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學研究的現代意義探析▪P2

  ..續本文上一頁辯學自秦漢以後日漸衰落,及到隋唐,佛教在廣大漢族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流傳。玄奘不遠萬裏從印度傳入因明,他翻譯了商羯羅主的《因明入正理論》和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兩部因明學的經典著作。玄奘對因明的研究十分專注于邏輯問題的探討,刻意將邏輯學與認識論分離,這種見解確爲難能可貴。他親自給僧衆講授因明的基本內容,其弟子聽講之後,競造文疏,研習因明一時蔚然成風。玄奘及其弟子對因明的傳播與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除了漢傳因明以外,還有藏傳因明。因明傳入我國的藏族地區比漢族地區晚,但其譯著和專著數量之多,遠勝過漢傳因明。藏傳因明的學者幾乎翻譯了印度全部重要的因明經論,法稱、陳那的主要著作都有忠實原著的藏文譯本。特別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關于因明的著述十分豐富,他們對法稱、陳那的因明著作做了詳細的注疏,撰寫了數百種因明專著,提出了一系列獨到的見解,並爲寺院學習編寫因明課本,把因明作爲僧人的必修課程,並且重視學以致用,注重把學到的知識用以辯論,經常舉行實際駁诘的訓練。藏傳因明世代相傳,曆久不衰。目前,黃教的各大寺院,研習因明仍是僧侶的功課之一。在拉蔔楞寺的聞思學院攻讀格西(相當于博士)學位的僧侶,必須有較高的因明學造詣。總之,藏傳因明全面忠實地反映了因明學的最高成就,推動了因明的深入研究並使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豐富了中國古代邏輯學的內容。

  東西方都曾經有過這樣一些邏輯學家,他們斷言中國無邏輯,這當然主要是由于他們的無知與偏見所得出的錯誤觀點。但是這也與以往我國邏輯界用確鑿的證據與科學的論證,把中國邏輯思想的發展源流與成果向世界進行廣泛的介紹不足很有關系。令人可喜的是,經過我國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鑽研,一批內容翔實、分析缜密又有獨到見解的因明學研究專著陸續問世,成爲當代我國邏輯學研究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第叁,研究因明學,應當留心探討它的興衰,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趨利避害,使邏輯學沿著正確的道路得到健康的發展。

  漢傳因明在中原大地上興盛了幾十年後就迅速地銷聲匿迹了,一度成爲絕學,這裏有什麼教訓值得記取呢?原因很複雜,我覺得至少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其一,從曆史上看,邏輯産生于論辯的需要,叁大邏輯傳統都是如此。西方邏輯傳統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的産生與發展始終是與自然科學、特別是教學聯結在一起的。爲自然科學服務,又被自然科學的發展而促進。這種體系的科學性,使其充滿活力,永葆青春。從另一方面來看,邏輯學是研究思維形式的,而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所以邏輯學的研究離不開語言的研究,有關內容在中外邏輯學說中占有相當的比重。邏輯所研究的形式的推理與論證,來源于日常語言和科學語言的“非形式”的推理與論證,雖然後者是未經加工整理的。因此可以說,不同的邏輯傳統,歸根結底是實際思維活動中存在的、經過億萬次實踐檢驗而行之有效的實際推理與論證的形式化系統,它是紮根于日常生活與科學實踐的。形式邏輯的研究說到底要爲實踐服務,爲人類探索真理提供一個輔助性的工具,促進科學的發展。如果囿于“象牙之塔”中純粹思辨的圈子裏,其前途有二,一是流于詭辯,爲世所棄;一是失去前進的動力,自生自滅。因明與西方邏輯相比,這方面的缺陷是明顯的。它除了作爲宏揚佛教教義的工具之外,與自然科學基本沒有什麼瓜葛。因明的興衰與此大有關系,這似乎也是東方邏輯的通病。

  其二,與科學隔絕,說到底是與實踐脫節,與人民群衆相脫離。漢傳因明在其興盛期間,也只是爲少數佛門弟子所津津樂道,世人似少有人問津。玄奘只限于譯場講說因明,聽衆很少,據傳甚至還曾私下“單傳”,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這樣因明傳播的範圍很窄,玄奘師徒還有明顯的排外傾向,視因明爲佛家的壟斷物,不容外道置喙。唐代思想家呂才經僧友介紹,將因明學說“強加披閱,反複再叁”,從而對其略通門徑。但當他提出一些與玄奘師徒不同意見時,立即遭到僧衆的口誅筆伐。可見在玄奘等人看來,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講評因明,從而把因明搞成一個高高在上、自我封閉的東西,阻塞了它在民間傳播的道路。再加上所譯的因明論著,拘泥于格律,文字古奧艱深,“極難深究玄妙”,容易産生種種誤解和曲解。就是在玄奘師徒那裏,也是“舛詞碎義,時複錯見”,多有自相矛盾之處。並且“淩亂無序”,沒有形成一個易爲人們領會的、順理成章的體系。呂才著《因明注解立破義圖》3卷,自然佛門是不屑一顧的。因此,玄奘師徒雖對因明的傳入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他們對因明的實質的理解似乎並未悟出邏輯的真谛,沒有把看成是自覺向外探求真理的工具,而只是把因明視爲佛學的一部分,僅僅是用以闡發教義、破斥外道的,這當然也是由他們的佛教教義所決定的。日本學者中村元曾說過:“探求因明精神的邏輯要求,在中國人中是非常不夠的。”這種看法是不無道理的。所以,唐後五代數十年的政治動亂,佛家禅宗的興起,因明隨著法相宗的衰落而幾成絕學。

  藏傳因明與漢傳因明相比,固然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其突出的優點。藏傳因明既重視因明經典的譯注,撰寫因明著作,將它列入僧人的必修功課,爲此編寫了不少因明教材,並注重實際訓練,學用結合,使得藏傳因明代代相傳,後繼有人。這是因明傳入我國所以有兩種結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明學研究的現代意義,歸根結底一句話,以史爲鑒,古爲今用,推動邏輯學的研究和發展,提高我國人民的理論思維能力,使邏輯真正成爲攀登科學高峰的得力工具。

  

《因明學研究的現代意義探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