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律航法師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月刊——

  彌陀佛七初次開示

  ——四十七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于臺中靈山寺淨宗講堂——

  貴寺住持,諸位師父,諸位居士:律航今天到貴寶刹參加佛七,實在感覺歡喜。刻蒙衆蓮友代表叩請開示,我把自己對于佛七的看法和希望,略說幾點,作爲諸位參考。

  世出世間一切法,皆由因緣而生,律航在過去曾數次來靈山寺結法緣,此次佛七又經德真住持邀請,和朱斐居士的推薦,因緣具足,得與諸位蓮友,共修念佛法門,直到阿彌陀佛聖誕圓滿,將來很值得紀念咧!

  佛七製度的建立,本來發端于小本《阿彌陀經》,其最要的啓示,在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玄奘叁藏法師迻譯爲若一日夜乃至七日夜;鸠摩羅什意譯爲若一日乃至七日。因東土人好簡要,只用一個日字,當然包括夜字在內了。這是現在一般佛七的時間上,已與佛經意旨不盡符合了。至于“一心不亂”四字,除蕅益大師區分利根、鈍根兩種解釋外,古今淨宗大德的看法也有兩種:一種作爲行人最高的境界;一種作爲行人用功的方法。若作念佛最高境界講,則屬意地之事,小乘須證到叁果,大乘須登七地以後,方能真正一心不亂,否則仍爲毛道衆生,搖擺不定。要知小乘的叁果,大乘的七地,談何容易,末法博地凡夫,一生決定無分。若作念佛用功方法講,即系單純一心執持六字洪名,不爲貪嗔癡一切煩惱所亂而已,這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我想釋迦如來一再宣言念佛法門爲易行之法,所以無問自說,叁根普被,利鈍全收,大暢本懷者,豈肯令一般衆生做不到的境界,而強令去做呢!況《大集經》上〈如來懸記〉雲:“末法衆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佛最慈悲,故有此〈懸記〉。爲末法衆生,最後經典滅盡,仍留《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且《無量壽經》叁輩往生的共同的條件:即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知“一向專念”與“一心不亂”的用功方法,殆爲名異而實同。由此證明若作最高境界講,則易令人畏難而卻步;若作用功方法講,則人人可以做到,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一經往生,決定成佛。

  曆代淨宗善知識,皆深知一心不亂的境界,不易做到,遂分析爲事一心及理一心。蓮池大師爲折服當時狂禅之流,把一心不亂的境界,充分發揮,淋漓盡致。但明知一般人不易做到,故臨終遺囑告誡弟子“老實念佛”。蕅益大師注重信願,謂“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散亂漸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便不散亂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嗔癡者,即是中叁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任運先斷見思塵沙,亦能伏斷無明者,即是上叁品生。”由此足見佛語祖意,悉皆開示執持名號爲最簡便,最直捷的方法,所謂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收效速也。

  或問:一心不亂執持佛名和孔子所講的“仁”字,有何差別?我以爲這是名異而義同,何以言之?仁者,愛也、人也,亦即人之本性也。佛教的拔苦與樂,方爲大慈大悲,慈悲者即佛心也。孔子亟稱顔淵爲好學,曰“回也叁月不違仁,其他弟子,不過月一至焉”,其方法,標明四勿主義,其效果爲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這與一心不亂的意義,大致相同。若做到一心不亂,也不容易。蕅益大師自詠念佛功夫的詩雲:“見色聞香皆忘念,計後思前轉昧心。”念佛行人,須發大菩提心,真正爲了脫生死,下一番艱苦工夫,才可能做到呀!

  現代各寺院打佛七的情形,怎麼樣呢?先就大陸各寺院說,除蘇州靈岩山由印光老法師建立的真正淨土道場外,其他各寺院的佛七,多數演變爲一般佛事。在佛七期間,爲生者消災延壽,爲亡者超度往生,乃至祈禱植福薦食種種佛事,統統在佛七期間施行。諸位想一想,念佛行人在某一支香,剛剛念到心佛相合,忽然改作別種佛事,怎麼還能保持一心不亂呢?所以有人說打佛七好像“集體趕經忏”。這諷刺的話,似乎谑而近于虐,但事實是如此,那就難怪爲佛教前途引爲痛心了!至于臺灣各寺院的佛七,在光複以前,不甚清楚。卅七年,彌陀誕辰前後,筆者適在中坜圓光寺,提倡打佛七,當時寺內清衆,皆言只聽說打佛七,但未參加過。不料該寺打佛七的風聲傳出去,不久由北部而中部以至南部各寺廟統統打佛七,所謂時節因緣,風起雲湧。屈指十年,在表面上,蓮風大扇,而究其實際,真正遵照佛經,實行一心不亂來念佛的,實在寥寥不甚多見。若推究其原因,確系各寺院爲經濟人事的關系,不得不如此演變,決不能歸咎于某一寺院,或某一住持。

  現代佛法衰微到了極點,只有念佛法門,尚普遍于人間,而又名存實亡,不合佛言及祖意,這叫末法衆生,怎麼了生脫死呢?律航以爲念佛行人如因爲沒有合乎理想的道場,概不參加佛七,這等于“因噎廢食”,故不得不權設方便,把我最近在新店打佛七的小小經驗,作爲參考。此次律航和真華法師(曾在蘇州靈岩山擔任知客甚久)在寬道法師淨業茅蓬打佛七中間,免除一切佛事,除上供及蒙山外,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同修皆方便禁語,七日夜絕不離開佛堂,迨圓滿日坐談檢討,各人境界,固不相同,但皆得少分“心與佛合”。若將來佛七時嚴格禁語,不難由少分而漸進多分。總之眼觀佛,口稱佛,身禮佛,叁業自然清淨。由此證明,佛說爲易行之法,不是做不到的。可惜世人未遵照佛語去實行,就難怪俗說“念佛的如牛毛,往生的如麟角”了!我今天供養諸位蓮友兩件禮物,一是在此佛七期間,最好“嚴格禁語”或者方便禁語,“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其次最好七天不離開道場,做到叁業清淨。或爲職務所牽,不得不離開,只得自己巧作方便,以心地作道場,無論在任何地方,心不離佛,如在佛前。俗事一了,即來道場念佛。假定諸位果能如此去做,也不難得到一心不亂的工夫。

  我早知道靈山寺的佛七,經李炳南老居士多年講經,德真住持德欽監院領導薰修,諸位居士隨喜,佛七一切儀規,皆遵照蘇州靈岩山課誦本切實施行,律航才敢述說上來啰蘇廢話,希望諸位蓮友,將來都是蓮邦兄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世上品上生,來世來作佛祖,務期達到淨宗道場示範作用,切勿負我佛慈悲度生的最後遺教。

  ——本文曾刊于《菩提樹》月刊第七十四期——

  慈善寺四十七年彌陀佛七開示錄

  今天(元月六日)爲佛七開始的第一天,各位從遠近各地來參加這個佛七,真是善根深遠。古德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道場難遇”,各位既有殊勝因緣,難聞能聞,難遇得遇,須生歡喜心,發精進願。當此佛七開始之日,老僧謹以“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供養大衆。

  所謂“真爲生死”者,我們輪回六道,死此生彼,生死死生,生生死死,無有了期。入驢胎住馬腹,舍一皮囊又取一皮囊,升天堂墮地獄,出苦海還沈苦海,何況人身難得易失,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複”,又雲:“一入地獄五百劫,再出頭來是幾時”,輪回生死的可怕如此,每一想念,不寒而栗!

  次講“發菩提心”,前面講過,輪回生死,令人可怕,各位今來參加佛七,便應該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即發一、至誠心——懇切至誠,參加念佛、死盡偷心,無邪無間。二、深心——涵容淵深,力求一心,不得一心,終不中止。叁、大悲心——發願度己度人,將此念佛功德回向一切衆生,同生西方。既免障礙,又增悲心。具足以上叁種心,才能發起菩提心。若大心不發,則既不與佛心相應,亦易惹魔障,縱然開悟,亦墮偏小。

  第叁講“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各位聽了我今天的說話,果能發菩提心,求了生死,那麼,我佛有勝妙度生法門——淨土念佛法門,必須深切信仰:一、信釋迦無妄語。凡夫人中,正人君子,尚不肯妄語,況佛爲聖中聖,不忮不求,怎肯妄語呢?所說念佛求生西方法門,決定真實可靠。二、信彌陀無虛願。彌陀因地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曆劫修行,功圓果滿,才取正覺,其攝引衆生往生成佛之願,自厲成就無虛。叁、信自性本具佛性。我與釋迦彌陀,雖系凡聖懸殊,若論本具佛性,彼此無二無別。釋迦彌陀雖已成佛,真如佛性亦不增多;我雖凡夫輪轉生死,其如佛性亦不欠少。果能信釋迦真言,持彌陀名號,求願往生,則今日之我,即是未來之佛,他日功成,等同諸佛。四、信有因必有果。因果定律,通世出世間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世間因果;“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即是出世間因果。有因必有果,此理莫能易;況淨土宗又名蓮宗者,如同蓮花花果同時,所以因赅果海,果徹因源,故一句佛號,即以彌陀的果地覺,作我們因地的心,何等精實親切呢!

  對于淨土教理,既信仰,猶須發願。願離娑婆,願生極樂,如能具足信願,然後談到“持佛名號”,放下萬緣,一心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決定“萬修萬人去”。各位善信,努力念去吧,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廣化記)

  叁十年後的理想世界

  ——民國叁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臺北圓通寺演講詞——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我今天的講題,是叁十年後的理想世界。爲甚麼要講這個題目呢?古人說:“人爲萬物之靈”,我以爲人之所以靈于萬物者,在有“理想”。孔夫子的理想最高,他深知後世的人心,愈趨愈下,所以刪詩書、定禮樂,大義微言,爲萬世的人心,立一個堤防。釋迦牟尼佛的理想最高,他深憫衆生六道輪回,八苦交煎,所以舍王位,入雪山,苦行成道,說法四十九年,普度衆生離苦得樂。可見作聖成佛,都是由于理想啦!

  我們既是一個人,自然也有理想,我有甚麼理想呢?是理想叁十年後的世界:唯物主義,一定銷聲匿迹;唯心主義,一定大爲昌明,世界人類由重重黑暗慘痛中,漸漸得到光明和安樂。這個理想,怎樣來說明呢?“心”和“物”原爲一元,本不可分的,姑且沿襲慣用的名詞,如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共産主義......等等,統統列爲唯物主義;儒教、佛教、耶教、道教......一切宗教,都可列爲唯心主義。近百年來,機器發達,唯物主義在活躍競賽;唯心主義奄奄待斃,甚至變成唯物主義的附庸。因此世界人類,都被“物質欲”所操縱,而喪失了真理,天天在痛苦中掙紮。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世界上忽然形成了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壁壘,一天比一天尖銳化,業已冷戰叁年了。今年起,不出數載,人人所最怕的第叁次世界大戰,一定全面爆發!往例二十年起一次世界大戰,此後因物質進步,戰期縮短,每十年或起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原子彈的質和量,日日進步,加之將來新出的殺人武器,不計其數,平均約計每次世界大戰,消滅人類十分之二。統計叁十年,經過了五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人類,已減少泰半。諸位閉目想一想:那時候地曠人稀,生活不成問題。在人口上,不會爲爭面包而起戰爭;在人心上,大劫殘余的孤兒寡婦,自然亂極思治,野心家也不能掀動風潮了。果然到了那個世界,一向主張優勝劣敗者,同歸于盡,何分強弱?主張民族優越者,同作沙蟲,何分優劣?主張階級鬥爭者,同陷饑寒,何處清算?唉!慘呀!舉世人類經過數次互相慘殺之後,茕茕忪忪,方知在共業所感的浩劫中,惟深信因果,慈心不殺者,幸免于難。于是唯物主義,銷聲匿迹,唯心主義,應運而興,各種宗教以慈悲、仁愛、自由、互助的姿態,出現于世,爲人類歡迎崇拜,奉爲救世明星。這時候世界有兩道毫光,最爲晃耀,二者爲何?一爲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子學說,指導現實人生的木铎。一爲明因畏果,了生脫死的慈悲教義,普度衆生,作九界的導師。這兩道萬丈毫光,合而爲一,正象征儒佛一元化,更爲光明顯赫。諸位一定要問,怎樣叫做儒佛一元化呢?我所講的儒佛一元的道理,就是說儒家和佛教的道理,根本上是相同的。不過儒家只講現世,佛教除了現世,還講過去和未來。儒佛道理既同,所以叫做一元化。諸位看看,凡宣揚佛家的大德,如智者、永明、蓮池、蕅益以及諸位善知識,對于國學,都有極深的研究。反轉來講,讀儒書而不明佛學,縱令學問到了周、程、張、朱的工夫,仍然不明白生死的道理。由此斷定:世界若不實行儒家明德、親民、止至善的大道,縱由劇亂而得小康,終不能進世界于大同。衆生若不深信因果、皈依叁寶,即令安分守法,也不能了脫輪回。我因此感想叁十年後的世界,瘡痍滿目,民無孓遺,任何宗教,都爲人類所歡迎。不過爲人類永久和平計,爲世界最後大同計,應提倡儒佛一化,使世出世間的大道理,平均發展,方能奠定了大同世界,人間淨土,這是人人心中同具的理想啊!但是,理想雖爲事實之母,不先耕耘,何有收獲?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努力工作呢!

  一、要連絡對儒佛道理有深刻認識的人士,組織儒佛一元化總會分會及支會,大家共同研究,發揚光大。

  二、要創辦儒佛一元化的大學,和專門學院,培養專門人材。

  叁、要把儒佛典籍,編成通俗文字,和新式標點,實現大衆化,平等化。

  四、要把儒佛教義,擇要譯成世界文字,使這無上至寶的道理,宣揚全世界去,先給人類種種善根。

  我們果能把上面四件大事,做到了相當的成就,到了叁十年後,全世界黑暗沈沈的時候,它一定要放萬丈毫光,照耀全世界,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諸位要知道我們這種理想和努力,是爲人類保生機,爲衆生脫輪回,爲佛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以期不負爲萬物之靈啊!這是我個人的粗陋思想,還請諸位法師,同學多多加以批評和指導。

  

  

《律航法師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