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职事,自己发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烦别人,说不定会使人起烦恼。若他自己高兴帮忙做,那就可以。做种种事,都是修行,不必计较。
★不能生丝毫的嗔心,否则不能入道。佛法不著于境界,如乐、明、空。轻安则乐;妄念少则明;不生念则空。如著于乐则生欲界天,著明则生色界天,著空则生无色界天。
★自己本来的面目,是自己悟出来的,“听”仍属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么修?要从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饭,去贪嗔痴。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解脱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没根基的人,烦恼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讲了,他也是不会明了。(烦恼不除,则好的不会出来)
★师父以前在大陆承天寺什么都看过,有的人讲这样,有的人讲那样……,后来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还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现在比较不好修,信徒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做什么事都是无条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卧皆在念佛,定下心来念,便可觉悟到: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萨的业、挂碍,就是众生。
★以前的人,师父试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则跪下求师父慈悲教导,这是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没有根基的人,则无明烦恼起,认为师父不对,故意找麻烦。
★在家人会享福,去旅行……,虽然是很快乐,但旅行回来,妄想多,头脑不清净。而我们衣食住虽没有好的,但做完事,静下来,静坐念佛,头脑没有妄想,就会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疯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过去世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我们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码要他们信佛、吃素、不杀生,这样才圆满。
★问:怎么念佛才专?
师答:这也是执著,妄想来时不要理它,有时叫它不要打妄想,它还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个念头,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随缘。
★不要乱听别人说,东听西听不知哪个对,自己心中无主,反而易成散乱心,便成妄想,烦恼因之生起。
★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有禅无净土,披毛戴角还,静坐念佛比较不会走错路(出问题)。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梦,晚上也梦,做那种轮回生死妄梦(著有色相)。
★师父到现在,建立了承天寺这个道场,人众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种种事去修,师父是度人,予人种福田。
★现在这个道场让你们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开示指导,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们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你们不晓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修行要认识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烦恼即菩提,将它回光返照,师父曾说过“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时,如果在这里住不安,想到别处去,其实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里也一样不安。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有境来很容易被转走,还懵懵懂懂,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没办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顾小孩子一样,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很严。
★修行要福慧双修,修到老时,福慧具足,则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执,才会开智慧,不去贪嗔痴,智慧不开;什么事都怕怕的,也不会开智慧。
★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受人家影响,也和他结恶缘,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们要广结善缘,未成佛先结人缘。
★先治家再治国,师父把家喻为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坏种子,把国喻为大众,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再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人、统理大众。
★若自己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个。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来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人家看得起我们,才供养我们,我们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不知天地几斤重,而出家后都是师兄弟,各人领各人的职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较有独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经书,看什么经书呢?只要把两堂课诵深入了解体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课诵里的三皈依、忏悔文、一者礼敬诸佛……等。
★什么是粗衣淡饭?不是不吃饭,而是吃得饱,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样不吃饭,身体搞坏了,不能安心修行,则枉费来出家。师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现在老了,知道错了。
★在社会上经过一阵磨练,来此更进一步地修行(忍辱),较易与别人相处。要有信心,说我一定可成佛,说可成佛,即有此愿,才会更精进。不要经常说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会上喜欢穿漂亮衣服,来此便不适合,而是穿别人不穿的衣服。
★说些笑话(幽默)融以佛法,这样比较没有烦恼。
★出家人是讲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来管人,要以行为来做给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来,那才好,一有正念出来,才会去分别怎样才是正确的,知道怎么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时,耳朵听好音坏音,就会感觉到不顺好音(不听好音),把坏音拿来修。
★穿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挂碍,不挂碍人情世事……等一切,挂碍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别人也没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无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烦恼,心不安定,也就会没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岁来,无所挂碍,“老尼姑”这才有了一点自在,还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虽到四、五十岁,烦恼仍在,且易成颠倒。
★我们皆是带业来的,故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人是否难逃劫数和病苦?例如患心脏病,若能专心念佛,则心脏病会好,若心念佛,还想去看医生检查心脏病,则念佛归念佛,病还是不会好,若能专心持佛号,则病好了自己还不知道。
★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有所觉悟、体会,不是说得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孝顺佛祖,就是孝顺父母。
★念佛若没正念,则想东想西,嘴念心不念,有愿就会专心,不专心怎么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碍、妄想,念一句都不简单。
★无始以来所带来的坏种子很多,若带业来,再随业去,则还在生死轮回之中。
★问:带业来怎么开智慧?
师答:多念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穿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舍掉一切六根对六尘,如果对这世间还喜欢什么,则临终就现什么来,要放得下,看得破,才会跳得过。
★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而是听得进,听不进,听得进也要会应用。
★吃东西吃饱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给嘴巴做奴才,胃肠多忙碌,吃太好,脑子又会乱想,易散乱著迷。一切简单就好,只要吃得饱,肚子不饿,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你们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心里坏的力量比较强,好的比较弱,好的说:“我是善的。”坏的说:“我是大善。”它每样都要占第一,这样强欺弱,善的终被恶的捉走(压倒),这样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尘埃。
★佛号要多念(这最重要)。
★念佛还有感觉,还知道有念没念,则是执著。
★做事情要有计划,不能随随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东西,做适当圆满的处理。例如一棵树,未能给予适当的种植,误把它糟蹋了,则我们就有过失。
★说话要视个人根基而定,例如我们对有根基的说:“有了过错能够忏悔,罪从心起从心忏。”则此人虽有过,但经忏悔则清净,不再犯过,能把心用在道上,对没根基的人,就不能这样说,若对他这样说,他会认为:“反正做错了,忏悔就好了。”这样他永远没有办法改过,永远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谁为师,只要能守寺里的规矩,大家都一样,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来,我是……,则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则到哪里皆受人恭敬,天龙八部也会拥护你,十方丛林皆可为家。
★修行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
★若人爱漂亮喜穿高跟鞋,则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为马。
★有两个人,一个丑,一个美,丑的认为自己丑,就浓妆艳抹,则愈涂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到哪里都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但随顺有轻重之分,若是坏事,我们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顺坏事。
★戒本有各各职事的规矩,要详问才不犯戒,以后担当职事,才能胜任、有寄托。
★职事要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地按照规矩来当,不是统管的。
★女众出家都不容易,何况要到别处参学,所以要参自己(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男众方可到处参学。
★心若在此,学了师父的德行,则到别处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很多,社会是追求名利,我们是修身、口、意。话有如刀,一句不对,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念佛)
★每天训练没贪念,不乱说话,讲话讲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种子已够多,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
★带来的业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业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坏念头,才有正念,烦恼才…
《综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