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平等缘起

  平等缘起

  慈法法师开示

  (丁亥年初冬,贵阳。)

  ……

  出家师父:师父,像《圆觉经》里所说的诸佛菩萨,按照清净缘起这个说法就是说本无无明,圆觉本具的。那么他们是直接拿这个来启用呢?还是说他们不一定会懂这个道理,只是他们就直接这样用了?还是说先证知了以后再用呢?

  慈法法师:你的这个说法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心理,你要是先证知了那你就不会谈这个凡夫的业了,实际上我们是因依教而行才能切入这个圆觉性的。圆觉性是个名字,你这个所谓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是个名字,只是通过这个名字让你贴切地去体会到这个圆觉性。

  出家师父:信顺?

  慈法法师:对!信顺得入,入什么呢?以佛教言而入这个智海。这个智海在哪里呢?智性本无出入你才得入智海。但是你这个本无出入要是没有人教导你,你怎么能运用它呢?那这个教导不过就是要我们去运用一个法则罢了。这个教导本身也无有其实,你这样再来看它,那你这个法也不再是生灭之法了。

  就是通过教导让你认知了这个问题,就像我们说的开发也好、开启也好、启用也好,它本来就是那样子的。你不能说它有无,你说有无都是没有意义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实在是安慰众生的一个大悲心,这也实实在在是一个大慈悲的教言。

  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实是大慈悲的教言啊!说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警策你的!若是放下妄想、执着,这就是法则了!说即能证得。证得什么?这又不是得失之得,而是彰显之得罢了。

  实际这个地方你要是能够接受得到佛的教导,知道佛先依大悲心在温养着你。说大地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能安心了,像爱语一样让你心里暖了。皆因妄想、执着,说你蒙蔽在哪儿了呢?就是说让你看见现前的问题是什么呢?你一看就是妄想、执着,蒙蔽了我们一切的众生。若放下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就自然现前。

  这个方法就给你说了!让你知道是自我的蒙蔽了,直接把你的根给抓住了,干什么?你说放下就行了,怎么放呀?本来无所得你放什么呢?实知无所得即是菩提,人放下的一刹那一切智、无师智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佛给你说一个大安慰语,就是佛给你一个如实的预约,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障碍在哪儿?然后在给我们一个法则,让我们去亲证这个法则。这就是一个清净的传承你知道吗?

  所以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能放下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

  你看!他怎么都是一个传承的教法,没有任何问题的,你看他很简单。先说根本问题,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根本的大课题。是个缘起!什么缘起呢?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没有什么?就是一个平等缘起。

  这个智慧德相就是一个平等缘起!

  平等缘起说一切众生皆有智慧德相,那我为什么会感觉不到呢?那就麻烦了,我们就会迷失、迷倒,就会朦胧这个地方了。所以说皆沉迷在妄想执着中,你就用不出来。大家要是看不到这个地方,不管你怎么观,知是、知非,知名字、知我、知你结果还是蒙蔽了。

  所以佛在下面就告诉你方法了,说你放下!怎么放下呢?自然放下。实质就是本来就没有什么执着的,也没有啥可得的,你在认知了这一点的时候你的智慧德相就彰显出来了,就是教法。

  所有的障碍就是这个本来无别的众生之别。你怎么去别呢?你怎么能回到无别之根本的妙用上来呢?就这么一句话佛就把整个教法都贯穿完了,没有那么烦琐。现在人学佛就是太复杂、太复杂了,脑袋瓜子里满脑子都是阴谋诡计,患得患失真没有办法。这人活着就是沉重、无聊、无奈的,实际人人都可以是做世间之师、世间之导的呀!

  这就是善!这个善呢?是自知善之而不假造作,就是开显自心、自性罢了,而非增减。就是我做什么样子给人看,这不是善法,这是增上慢心,这样以此做世间之业者就是所谓的多有野心之人。

  这样的人自己都不能纵容自己,纵容自己都会得大果报的。不能得解脱,此人不能得解脱。皆因我相中得以修证自己,乃至说以圆觉性而证菩提分中这样的说法也是我慢、也是我相,因为啥呢?他以为有个我可修。

  所以说佛在经典上说,若有人说佛是修证来的,此人是邪见。所以就有比丘马上就执着说佛法不是修证来的,佛又说若有人说佛法不是修证来的,此人是邪见。这是很正确、很恰当的说法,很真诚,佛说话的确是很真诚的!他没有模糊的东西,我们说话是是似是而非的你知道吗?就是多不得当。

  我感到佛这个所谓的一切智者,种子智、无师智者,他这个五种等智的这个智根在什么地方呢?心智虚空妙用无穷,庄严于虚空刹土安乐于世间,入众生如幻心界,而实不被幻所诱惑、所欺骗和蒙蔽。

  他这么个心就是这么个没有啥迷信的,只是感到亲切如此而已,所以你感到亲切了,你就是个佛教徒了,为什么呢?他亲切,他的教言机制跟你亲切,他跟你的心亲切了。

  他让你能够感觉得到了,那个脉搏,你一好脉,你能感觉得到。那么你就能用它了!你能发现所有学佛人的一个大的通病,就是执着于要有一个真正的法供我拿着来用的东西,我用的那个是最高尚、最真实的法,我拿着了。

  就这么个东西,法执好听点,实际这是我执的变现。神我、大我的一种改形罢了,这就是一种自欺性的。这个很可爱,但它很会改装。改装得一天更甚一天地改来改去,最终还是自己受苦,受什么苦?果报!就是自己要去造一个东西,这一点要是看不清楚,这世俗这些书我是不敢看的,那早就把你淹死了,那你这就苦海无涯了!

  出家师父:师父,像这个念佛法门对于年龄比较大了人,他不一定懂道理。但他暗合道妙是不是也就是说他在念佛的过程中,在他投入的这个过程中他的这个执着、妄想就出现终止了?他念佛的时候就用佛号来代替了?

  慈法法师:你这个就是以这个佛号,令人的心智导入了这种过去说是繁杂的心智导入到了单一的心智,单一的心智导入到了歇心、净心心智,净心心智导入到了完善、具足,庄严这种心智上了。

  实际这一切心智就犹如迁流的业相,犹如河水一样是相续流淌的,不会聚合在一个地方不动了的,这话是能听得懂的!好比说像我们一说空,认为就抓住空了。实际佛一说空就是妙有,一说妙有就有实用。实用的价值就能利益世间,利益世间而无染就有悲心。

  无染悲心那就有智心,智心就有空性方便,他根本就没有止住的一个东西。他永远都是活泼的、流淌的,而永远不会聚在一个地方了。所谓无住而生心!这个话是佛教的一个中心思想。不能说是有道理、没有道理,见地不见地,你抓住见地你也是出事。

  出家师父:那佛也是无住心,那怕他是证到了。

  慈法法师:善哉!善哉!顺终生业相分而表达种种相应教法,令其得以度脱。度脱肯定是佛陀真正的智慧,但是这种种教法是应众而显的。像弥陀教言中是畅佛本怀、普度本怀,并不是说他自己安住一个东西,也不是!

  这个地方是普度众生的一个畅佛本怀,佛普度众生是佛的本怀对吧?这就是畅这个本怀的方法。所以这个地方只能无问自说,任何人问不出来,因为啥呢?你根本想不到佛普度众生的心胸、与量和功德,还有他的根本法则所在!那怎么办呢?那就是佛来无问自说,舍利弗,舍利弗……三十六说,说什么呢?

  我告诉你西方有极乐世界!

  我告诉你:你念这个名字得不退转!

  我告诉你……!

  就这样子来施教了,为什么呢?你没法祈问,大菩萨都问不了,声闻如聋如盲,凡夫根本不知呀!所以我们只能暗合道妙说清楚一点是这样,你要是证道妙了你还说什么呀?

  所以说进趣或者说分进、增进、顿悟、顿入这都是可以的。但一般人都在分进上,就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渐次上进趣的人比较多。而直趣、横断、横入的人就十分地少,为什么呢?

  只要不是信顺而入,就是以证悟也是渐次而入,就是你再大的善根你也是渐次而入,与佛相比你只能是渐次增上。但是信顺得入非是如是,就是横断横出!

  出家师父:信顺就好了。

  慈法法师:是啊,他是种性呀!就这样说人家把这个黄豆的这个优良品种早就培养出来了,一亩地三千斤,你拿来种就有这么高的产量。而你的这个黄子就只是五十斤、一百斤的收成,你说自己慢慢地培植。

  可以,也可能会培植三千斤,但你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不否定你的这个能力能达到这个目标。但他直接给你拿来了,你用这个种子,还是你慢慢地培养这也都行,但他告诉你这个产量了。这是事实,这是种子,你拿来用就可以了。

  那么,不分彼此的人拿来我就用,我就有这种收获。这分彼此的人说那是佛的,人家试验出来的。我要重新试验一遍,那你就慢慢培植、慢慢培植如此而已……。

  出家师父:师父,我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说您像有许多练功夫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练功夫的人,要求个一心不乱这是属于信顺呢?还是证悟呢?

  慈法法师:这不是信顺,这也不是证悟,这是练功夫。

  出家师父:那您昨天说的那个克期取证是什么?

  慈法法师:克期取证要看发心。

  出家师父:怎样的发心是信顺?

  慈法法师:就这么说吧,我以弥陀的愿力来消化自己的现前烦恼与执着。就是我不管其它了,能用这样的心,你好比我念了一百天就是为了证知这个心。

  出家师父:这是信顺?

  慈法法师:这是信顺。那你要是说我想要得到一个什么证量,好比说我渐次成片、渐次一段、渐次证量,真正达到这个念佛三昧一心不乱。就是要求自己的这个功夫,那你就去求证它去,这就是功夫上事,那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因为啥呢?因为这些直奔王家以佛誓愿念佛的有情,心根本不顾就自己的觉受,也不会…

《平等缘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