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P6

  ..續本文上一頁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于是不知所雲。”

  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舍利弗言:“不複以離淫、怒、癡爲解脫乎?”

  天曰:“佛爲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爲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爲證?辯乃如是!”

  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即于佛法爲增上慢。”

  舍利弗問天:“汝于叁乘,爲何志求?”

  天曰:“以聲聞法化衆生故,我爲聲聞;以因緣法化衆生故,我爲辟支佛;以大悲法化衆生故,我爲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蔔林,唯嗅瞻蔔,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不樂聞聲聞、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釋、梵、四天王,諸天、龍、鬼神等,入此室者,聞斯上人講說正法,皆樂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聞說聲聞、辟支佛法,但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何等爲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爲明,是爲一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入者,不爲諸垢之所惱也,是爲二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有釋梵四天王、他方菩薩來會不絕,是爲叁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說六波羅蜜不退轉法,是爲四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樂,弦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爲五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衆寶積滿,赒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爲六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炎、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皆爲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爲七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淨土,皆于中現,是爲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複樂于聲聞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爲正問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天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有定相,雲何乃問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爲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複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即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複如故。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

  天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舍利弗問天:“汝于此沒,當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

  天曰:“衆生猶然,無沒生也。”

  舍利弗問天:“汝久如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還爲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

  天曰:“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是處。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得當得,如恒河沙,皆謂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叁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

  曰:“無所得故而得。”

  天曰:“諸佛、菩薩亦複如是,無所得故而得。”

  爾時維摩诘語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佛,已能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願故,隨意能現,教化衆生。”

  維摩诘所說經佛道品第八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雲何通達佛道?”

  維摩诘言:“若菩薩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又問:“雲何菩薩行于非道?”

  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于地獄,無諸罪垢;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爲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于諸衆生,無有恚閡;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悭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谄僞,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于衆生,猶如橋梁;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于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爲衆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衆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刑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姓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衆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于讷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衆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于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于是維摩诘問文殊師利:“何等爲如來種?”

  文殊師利言:“有身爲種,無明有愛爲種,貪恚癡爲種,四顛倒爲種,五蓋爲種,六入爲種,七識處爲種,八邪法爲種,九惱處爲種,十不善道爲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曰:“何謂也?”

  答曰:“若見無爲入正位者,不能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爲法入正位者,終不複能生于佛法;煩惱泥中,乃有衆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種于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爲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爲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疇爲如來種;我等今者,不複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于五欲不能複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于佛法中無所複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于佛法有返複,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叁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爲是誰?奴婢僮仆、象馬車乘,皆何所在?”

  于是維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爲父,

  一切衆導師,  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爲妻,  慈悲心爲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弟子衆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  四攝爲伎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爲音樂。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爲車,

  調禦以一心,  遊于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  衆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爲華鬘。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回向爲大利。

  四禅爲床座,  從于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爲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爲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爲塗香。

  摧滅煩惱賊,  勇健無能逾,

  降伏四種魔,  勝幡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供養于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  及與衆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于群生。

  諸有衆生類,  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  一時能盡現。

  覺知衆魔事,  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  成就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達無有礙。

  或現劫盡燒,  天地皆洞然,

  衆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衆生,  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  工巧諸伎藝,

  盡現行此事,  饒益諸群生。

  世間衆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墮邪見。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  或複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  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衆毒。

  劫中有饑馑,  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  卻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  爲之起慈心,

  化彼諸衆生,  令住無诤地。

  若有大戰陣,  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  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  諸有地獄處,

  辄往到于彼,  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現生于彼,  爲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複現行禅,

  令魔心愦亂,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淫女,  引諸…

《維摩诘所說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