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這四句話是教我們隨時隨地度化衆生。究竟我們救度衆生的工作,怎樣去實行?是否盡到最大的努力?
(叁)“空花水月道場,處處時時建好,望爾廣結佛緣,自度度他宜早。”這四句話,是教我們建道場,結佛緣,及早自度度人。我們究竟曾建幾處道場?度化若幹人?不可不徹底檢討。
二、要怎樣做一個今後中國佛教的僧青年
這篇遺著,是慈師圓寂不久以前抱病而作的,登在《佛青》的創刊號,今日重讀,想見老人悲心流露,可泣可歌,提要檢討,慚愧無地。
(一)先要立志;是教我們效法曆代祖師和一切大善知識,各發大願,如何弘法利生,如何成佛作祖,語重心長,何啻耳提面命。究竟我們曾否以至誠接受遺訓,懇切發過何等大願?
(二)以行填願:是教我們潛修密證“行持、苦行、慈悲”,叁大要素,不可偏重文字和語言。在練習“口頭和文字”之余,應研究如何修戒、修定、修慧的叁無漏學,這才是擔當佛教大事業者。這段話真是僧青年金科玉律。我們平日究竟如何修行,可以與慈訓對照一下,就可恍然明白了。
(叁)自利利人:這一段話是老人以旁邊觀察青年人,偏重于兩點:一是偏重于文藝,忽略了佛學;二是偏重于學問,忽略了行持。都是佛教不好的現象。曆舉許多以才學自命的僧人,終歸墮落還俗。我常覺得出家人若專以文學問世,真是舍其所長而用其所短了。
(四)福慧雙修:這一段話是老人教我們雙修福慧。怎樣修福呢?每日禮佛,念佛菩薩聖號,持咒,受持一種經每日誦念。怎樣修慧呢?閱藏經,或專門研究那一種經論注疏,看到歡喜的,寫成短篇散文,投登佛教各刊,結結法緣。再加之事事自己多吃一點苦,多給人家一點快樂,最要緊的就是:“心地要慈悲,思想要真正,志願要堅固。”這真是老人家苦口婆心,爲我們立下了鐵的教條。古人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上來教訓,何啻釋尊雙樹下的《遺教經》。我們究竟實行了幾分,個人須得以至誠去檢討和忏悔。
叁、慈師身後事業籌辦的經過和進度
慈老人示寂後,由生前好友及皈依弟子,發起組織“慈航法師永久紀念會”。本會中心工作,爲修建塔墓、紀念堂、編印遺著、維護學僧等,但塔墓已于奉安前建妥,紀念堂因款巨難籌,公議暫行緩辦。內院現有學僧,遵照遺囑照常安住,由靜修院及護法會維持。惟編印遺著工作,關系慈老一生弘法利生上甚爲重要。且搜集遺稿,編輯審查,以及籌集資金,訂購紙張,在在均須慎重辦理。茲將進度情形,分述如左:
(一)蘇屯圃居士志報師恩,犧牲一切,獨力苦幹。現已編輯《慈航法師全集》,共五編,十四冊。計如下:第一編《相宗十講》,全裝一冊;第二編《大乘起信論講話》一冊;第叁編《十二門論講話》一冊;第四編《成唯識論講話》分裝五冊;第五編《菩提心影》分裝六冊。以上各編,複經白聖、道源、南亭、道安諸大法師,趙夷午、鍾槐村諸大居士,分別審查完竣,隨時可以付印。
(二)籌集款項,由本會財務組負責,除由紀念堂項下接收壹萬余元外,大部份皆由南洋信徒分批捐彙,及臺灣信徒會費零星彙集,統由自立法師掣給收據,分別登記。上列各款,曆由財務組按期列表,詳報在案。本年一月,經常會決議,定購印書紙一百五十令,共用臺幣二萬六千余元。又經趙夷午老居士斡旋,複蒙臺灣紙業公司捐贈八令,共計印書紙一百五十八令,均存該公司倉庫,本會收執提貨單,隨時可以提用。惟現款僅存臺幣四千余元,須待香港優昙法師經手所印《菩提心影釋疑編》寄到,作流通資本,方可輾轉付印其他各編。
四、結論
嗚呼!綠莪廢讀,同感孝思之深;岘山墮淚,方知慈悲之大。況慈老恩師,獎掖我出家,玉成我閉關,講授諸大乘經典,尤其鼓勵我一心專門念佛,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于萬一,區區上述各節,又何足雲乎哉!
——本文曾刊于《佛教青年》第五期——
贈臺灣佛學院同學畢業序
嗚呼!今日之世界,已非相愛互助之人類世界,乃互相吞噬之羅刹世界也。人與人爭,則社會亂矣;黨與黨爭,則國家亂源;國與國爭,則世界亂矣。若推究其致亂之源,則皆由于人心也貪嗔癡;而對治之方,莫若佛教之戒定慧。是故欲挽回世界之劫運,須以複興佛教爲前提。
佛教流傳東土已千余年,古人雲:“法久則弊生”。佛教本身亦須審慎抉擇,故複興佛教之工作,大別爲兩部:一曰破壞,一曰建設。凡違背世界進化及人民生活者,必須加以破壞;而順應世界進化及人民生活者,必順努力建設。建設工作固甚艱钜,而破壞工作,尤多障礙。此今日抱革新佛教之僧伽大德,所以躊躇莫泱扼腕興歎者也!
不料中共稱兵,噩耗傳來,舊日寺産,盡被瓜分矣!舊日廟宇,收歸公有矣!所有僧尼,或勒充兵役,或責令還俗,聽其自生自滅矣!嗟乎!“叁武一宗”之厄運,不是過也,但以有形之佛教觀之,則毀寺滅僧,固生無限悲傷之同情;若以無形之佛教論之,則人人心中皆有自性佛,中共雖凶焰萬狀,亦不能損其毫發。且破壞工作,亦假其手而徹底實行,是故欲保守舊佛教者,固抱悲觀,而欲建設新的佛教,則事半而功倍矣。
諸君自入院以來,日日受院長慈老法師之薰陶,人人以建設新佛教爲己任。行將畢業,分道揚镳,所謂“建法幢、震法鼓、吹法螺”,以叁無主義新佛教的姿態,挽回劫運,淨化人間矣。然而世書雲:“言之匪艱,行之維艱”。請諸君反身自省,從今以後,能否永穿黃衣乎?能否托缽乞食乎?能否不住大廟,不當高僧職乎?能否嚴持手不蓄錢乎?若猶未也,則佛教鄉村化、佛教平等化,以及佛教家庭化,皆徒托空言耳。孫中山先生嘗說:“革命當先革心”。諸君若自誓爲革命的僧青年,應先自革其心,將一往依賴寺産、經忏、香火爲活命之心理,一掃而廓清之。恪遵院長叁無主義的黃衣僧團製度,切實履行,散布于各鄉村,提倡教育文化等事業,與人民打成一片,恢複人民敬佛重僧之信仰。然後以叁皈、五戒、十善業道,教化人民,則薰習日久,化美成俗,人人心中之貪嗔癡,自然消滅于無何有之鄉,而化爲相親相愛之人間淨土矣。
諸君行矣,當仁不讓,時不再來,今後佛教能否複興,衆生能否得度?世界能否永久和平?皆在諸君心中爲菩提爲小我,一轉移間耳。律航晚年出家,尚願賈其余勇,爲諸君執鞭前驅,所忻慕焉。
民紀叁十八年歲次巳醜六月臺灣圓光寺沙彌律航作于臺灣佛學院
《人生真谛》序
人生在世界上,除了吃飯穿衣,娶妻生子,求名謀利,種種享樂以外,還有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人生和宇宙大問題。假定一個人沒有這樣的感覺,那和其他動物有甚麼分別呢?鄙人半生戎馬,就在糊裏糊塗中生活。五十歲上,忽因目疾而冥心思索到人生和宇宙的問題,反覆深思數晝夜,始終不明白自己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以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宇宙萬象,都是怎麼一回事。可巧有一位學佛的朋友來看我,隨便談到這些問題,他說這很容易解決的。我笑他瞎吹,他遂把佛經上有關這一類的道理,大略講一講,我就不勝詫異!他又說釋迦佛就爲解決這個問題而降生的,全部經藏無非要人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因此由這位朋友的介紹,皈依叁寶,研究佛法,不覺已十余年了,仍是不能徹底明白。今年二月遇見圓明法師,得讀他的《人生真谛》新著,一口氣讀完,不禁令我五體投地,使多年不能徹底明白的人生宇宙問題,恍然大悟了。遂脫口而出:“奇哉奇哉!人生宇宙,原來如此。”亟勸他趕快付印,以供同好。但是他這本書,對于人生宇宙,解說很爲詳細,而特別殊勝的地方有叁點:第一、他能把握著佛教的核心要義,貢獻人類,使人人都可了解人生真理。第二、他既赤裸裸的把人們的病源,完全披露,又能對症下藥,不落空談。第叁、他能把唯識上最深奧的道理,用深入淺出很通俗的白話,一一表達出來,使人人都能夠了解。回想我十年以前,因目疾而想到人生宇宙問題,不得解決,現在想解決這個問題的人,不知有多少!我因聞簡單的人生道理而信仰佛教,像這樣扼要淺顯的著作,人人看了,更當立地覺悟了!于是歡喜贊歎,不揣固陋,現身說法,敬告讀是書者。
民國叁十八年叁月受菩薩戒弟子黃胪初法名律航序于臺灣佛學院
《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序
夫金不煉則其質不精,刀不磨則其刃不利,而人不經患難艱險,則其功德不能圓滿;此古今中外之天經地義,任何時間空間莫能外也。故孟子說:“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但孟子所謂大任者,不過世間法之功業勳名而已耳。若爲一代高僧,續佛慧命,普度衆生,挽回劫運,則其人之遭遇艱險環境,成就神通道力,又豈一般人所能窺測萬一哉?虛雲老和尚,爲近代佛教中唯一大德,其夙因之深厚,修持之卓絕,功德之偉大;一一載在年譜,無庸贅述矣。惟此次雲門事變,九死一生,在他人決不能生存,而虛老以一百一十二歲之高齡,居然體力恢複,飛錫北上,此亦古今中外所絕無而僅有者也。吾嘗與尚君厚安談及此事,渠謂“虛老此去,可續佛法一線于不滅。”誠爲谠論。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倘無神僧佛圖渣斡旋于其間,則殺人如麻之石勒石虎者流,更不知戕害若幹生靈;茶毒若幹地域,造成劫偌大浩也。現中共匪黨,集古今中外惡業之大成,造開天辟地未有之奇變,憑借大陸地大,人衆,物博之優勢,甘爲蘇俄鷹犬,赤化世界之禍首;吾人閉目一思,此時此境,若無出類拔萃偉大聖僧,奔走攝持,潛移默化,泯息凶暴于無形,維系慈心于絕續,則人類或幾乎消滅,誠所謂叁劫降臨,世界末日,嗚呼慘矣!幸而共業之中尚有別業,人類不致滅絕,虛老和尚,以世界僅有之耆德,作挽回狂瀾之砥柱,此中因果消息,洵屬不可思議。近有蘇芬居士早歲畢業北大,中年皈依叁寶,宗教兼通,家師 慈航老法師全集負責一手編纂,同門無不稱贊。吾因其新遭跌傷脊骨,婉勸安心受報,贈閱虛雲老和尚年譜,作病中消遣,不料一閱之下,竟發大心,以年譜卷帙浩繁,人難遍閱,乃分編十難四十八奇,俾便分別演講,則虛雲老和尚之平生遭遇修持,以及道力神通,種種奇迹,不難家喻戶曉。噫!佛法重光,絕非小緣。行將付印流通,問序于老拙,深感赤禍爲今日世界人類一大浩劫,非飽經十難之高僧,不能普渡;共匪爲千奇百怪之妖魔,非顯現四十八奇之聖僧,不能降伏,欣然而爲之序,若推究其故,抑亦煉金磨刀之至理,因果法爾如是雲。
中華民國四十七年戊戌臘月沙門律航序于汐止彌勒內院
阿彌陀佛誕辰的掌故
諸佛菩薩的誕辰,除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在經典上確實可考外,其余都是應化身的生日。後來佛徒因尊崇追念的共同心理,遂以他的應化身的生日作爲誕辰,大家禮拜供養。但是這應化身,確有考據,不是隨意捏造的。在佛菩薩的分上,所謂“隱本顯迹”。本者,是最初因地上的事;迹者,即是應化身的事。雖然如昙花一現,而應化身的功德智慧,亦必卓絕永存。
大家都知道農曆十一月十七日,爲阿彌陀佛的誕辰。而推究其故,這一天實系杭州永明智覺延壽祖師的生日。爲什麼把這一天當作阿彌陀佛的誕辰呢?話說宋時代,吳越王錢镠以杭州爲首都,當時有一位高僧住持杭州永明寺,就是延壽禅師。他本是宗門巨擘,晚年專門弘揚淨土,江浙一帶蓮風大煽,諸方雲從。吳越王保境安民,亦極尊崇佛法。有一天在永明寺,設一個千僧大齋,供養十方僧衆。在千僧雲集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僧人,衣衫褴縷,相貌不揚,惟兩耳特別長大。大家正在互讓首座位的時候,這位大耳和尚毫不客氣,昂然爲坐。大家很爲詫異,且有憤憤不悅者。吳王暗示聽之。齋罷。王問壽公大師;今日千僧雲集,可稱勝會,不知有無高僧降臨?大師答:錠光佛今天降臨。王驚問什麼模樣?大師答:即大耳和尚是也。王立即駕往某寺,此寺原北在杭州西湖邊,王寬震居士系此寺檀越,禮拜住持大耳和尚,並道忏悔慢待尊佛的至誠,此時和尚正在禅定,開目說“彌陀饒舌”四字,遂即圓寂。王在這刹那間莫知所措,惟心念錠光佛入滅,尚有阿彌陀佛在。立即駕返永明寺,那知才到山門,訃告永明大師涅槃的侍者,與王撞個滿懷,王一聞之下,真叫是哀戀交集,自愧緣悭了!後世佛教徒公定永明大師的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爲阿彌陀佛的誕辰。
上來這段掌故,出在憨山大師的《夢遊集》,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記載甚詳,筆者不過演爲通俗的白話而已。惟就這段故事,可以看出諸佛菩薩的示現人間,決非偶然的。第一要有艱苦卓絕的奇迹異行,如永明大師的叁刀不死(先充庫吏爲放生挪用公款,判處死刑執行時連斬叁刀不入,特赦免後爲僧),稱爲叁刀法師。第二要有爲人天眼目的教化行儀,如永明大師的圓融禅淨,著述等身(如《宗鏡錄》,《萬善同歸》等)。第叁要不露真相,一露即滅的生死自如,如錠光、彌陀兩位活佛的“隱本顯迹”遊戲人間。所以凡有佛教的地方,皆以這一天——十一月十七日爲阿彌陀佛的誕辰。
《律航法師敘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