場,我心裏特別不痛快,我不知道咋回事?我感到這跟佛教的教義有沖突了。
佛說無常、苦、無我、說生老病死,他說他沒有。那麼他說的這個我是什麼呢?是阿彌陀佛的我?阿彌陀佛的我應世間衆生、安慰世間衆生,在這個所謂的順應報德中也顯現這個應化。也有觀音菩薩要接法位什麼的,爲什麼呢?就是順應衆生,不是大地衆生。
那如果在這個地方要是把握不好就會有一種慢心,我感到是個慢心,那就病倒了。當時就有出家人問我說,你從來就不在意這個的東西,現在怎麼會病倒了的呢?我說可能是生老病死跟我還是要更親近一點。
這個不老、不病、不死可能跟我還是有點距離。可能還是說我知、我見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就是無我,這個說我不老、不病、不死這是有意義的,但是說我不老、不病、不死,世尊都不敢說。
不是,在這個地方我感到出了一個問題。是色身我、是名字我、是意向我、還是佛性的我?但這個我要是這樣籠統一說,衆生平凡地就去參照去了。有病了那就是你沒有念佛,你老了你沒有念佛。那死了,那就更不念佛了!
這個東西就讓人有困惑了,這就違背了佛的次第說法。違背了佛的這種所說的這個八苦,這個世間最基本的法則了。你違背了這個法則你又不說明他的教義的內涵,或者說所指所向,人就會迷惑了。
當時我真是這樣就病了,我以前要是有病什麼的,沒有感覺你知道嗎?一抖擻就出去了,該幹啥幹啥。但說了這個過後我感到是個打擊,這樣要嘛就培養出來一個神,無病什麼、什麼一個的神。也可能我感覺也沒有什麼,世間必然有生命差別的,但這樣究竟會導致一個什麼結果?我當時是明白了。
所以說我後面遇到很多念佛人不念佛了,我說你怎麼不念佛了呢?你不是念了十多年的佛了嗎?他說我這又病又老的,家裏又怎麼的、怎麼的……。
有很多就是對于某個人的根性的合機,有的也不見得會合機,這就會給人造成誤導。這個阿彌陀佛肯定是沒有老、沒有病,沒有死的。但是你如果說我,或者說這個東西就很泛,會形成一些很多抽象的感知。
所以對有的善知識的教言、教義的講法,有時候你在不認同的時候,你不就不會産生逆反。從那以後我就經常有病,反而踏實了。我說就怕把自己樹造成神了,那真是以後不知道會是一個什麼結果的?
我不知道是破我執?也不知道是業在破?也不知道是因緣在破還是心在破?我感覺到這樣能放下自己的一些東西。因爲以前不顧也很舒服、也很方便、也很利順。但是再回頭看看大部分人做不到,那淨土教言在這個地方對大部分人會失去作用。
這就會造成是一個神所修的法,是一個成就者所修的法,老百姓就沒有用了。所以現在念佛的人越來越多地迷失了,不再學念佛了!爲什麼呢?他沒有得到利益,不知道凡夫心念佛即得見佛,能聞法如香熏染,如香光莊嚴。
他這表達的是聖心呀!不病、不老、不死是不是一個聖心呢?最少是一個無染的心,凡夫能夠達到嗎?要你能達到,直接就這樣做了,你還念佛嗎?這出現了一個讓念佛人沒有一個基本依止的一個感知……
叁寶弟子:釋德立根據錄音整理
《平等緣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