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理念與和諧社會(楊文華)▪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對自然的征服程度越強,人的發展程度就越高。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說:“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⑤在理性的語境下,人的地位越是上升,人的責任和使命也就越顯得厚重而巨大。既然自然是屬于人的,受人的活動影響,人就必須承擔對它的責任,賦予其應有的人文關懷。意識到人對自然的責任,帶著責任感利用自然和開發自然,本質上就意味著人類自身的理性化。

  在求真的語境中,以人爲本,實現人性的回歸,協調人與世界的關系,是和諧社會的本真意蘊。人不僅是理性的存在,也不僅是非理性的存在,從其現實性上,人是一種包含理性在內的感性活動的存在。和諧社會試圖恢複人的本真存在,它把人作爲目的。承認人的理性世界與非理性世界的統一,塑造全面意義的人。承認人的物質欲求與精神欲求的統一,塑造獨立的人格。 在尊重人的個性與差異的基礎上,追求與社會價值取向一致的個性價值,並最終在實現個性價值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價值。

  叁、以因明精神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因明理念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明理念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強有力的支撐。弘揚因明精神,推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自身的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路徑。

  堅持理性的原則,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以科學理性爲導向,重新擺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既要不斷地改造自然,同時又要保護自然、改善生態環境。人超越自然,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打通了自然界由物種建立的壁壘關系,人與自然完全融合,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全面的相互作用之中。這使人的發展和向更高級方向的轉變趨于複雜化,形成了人的發展的同時也是自然界的發展的趨勢,自然界的真正發展已經離不開人類的改造作用,並越來越納入人的發展之中。人與自然的統一,不是人回歸自然,受自然支配,也不是人對自然的無限開發利用和掠奪,而是建立在人類自身對自然的超越與責任基礎上的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堅持辯證發展的原則,協調人與社會的關系。

  人的發展是在社會中的發展,當代社會是包含環境、資源、人口、經濟、文化、政治等各要素在內的有機統一體。因而社會發展是社會演進與社會協調的統一,也是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是爲人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手段,都是爲了豐富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體性,促使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人的發展也應擺脫個體的局限性,從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中使人的社會性進一步凸顯。

  人的社會化發展,是支配社會協調發展的決定力量。人的不斷進步的過程,是人的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社會結構不斷開放化的過程。人的能力與社會結構的全面發展,是二者彼此轉化的結果。實踐創造産生了無限豐富的文化事物,它們轉化爲社會的有機的文化軀體,促進了社會結構的發展。社會結構的開放式發展,使人的實踐能力無限增長起來,推動了人的社會化發展。社會協調發展的結局是一個社會統一體,這個統一體不是人的個體的擴大物,而是人的有機化整合的産物,是一個無限的個體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整體。

  堅持求真的原則,協調人自身的發展。

  人的自由是在求真的過程中生長起來的。“智慧就在于說出真理,並且按照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 ⑥人的自由建立在人對于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以及人自身的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正是以此爲基礎,人才會超越自然、社會及自身,達到自由。人的自由是與必然同一的自由,是變成了自由的必然性。

  在求真理念的支持下,人的精神不斷趨向完滿。“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⑦人的完滿的精神是由建立在其充分發展的能力基礎上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構成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從多方面顯示他的高貴人格,並以其全部的豐富性被世人作爲楷模。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不僅包括我靠什麼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樣生存,不僅包括我實現著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實現自由。”⑧人的自由,是隨著人對于客觀規律認識的發展,隨著人類實現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擴展而逐步擴大的。任何一種現實的自由都不會是自由的絕對的、最終的形式,也不存在絕對的、最終的理想化的自由,自由的實現是從現實向未來不斷發展的、既連續又有飛躍的前進過程。

  在因明理念的導引下,人將不斷提高包括自身實踐能力在內的總體能力,開辟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坦途,並由此而展開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豐美畫卷。

  注釋:

  ①溫公頤著,《中國中古邏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第284頁。

  ②中國佛教研究所編:《因明入正理論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9頁。

  ③慧圓編:《因明入正理論講義》,臺北市佛教出版社,1978年,第1頁。

  ④陳望道著,《因明學》,世界書局,1931年,第 31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7頁。

  ⑥北京大學哲學系編譯,《古希臘羅馬哲學》,商務印書館,1961年,第29頁。

  ⑦黑格爾:《美學》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303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56年,第77頁。

  

  

《因明理念與和諧社會(楊文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