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佛十二大願開示 一、珍重自己當下當念成就的聖因聖緣

  一、珍重自己當下當念成就的聖因聖緣

  第一天上午(錄音對應1-1)

  1、仗佛加持具聖因緣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是臘月初一,又是藥師七佛在海雲寺大雄寶殿全現金身的殊勝時節,大家仰仗著藥師七佛乃至十方諸佛的淨光明威德,福慧加持,聚會于此處。不管是以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都會得到諸佛菩薩圓滿淨德的給予,來印契我們如佛一樣的具足心智,延續我們未來的生命,真正作爲一個佛子,作爲一個健康、具足智慧慈悲的人生,來延續在我們生命的依正二報中,表達佛教住世的真正的利益,免除我們的愚癡顛倒知見。

  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願願皆表明我們衆生的健康、完善、真實的需求。

  本來打藥師七的形式各種各樣,聖明師(住持法師)希望因爲藥師七佛的因緣,大家有機會在這個地方誦經打七。過去誦經打七請法師開示,比較簡單相續,大家在法會中或者念佛、念真言,休息下來用二十分鍾或者十五分鍾做一個提示,以令大家消除在打七過程中、念佛過程中的疑難,使我們真正的來運用藥師佛的願力、智慧、慈悲、方便,運用在我們的生命中,使我們象藥師七佛一樣光耀世間,做世間這種福慧具足的形象,來安慰周邊有情。諸佛如來出世不爲自求,不爲自利,但爲利益世間,現金色悲智圓滿相。

  我們每一個衆生,現前每一個居士,本來也具足這樣的悲智心智,本來是具足的,若不把這樣的悲智心智運用出來,我們禮佛拜佛也是枉然,也是結一個所謂的期盼,攀個佛緣,對現世只是一個暫時的表面安慰。

  若象藥師佛一樣有一顆完善的心、智慧的心、廣大真實的心,來安慰周邊有情,來自己抉擇自己的生命,那學佛就變得十分有意義,拜佛、誦經、打七就變得十分真切,欲令佛法住世故,以廣利世間有情故,此身得到解脫故,那我們就會遠離自身心的煩惱逼迫,乃至遠離叁途八難逼迫,煩惱的逼迫。作一個真正的佛法中的智者,做一個真正的佛子。

  我們人身十分難得,佛法十分難聞,有機會遇到佛法,能見到諸佛妙色身相實是不可思議,聞到叁寶教言機製的機會,有參與打七的修持機會,實在是我們不可思議福報成熟。

  2、啓迪如佛無二無別的心智

  以前來過大石橋許多次,在這個地方也打過藥師七,通過誦經持藥師真言——“唵 鞞殺逝 鞞殺逝 鞞殺社 叁沒揭帝莎诃”這個真言,用佛陀的秘密真言,洗滌心垢,令我們無始來的一切染著心,令一切染著的塵垢一時消除一盡,坦露自心,光耀世間。所謂的光耀者,自覺覺他,正視人生,面對人生,無所畏懼,絕對不縱容自己的習氣,也不畏懼于自己的習氣,伏習氣于當下,于習氣中、于業習中、于現緣中得以解脫。煩惱生起,剛好妙用,何以故呢?佛威德故!

  我們在此誦《藥師經》,念藥師佛乃至做一切法事,目的全在于此。這個地方也放蒙山、焰口,目的全在啓迪我們的心智與佛相應,令我們的心智如佛心智無二無別。若不然,我們只是結個法緣,結一個遙遠的未來緣,那就辜負了自己的聖因聖緣。

  打七的開示形式有多種多樣,聖明師設案這個七的形式我是第一次參加。他們有堂口形式,有內堂口,有居士,四衆弟子參加的七,形式不太一樣。這種七的形式,多少香,或者誦多少經,一天打七需要多少時間,幾節課的時間,幾只香,以前是有規定的,打七要挂一個牌子,起七、解七的過程,告昭龍天,以求護持加被,令我們修行過程整齊、清晰、明了,若一日二日叁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相續修持,使人克期求證、道業成就,下山就是一個佛菩薩。上山帶了許多煩惱、知見、業習,下山時洗滌一盡,身心明亮,無所挂礙,我們在世俗生活中作個智者、悲者、方便者,那就是打七的目的。

  若是到寺院誦誦經、念念佛,平時想什麼現在還在想什麼,平時作什麼現在還作什麼,就失去了打七的真正目的。

  藥師世尊爲什麼有七佛呢,從四殑伽沙如來世尊到十殑伽沙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這七個佛出世作什麼呢,就是表明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來可以回歸、本來如是的一個本質之相,七者重重無盡、過現未來一時表現,就是我們一切人的本來心,本來具足的功德和無礙,學佛之人不能外尋于佛,不能內求于佛,但假因緣合和而自知:一切衆生本來是佛!

  這正是藥師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以令一切衆生如佛無異。

  所以藥師佛的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亦是光明徹照,無量法界有情。

  我們在誦《藥師經》、念藥師佛,打藥師七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身心光耀十方世界,無所挂礙,究竟圓滿清淨呢?

  這是我們打七的一個主要目的,一個認知方法,或者說發心。若不發無上心,何以成無上道?!

  我們若知道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那我們打七是有意義的,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乃至誦《藥師經》是有意義的,我們的身心就能得到真正的健康。不乞求于他人得以自解脫,若乞求于佛菩薩而不知自心圓滿,雖有他求,假外面因緣,多墮迷信、攀緣,不能得到究竟安樂,不能成就無上菩提。

  現在學佛究竟爲了什麼?是不是單單爲了攀個佛緣呢?若單單爲了攀個佛緣,就真對不起自己的珍貴人生,對不起自己珍貴的得遇佛法的機遇,對不起自己畢竟解脫、出離生死的這樣一個正機,這是大是大非、大善大巧之處,莫以珍寶、莫以摩尼寶換個糖球吃,小恩小惠小利,丟失了廣大功德殊勝利益,實在是對不起自家。

  3、藥師佛彰顯報身之當下現世利益

  我們在這麼好的環境中,有法師來給我們共同誦經、稱念藥師佛聖號、持誦藥師真言,或者說來拜願,來實施蒙山焰口,都是爲了彰明我們本自具足的善巧與機製。要丟失這種因緣,我們就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心,我們上山一趟,就要達到它真正的緣起,就是清淨具足,真實的緣起。清靜真實的緣起,我們要從心地上認識它。

  佛者,無外乎自覺;佛者,無外乎一真之心;佛者,無外乎不離世間;佛者,無外乎大願大悲大善巧者。我們人心本來亦應如是,萬法唯心之處,微妙覺知,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煩惱業海從心想生。那我們的心是什麼心呢?是正遍知海之心,還是煩惱業海之心呢?全在當念、當下、當用之時,所能表達。

  我們念藥師佛、《藥師經》就是爲了印契自心,用藥師佛無盡的悲智方便來印契自心,令自心具足悲智。自心具足悲智何以不見它?何以攀他緣呢?

  我們人人建立道場,人人廣度有情,人人光耀十方,人人處處在開法會,處處在修行道業。這樣真是不可思議的。要不然就會流于形式,攀緣假設,這樣不能成就真正的菩提道業。

  海雲寺有這麼好的環境,出家師父又來提攜大衆,我們自身要怎麼來審視、正視自己所信之法則,真正從這個緣起中,光明地、喜悅地、莊嚴地走向未來。如果大家七天之後,真正能夠一身輕松的、無所挂礙的,把 “打七”做一個健康的緣起,走下山去,在每家每戶、每個因緣中,像佛陀一樣照耀世間,那才是真正的“打七”——以求自心與佛不二,以證自心與佛不二,以佛願爲己願來光耀世間。

  我們誦藥師佛的十二大願目的不在其他,以願明心、以願知心。我們本來不知心也不自見。那我們想知自心怎麼辦呢?

  通過佛的願望來明確一個圓滿威德的心。我們把這個圓滿威德的佛心運用到自己的生命中,那佛心即自心,自心可以順佛願而彰顯。這樣,我們的學佛就變的十分充實、十分真摯、十分有意義了。要不然,學佛就容易流于形式,下了山,煩惱依舊、業習依舊,那就應該重新再來打七、再來念佛,“藥師七”實在是不可思議的。

  過去藥師七佛所立的誓願給予每個人當下當念的抉擇與利益,所以說藥師佛是現世利益之教,就是報身之彰顯。我們皆知道諸佛如來都有叁身:法身、化身、也有報身。報身就是當下圓滿,圓滿于自性本來具足之中,表現于光明遍照,遍照一切處,無所障礙,應化十方。所以叁身具足正是藥師佛所表現的當下的給予。當下給予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一切具足,本來具足,光明遍照,事事無礙。以這樣的心理,這樣的作業,成就這樣的智慧與福德。

  這就是我們稱念藥師佛、禮敬藥師佛、拜藥師佛的唯一目的。

  若不如是,只是結緣。我們來到這個地方不是結緣,是要親證藥師佛的心,親知藥師佛的願,做藥師佛一樣的有情,度化世間煩惱、愚癡、蒙蔽之有情,令其鹹入無礙的琉璃光明藏中,得以智慧、福德的具足。

  藥師佛是以報身佛而住世、而顯現的。所謂報身佛是報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當下的具足、得遇的具足、認取的具足,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來運用藥師佛的心。

  4、藥師佛十二大願是現前大衆每一個人的心

  我們的自心不可見之時,我們以藥師佛願爲自心,由于佛願既顯佛心。衆生心不可見,佛心亦不可見。衆生心佛心本來是一心,不可見心,所以以願標心。衆生以煩惱業海爲自心,煩惱業障爲自心,以貪嗔癡慢疑爲自心,貪圖小利,善惡是非人情之中,此心亦是具足之心,但是因蒙昧在業相之中就流轉于叁界。諸佛如來正遍知海發廣大清淨順性之願,無染無著,智悲具足,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是此心,亦無自性。

  我們在念藥師佛,了解藥師佛,認知藥師佛的同時,就要認知自心。所以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是我們現前大衆每一個人的心。有的人說:“我怎麼沒有這個心呢?我感覺讀這個願,一讀就過去了。”

  你下去可以細細的思維,細細的品、細細的用,你來用這個心來對照自己的心,嘗試一次,把佛陀的願望當作自己的願望,你再來看世間,你就具足威德、具足悲智、具足方便。用兩次、用叁次,逐漸純熟,你就像藥師佛的分化身一樣應化著世間,利益著有情。

  藥師佛不是坐在這臺子上的,是我們每一個…

《藥師佛十二大願開示 一、珍重自己當下當念成就的聖因聖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