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四章 衆生相種種▪P3

  ..續本文上一頁“風氣”而已,用道家丹功術語來講,這是“體交氣交”了。夜摩天男女擁抱即得性滿足、兜率天僅行握手、化樂天唯相對一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遞秋波便成欲事,這可謂“體隔神交”了。

   六欲天的生育,與凡人不同,無懷胎接生之事,“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焱+欠)然化生,即說爲彼天所生男女也。”(《俱舍論》卷十一)比人類胎生是要簡便幹淨多了。初生時的形貌,從四王天到他化天,依次如人中五、六、七、八、九、十歲孩童,生後不久即迅速長大成人。

   六欲天的業因,共同者是行十善業、守戒、布施。《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說:“複有十業能令衆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級而有上下天之別。其次是不同程度地節欲禁欲,如《楞嚴經》卷八說,人若未能離妻妾恩愛,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點也不想有婚外性關系,則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愛微薄,于淨居時,不得全味”(獨居禁欲時還不能完全沒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于人間世,動少靜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處經·觀天品》也說:“若能離婦女,則生夜摩天”);更進一步,“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雖堅持禁欲生活,但對送上門的美色不能力拒),能生兜率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臘”,能生化樂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能生他化自在天。另外,兜率天以上,還須修禅達初級定,方得往生。《涅槃經》說:“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2.色界天。色界十八天的共同業因,是行上品十善且修禅入定。《業報差別經》說,“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能令衆生生色界天。依所入禅定的深淺,有初二叁四禅天之階差。因以禅定伏欲界之欲,故雖有身體,而無男女之欲,無家庭,恒處于禅定中享受“禅悅”,可以想象,那是一個清淨離欲的禅定、瑜伽修行者們各自坐禅的社會,自然是安靜異常,超然世外,沒有人間和欲天的各種紛擾,是瑜伽行者生活的理想化。

   初禅叁天,爲成就初禅者所生。第一梵衆天,爲大梵天王治下的人民百姓,該天身高半由旬,壽命以中劫計算(一中劫略當叁十二億年),爲半劫。第二梵輔天,爲大梵天王的輔弼臣僚,身高一由旬,壽一中劫。第叁大梵天,所居爲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壽一中劫半。《楞嚴經》卷九說,修禅定者“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爲梵侶,如是一類,名梵衆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于諸律儀(戒律)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衆,爲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大梵天王的業因,除增上十善、禅定外,還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此王爲一小世界主。道德高尚,清淨仁慈,但因生于天地萬物之先,自以爲天地萬物是他所創造,以衆生之父、之主自居。《大日經》卷六說:“所謂大梵天,名我慢自然。”佛典中認爲天父創造萬物的信仰,即出自大梵天。如晚近太虛法師《真現實論》說大梵天先天而生,超越陰陽,即是基督教等一神教信仰的上帝。

   二禅叁天,爲成就二禅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禅定“喜”樂,超離了一切由外而來的感覺經驗,其壽數以大劫計算(一大劫略當一百二十八億年)。第一少光天,身長二由旬,壽二大劫。第二無量光天,身高四由旬,壽四大劫。第叁光音天,身高八由旬,壽八大劫。《楞嚴經》卷九說:“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請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是則二禅天特以光明爲著。光音天,即已離語言,以放光代音聲以交流信息之意,此天天王,爲一小千世界主。

   叁禅叁天,爲成就叁禅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禅“樂”,此樂自內源源而出,綿綿寂靜,被稱爲叁界中最上之樂。第一少淨天,身高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第二無量淨天,身高叁十二由旬,壽叁十二大劫。第叁遍淨天,身高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此天天王,爲一中千世界主。叁禅天蓋由身心清淨爲著,《楞嚴經》卷九稱此天衆生“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四禅九天,分凡、聖二級,皆爲成就四禅者所生。此天恒處于“舍”的定心中,苦樂雙亡,心如明鏡止水,無絲毫擾動。其中凡夫天有四:一無雲天,身高125由旬,壽125大劫;二福生天,身高250由旬,壽250大劫。第叁層並列二天,一廣果天,是由叁禅無量淨天中福德圓明而上升者所居;二名無想天,乃外道人雙厭苦樂,力舍一切念想,“身心俱滅,心虛灰凝”,生于此天,雖如廣果天,亦身高500由旬,壽500大劫,但因“既已生滅爲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楞嚴經》卷九),被佛教斥爲因地不正的“無想外道”,其所入定稱“無想定”。

   廣果天以上五重,爲佛教中修證到第叁“不還果”(阿那含),已斷欲界煩惱的聖者所居,稱“五不還天”(再不複返欲界受生),其名目爲:無煩天,身長一千由旬,壽一千大劫;無熱天,身長二千由旬,壽二千大劫;善見天,身長四千由旬,壽四千大劫;善現天,身長八千由旬,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梵文名阿吒尼迦(akanistha),身高一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此天爲色界之頂巅,故名色究竟,又名魔醯首羅天,意譯“大自在天”,其天王摩醯首羅(Mahe svara),乃叁千大千世界主,是諸神中最尊者,其形相爲八臂叁目,騎白牛,即婆羅門教信仰的至上神濕婆。佛經說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亦居色究竟天,爲諸十地菩薩恒常說法。

   3.無色界。此界四天,依所入定而區分,皆恒處禅定中,連固定的形體亦消失,壽命甚爲綿永。說無色,也非完全沒有物質身體,只不過其形質極爲微細,如《俱舍論》卷二八所言:“由彼色微故名無色,如微黃物,亦名無黃。”據說此界衆生只有佛才能看見。第一空處,住“空無邊處定”,定中唯見一無邊虛空,壽二萬大劫;第二識處,住“識無邊處定”,定中唯見心識無量無邊,“唯留阿賴耶識,全于末那半分微細”(《楞嚴經》卷九),壽長四萬大劫;第叁無所有處,住“無所有處定”中,“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楞嚴經》卷九),唯見一無所有,壽長六萬大劫;第四非想非非想處,住“非想非非想定”,“于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楞嚴經》卷九),沒有任何觀念,但還有分別無念無想的微細心存在(非非想),壽長八萬大劫,爲叁界中的長壽冠軍。非想非非想處爲叁界之頂顛,故名“有頂”。《楞嚴經》卷九說生四無色界天者有兩種人:一是從無想天等外道天繼續深入禅定而入,爲凡夫,二是從五不還天上升,多住于超越叁界的“受想滅盡定”中,而寄居于非想非非想處,爲不回向大乘的鈍根阿羅漢。關于四無色界天的住處,有二說:一說在色究竟天之上;一說無別住處,如元代帕思巴《彰所知論》說:“無色界者無別處所,若有生者,何處命終即彼生處,作無色定,故名無色。”

   佛經中述說,人生之時。也有天神隨生。如《華嚴經》說:“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此蓋即所謂記人善惡的善惡童子之類。

   諸天雖然長壽快樂,神通自在,爲世人豔羨,但也仍有其苦惱,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對貧窮者,或爲人臣妾,受他所製,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羅作亂的戰禍威脅;而且不管壽命多長,福報多大,即貴爲天主,也終有一死。六欲天臨死前有五種預兆出現:身光消失、不樂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壞、身出汗臭,生平一起嬉戲玩樂的天女們,見到這種“五衰相現”,便皆遠離。又以天眼觀見將生何處,若是墮落,則更是淒惶恐怖,痛苦不堪,如地獄苦。《正法念處經》偈雲:“如蜜和毒藥,是則不可食,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規誡衆生不可貪著天界之樂,應思出離叁界。

   第四節 似天非天——阿修羅

   阿修羅(Asura),又譯“阿素洛”、“阿須倫”,略稱“修羅”,意譯“非天”、“不端正”、“無酒”等,意謂此道衆生雖然近似于天,而德行受用等不如諸天,故稱非天。《瑜伽師地論》卷四說:“又諸非天,當知天趣所攝,然由多懷詐僞,谄诳多故,不如諸天爲淨法器,……且不受行諸天法故,說爲非天。”《菩薩本緣經》卷下說:“阿修羅者,雖受天欲,與天無別,憍慢自高,無謙下心。”不端正,謂其因傲慢嗔嫉,感得相貌凶惡醜陋,然此僅指其男性而言,阿修羅女據稱極爲美貌。無酒,謂其不飲酒,或無酒可飲。

   阿修羅原爲印度古代神話中的一種好戰的惡神。佛教所言阿修羅,實際上不應作爲一道,而是幾道衆生中的一派或一類,《楞嚴經》卷九說阿修羅有四種,分別攝于天、人、鬼、畜四道。“若于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于天中降德貶墜,其所蔔居鄰于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生,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正法念處經》說阿修羅住處有五:一在地上衆山之中,其力最劣,爲修羅中的下等;二在須彌山北入海一萬二千由旬,有羅睺阿修羅王,統領無量阿修羅衆;再下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勇健;再下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毗摩質多。

   阿修羅所居宮…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四章 衆生相種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