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職事,自己發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煩別人,說不定會使人起煩惱。若他自己高興幫忙做,那就可以。做種種事,都是修行,不必計較。
★不能生絲毫的嗔心,否則不能入道。佛法不著于境界,如樂、明、空。輕安則樂;妄念少則明;不生念則空。如著于樂則生欲界天,著明則生色界天,著空則生無色界天。
★自己本來的面目,是自己悟出來的,“聽”仍屬于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麼修?要從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飯,去貪嗔癡。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解脫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要把舊業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計較。若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講了,他也是不會明了。(煩惱不除,則好的不會出來)
★師父以前在大陸承天寺什麼都看過,有的人講這樣,有的人講那樣……,後來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還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現在比較不好修,信徒遊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做什麼事都是無條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臥皆在念佛,定下心來念,便可覺悟到: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薩的業、挂礙,就是衆生。
★以前的人,師父試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則跪下求師父慈悲教導,這是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沒有根基的人,則無明煩惱起,認爲師父不對,故意找麻煩。
★在家人會享福,去旅行……,雖然是很快樂,但旅行回來,妄想多,頭腦不清淨。而我們衣食住雖沒有好的,但做完事,靜下來,靜坐念佛,頭腦沒有妄想,就會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過去世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我們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碼要他們信佛、吃素、不殺生,這樣才圓滿。
★問:怎麼念佛才專?
師答:這也是執著,妄想來時不要理它,有時叫它不要打妄想,它還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個念頭,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隨緣。
★不要亂聽別人說,東聽西聽不知哪個對,自己心中無主,反而易成散亂心,便成妄想,煩惱因之生起。
★念佛定來即是禅,故說要有禅有淨土,有禅無淨土,披毛戴角還,靜坐念佛比較不會走錯路(出問題)。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夢,晚上也夢,做那種輪回生死妄夢(著有色相)。
★師父到現在,建立了承天寺這個道場,人衆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種種事去修,師父是度人,予人種福田。
★現在這個道場讓你們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開示指導,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們沒有去過別的地方,你們不曉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修行要認識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煩惱即菩提,將它回光返照,師父曾說過“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時,如果在這裏住不安,想到別處去,其實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裏也一樣不安。你們現在壞的念頭很多,好的沒有體會,遇有境來很容易被轉走,還懵懵懂懂,所以還很危險。要知道你們現在沒辦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顧小孩子一樣,讓心安下來,才能修心。你們一定要守規矩,大陸叢林很嚴。
★修行要福慧雙修,修到老時,福慧具足,則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執,才會開智慧,不去貪嗔癡,智慧不開;什麼事都怕怕的,也不會開智慧。
★別人和他結惡緣,我們不受人家影響,也和他結惡緣,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們要廣結善緣,未成佛先結人緣。
★先治家再治國,師父把家喻爲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壞種子,把國喻爲大衆,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氣、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理大衆。
★若自己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這個。錢要給你你不賺,就是說境來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人家看得起我們,才供養我們,我們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麼事都依賴父母,不知天地幾斤重,而出家後都是師兄弟,各人領各人的職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較有獨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經書,看什麼經書呢?只要把兩堂課誦深入了解體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課誦裏的叁皈依、忏悔文、一者禮敬諸佛……等。
★什麼是粗衣淡飯?不是不吃飯,而是吃得飽,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貪睡,睡多易昏沈。若想搞些花樣不吃飯,身體搞壞了,不能安心修行,則枉費來出家。師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現在老了,知道錯了。
★在社會上經過一陣磨練,來此更進一步地修行(忍辱),較易與別人相處。要有信心,說我一定可成佛,說可成佛,即有此願,才會更精進。不要經常說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會上喜歡穿漂亮衣服,來此便不適合,而是穿別人不穿的衣服。
★說些笑話(幽默)融以佛法,這樣比較沒有煩惱。
★出家人是講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來管人,要以行爲來做給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來,那才好,一有正念出來,才會去分別怎樣才是正確的,知道怎麼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時,耳朵聽好音壞音,就會感覺到不順好音(不聽好音),把壞音拿來修。
★穿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挂礙,不挂礙人情世事……等一切,挂礙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別人也沒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無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煩惱,心不安定,也就會沒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歲來,無所挂礙,“老尼姑”這才有了一點自在,還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雖到四、五十歲,煩惱仍在,且易成顛倒。
★我們皆是帶業來的,故病苦多,少殺生,多念佛,就會消我們的業。
★人是否難逃劫數和病苦?例如患心髒病,若能專心念佛,則心髒病會好,若心念佛,還想去看醫生檢查心髒病,則念佛歸念佛,病還是不會好,若能專心持佛號,則病好了自己還不知道。
★學佛是師父開示一句,自己有所覺悟、體會,不是說得多,說多了那還在轉。
★孝順佛祖,就是孝順父母。
★念佛若沒正念,則想東想西,嘴念心不念,有願就會專心,不專心怎麼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礙、妄想,念一句都不簡單。
★無始以來所帶來的壞種子很多,若帶業來,再隨業去,則還在生死輪回之中。
★問:帶業來怎麼開智慧?
師答: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要知道穿這件衣服是要做什麼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舍掉一切六根對六塵,如果對這世間還喜歡什麼,則臨終就現什麼來,要放得下,看得破,才會跳得過。
★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而是聽得進,聽不進,聽得進也要會應用。
★吃東西吃飽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給嘴巴做奴才,胃腸多忙碌,吃太好,腦子又會亂想,易散亂著迷。一切簡單就好,只要吃得飽,肚子不餓,穿衣能遮身、能禦寒就好。
★你們臺灣還好,女衆能出家,要不女衆在社會上只有墮落下去,來出家再怎麼沒修,不殺生,看能不能轉個人身再來修行。
★心裏壞的力量比較強,好的比較弱,好的說:“我是善的。”壞的說:“我是大善。”它每樣都要占第一,這樣強欺弱,善的終被惡的捉走(壓倒),這樣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掃地也會悟道—掃塵埃。
★佛號要多念(這最重要)。
★念佛還有感覺,還知道有念沒念,則是執著。
★做事情要有計劃,不能隨隨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東西,做適當圓滿的處理。例如一棵樹,未能給予適當的種植,誤把它糟蹋了,則我們就有過失。
★說話要視個人根基而定,例如我們對有根基的說:“有了過錯能夠忏悔,罪從心起從心忏。”則此人雖有過,但經忏悔則清淨,不再犯過,能把心用在道上,對沒根基的人,就不能這樣說,若對他這樣說,他會認爲:“反正做錯了,忏悔就好了。”這樣他永遠沒有辦法改過,永遠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誰爲師,只要能守寺裏的規矩,大家都一樣,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來,我是……,則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則到哪裏皆受人恭敬,天龍八部也會擁護你,十方叢林皆可爲家。
★修行不講是非,不講“沒影”的事。
★若人愛漂亮喜穿高跟鞋,則以後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爲馬。
★有兩個人,一個醜,一個美,醜的認爲自己醜,就濃妝豔抹,則愈塗愈醜,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到哪裏都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人家。但隨順有輕重之分,若是壞事,我們當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隨順壞事。
★戒本有各各職事的規矩,要詳問才不犯戒,以後擔當職事,才能勝任、有寄托。
★職事要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地按照規矩來當,不是統管的。
★女衆出家都不容易,何況要到別處參學,所以要參自己(起心動念,貪、嗔、癡、慢、疑),男衆方可到處參學。
★心若在此,學了師父的德行,則到別處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與社會差很多,社會是追求名利,我們是修身、口、意。話有如刀,一句不對,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說話,多念佛)
★每天訓練沒貪念,不亂說話,講話講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種子已夠多,不要再講這些俗話是非。
★帶來的業善念少,惡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業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壞念頭,才有正念,煩惱才…
《綜合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