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辩学自秦汉以后日渐衰落,及到隋唐,佛教在广大汉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流传。玄奘不远万里从印度传入因明,他翻译了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两部因明学的经典著作。玄奘对因明的研究十分专注于逻辑问题的探讨,刻意将逻辑学与认识论分离,这种见解确为难能可贵。他亲自给僧众讲授因明的基本内容,其弟子听讲之后,竞造文疏,研习因明一时蔚然成风。玄奘及其弟子对因明的传播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汉传因明以外,还有藏传因明。因明传入我国的藏族地区比汉族地区晚,但其译著和专著数量之多,远胜过汉传因明。藏传因明的学者几乎翻译了印度全部重要的因明经论,法称、陈那的主要著作都有忠实原著的藏文译本。特别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关于因明的著述十分丰富,他们对法称、陈那的因明著作做了详细的注疏,撰写了数百种因明专著,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并为寺院学习编写因明课本,把因明作为僧人的必修课程,并且重视学以致用,注重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辩论,经常举行实际驳诘的训练。藏传因明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目前,黄教的各大寺院,研习因明仍是僧侣的功课之一。在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攻读格西(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僧侣,必须有较高的因明学造诣。总之,藏传因明全面忠实地反映了因明学的最高成就,推动了因明的深入研究并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内容。
东西方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些逻辑学家,他们断言中国无逻辑,这当然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无知与偏见所得出的错误观点。但是这也与以往我国逻辑界用确凿的证据与科学的论证,把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源流与成果向世界进行广泛的介绍不足很有关系。令人可喜的是,经过我国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一批内容翔实、分析缜密又有独到见解的因明学研究专著陆续问世,成为当代我国逻辑学研究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第三,研究因明学,应当留心探讨它的兴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趋利避害,使逻辑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得到健康的发展。
汉传因明在中原大地上兴盛了几十年后就迅速地销声匿迹了,一度成为绝学,这里有什么教训值得记取呢?原因很复杂,我觉得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一,从历史上看,逻辑产生于论辩的需要,三大逻辑传统都是如此。西方逻辑传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与自然科学、特别是教学联结在一起的。为自然科学服务,又被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促进。这种体系的科学性,使其充满活力,永葆青春。从另一方面来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逻辑学的研究离不开语言的研究,有关内容在中外逻辑学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逻辑所研究的形式的推理与论证,来源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的“非形式”的推理与论证,虽然后者是未经加工整理的。因此可以说,不同的逻辑传统,归根结底是实际思维活动中存在的、经过亿万次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实际推理与论证的形式化系统,它是扎根于日常生活与科学实践的。形式逻辑的研究说到底要为实践服务,为人类探索真理提供一个辅助性的工具,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囿于“象牙之塔”中纯粹思辨的圈子里,其前途有二,一是流于诡辩,为世所弃;一是失去前进的动力,自生自灭。因明与西方逻辑相比,这方面的缺陷是明显的。它除了作为宏扬佛教教义的工具之外,与自然科学基本没有什么瓜葛。因明的兴衰与此大有关系,这似乎也是东方逻辑的通病。
其二,与科学隔绝,说到底是与实践脱节,与人民群众相脱离。汉传因明在其兴盛期间,也只是为少数佛门弟子所津津乐道,世人似少有人问津。玄奘只限于译场讲说因明,听众很少,据传甚至还曾私下“单传”,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样因明传播的范围很窄,玄奘师徒还有明显的排外倾向,视因明为佛家的垄断物,不容外道置喙。唐代思想家吕才经僧友介绍,将因明学说“强加披阅,反复再三”,从而对其略通门径。但当他提出一些与玄奘师徒不同意见时,立即遭到僧众的口诛笔伐。可见在玄奘等人看来,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讲评因明,从而把因明搞成一个高高在上、自我封闭的东西,阻塞了它在民间传播的道路。再加上所译的因明论著,拘泥于格律,文字古奥艰深,“极难深究玄妙”,容易产生种种误解和曲解。就是在玄奘师徒那里,也是“舛词碎义,时复错见”,多有自相矛盾之处。并且“凌乱无序”,没有形成一个易为人们领会的、顺理成章的体系。吕才著《因明注解立破义图》3卷,自然佛门是不屑一顾的。因此,玄奘师徒虽对因明的传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对因明的实质的理解似乎并未悟出逻辑的真谛,没有把看成是自觉向外探求真理的工具,而只是把因明视为佛学的一部分,仅仅是用以阐发教义、破斥外道的,这当然也是由他们的佛教教义所决定的。日本学者中村元曾说过:“探求因明精神的逻辑要求,在中国人中是非常不够的。”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的。所以,唐后五代数十年的政治动乱,佛家禅宗的兴起,因明随着法相宗的衰落而几成绝学。
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相比,固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突出的优点。藏传因明既重视因明经典的译注,撰写因明著作,将它列入僧人的必修功课,为此编写了不少因明教材,并注重实际训练,学用结合,使得藏传因明代代相传,后继有人。这是因明传入我国所以有两种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归根结底一句话,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推动逻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的理论思维能力,使逻辑真正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得力工具。
《因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探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