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生長,高達他關房的窗子。高度約一丈六尺,正巧和中國人所說的佛有丈六金身一樣的高。而這幅景象是陳瑜伽士未到噶倫堡前就已在定光中預見了的。對他而言,這五棵槐樹不只是吉祥的標幟而已,更深的意義是,這五株表征佛陀的樹矗立在其關房之下,正如五方佛是由金剛薩埵所化現的一樣。因此,陳瑜伽士以此詩賦之:
半邊街面半農場,中有茅蓬早隱藏;
誰植五槐高丈六?我來無事再鋪張。 〈五槐茅蓬即景〉
因此陳瑜伽士把如此殊勝形勢的關房命名爲「五槐茅蓬」。然而這五棵槐樹已經被人摧殘,取而代之的是五根飄著經旗的竹竿。步上幾級階梯,我們輕敲後門,陳先生現身了,他笑容可掬,一再微微躬身地歡迎我們。關房內有二個房間,他招呼我們在其中一小間內就坐,並親切地給我們一些小點心,然後才開始開示。
我們在第一次會面時,就決定把陳瑜伽士的生平做一概要的介紹,以助了解陳瑜伽士對于佛法修證的闡述。我們五點開始,此時由窗外飄來住在附近的一位正在修法的西藏僧人夾著鼓音的低沈念誦聲。
陳先生自行爲我們介紹他的生平事迹:
自傳所根據的是「我」;但在實修上,無「我」可得。那麼,我們爲何要來從事這種記述呢?我們所能談及的,只是一個經曆了一段時期,而又持續地被當作是同一個個人的蘊聚體而已。雖然我已禅修二十多年,卻依然找不到「我」;但是由另一個方面來看,空並不意謂著「無物」。雖然我在噶倫堡住了多年,卻不敢說這許多年來有任何一個「我」住在這裏,並且經曆其間的一切,因爲一切都在剎那剎那間演變著。即使連噶倫堡所占有的空間,也因地球不停地轉動而從不相同。我不敢說我是一個如此長期的隱士,因爲主體與客體皆是無常的。我們不可能對主體或客體做任何確定的陳述。
人一日複一日地活著,而留下痕迹;人生只是一團不斷的痕迹,而沒有任何事物是你或我可以執持的。就如同文殊菩薩參訪維摩诘居士,而雙方俱默然一般。可是您們大老遠來訪,而一切又都已就緒。在您們如此光耀寒舍的情況下,我又怎能保持緘默呢!
陳先生展開笑容,從小凳子上站起身來,由開著的窗口接過一位年輕郵差遞進來的信件。這位年輕人是他的新鄰居;陳先生曾給過他一點錢和一些廚具。陳先生把信件擱置一旁,坐回小凳子上,繼續講他的故事:
(一)外層傳記
外層的傳記是關于家世、出離以及無常。我要簡略地描述這些,並不是因爲有關于「我」,而是出乎感謝佛陀的加被使我出生在這樣的環境。
在我出生前,我母親不分晝夜都在心眼內看到她喉嚨中有一個燦爛的大太陽,但求診後,卻查不出任何病因,反而證實她十分的健康。我出生時被完整的胎衣裹著,所以沒被母血汙染。我也不像一般嬰兒那般甫出娘胎就哭號。我母親注意到在我前額上,位于雙目之間或稍上方處,有一個凹陷的地方——就世俗相學而言,這是不好的征兆;但對菩薩而言,卻是吉祥的象征。在生産之後,我的母親竟新生了兩個乳房(林注:陳上師說是在原來兩乳之上方,各新生一較小之乳房),所以我是吃四個奶子的奶水長大的。我父親便開玩笑說她正像一只老母豬。
家中兒輩八人,四男四女,我排行第四。但在我幼年時,兄弟姊妹大多都夭折了,因此我的母親時常以淚洗面。有一天,一位盲眼的遊方相士告訴我母親說,我活不長。我無意間聽到他講,雖然我是僅存的兒子,卻會早夭。目睹兄弟姊妹的相繼謝世,加上聽到這一番話,使我對死亡相當的恐懼。我母親深深地愛我,因爲她已經失去了那麼多個孩子,也很害怕看到我死去。更糟的是,我們家裏還有別的麻煩。我父親不但娶了小老婆,還經常追逐別人的老婆。家裏的錢都被他花在酒色上。
由于這些原因,我恐懼兩件事,就是死亡和貧困。在幼年時期,我就看出世間是十分痛苦的。我的雙親經常口角,記得在有一次爭吵之後,我父親還拿刀威脅說要把我母親給殺了。
陳瑜伽士眼中閃著淚光,說出年幼時期的這些痛苦經曆,而此刻的他在心中對苦谛的普遍性已有深刻的體會。
小時候,我必須照顧老祖父。他開了一家店,每天我得大清早走上一段路去開店門。因爲我的勤快,所以他變得很喜歡我。可是他年紀愈來愈大,生活中的一切事全賴他人照料;到他近乎瞎眼時,連放炭火在煙鬥內,也要靠人幫忙。因爲他得痨病甚重,所以不停地咳嗽、吐痰。我十歲時,他就死于此疾。
做爲一個年輕的太子,即將成佛者,悉達多太子在他家外頭的城市裏看到了生、老病、死、沙門四大景象,而我在自己家裏,就目睹了其中之叁。那時我還沒看過其四的出家人。我不需閱讀小乘的經典,便已深信四聖谛之首的「苦谛」;我幼年的經曆就是「苦谛」的寫照。當時我還沒法子出離,因爲除了我以外,沒有他人可以照顧我的父母。
(二)內層傳記
此處開始談到內層的傳記;這是有關于我從不同的教師那兒所領受的心靈上的訓練。
當時在中國並沒有正式學校的組織;然而幸運地,我家鄉裏住的一個有錢人請得起一位博通儒典的私塾先生來授課,我就有機會從學。因爲我的記憶力很好,所以總是十個學童裏的第一名。在私塾裏我們學完了四書。隨後我就進了縣裏政府辦的新小學就讀。當時小學內教的是一般通識課程,少年的我熱衷于學習此等課程,並且跟隨陸博文老師一起背誦羅洪先的詩集。羅洪先年少時就高中狀元,得了高官厚祿,還曾當過宰相。但縱使有這麼高的官爵,他並不快樂,只希望能拋卻名位與權勢,而隱居山林。最後他實現了他的願望,而他的〈羅狀元醒世詩〉很有名,融合了道家與佛家的哲理,含有強烈的出世思想,廣受喜愛。
我非常想效法羅狀元的榜樣,出離世俗的一切,可是我怎麼能夠呢?學校的老師說我聰穎但身體太差,看來不久人世,使我心裏很煩惱。我才不過十一歲,還不想那麼早死。我非常努力學習,有時半夜就起床開始用功,爲了克服睡意,我就吸一根土製的香煙來弄醒自己(但我沒有上瘾)。因此我學校成績始終是第一名。
小學及中學畢業後,我在湖南省會長沙的師範學校就讀了六年。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下,我幾乎無所不學,包括學彈鋼琴在內。我的房間沒有燈,所以夜晚我只好待在唯一有燈光的地方——廁所——念上幾個小時的書,如此的苦讀頗爲損害我的健康。雖然我父親說我該休息,但我還是繼續苦幹。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由師範學校畢業,同時還獲得了一份擔任高中老師的工作。
當時湖南省教育會爲了選聘秘書一職而召開會議,全省七十二區,每區派出兩位候選人,總共有一百四十四人角逐此職,而我幸運地獲聘。該會負責管理省立圖書館和博物館,此圖書館內藏書甚豐,我因而得以博覽群籍。我所喜愛的是道教的典籍,因爲它有多種不同的延壽秘訣,非常吸引我。
外面有韻律的修法鼓聲已停止了,或許那位僧人正在啜飲他應得的茶呢。這會兒四鄰傳來各種聲響,嬰兒的啼哭聲,婦孺們的喧囂打破了關房的寂靜。陳瑜伽士便也暫停了一會兒。他自己曾說過,有一回他在上海觀賞名角梅蘭芳演戲,看著看著,他就入了很深的禅定,遠勝于他岩居時的體驗。雖然他有些近鄰,他們的聲音卻對他絲毫沒有影響。當然只有禅定力工夫深厚的修行者才有此能耐。
在讀過許多道教典籍以後,有一天我去了一間扶乩的善堂。那間善堂的仙佛降乩示雲,如果我修道,不但可以長壽,還可以長生不死。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我漸漸不再那麼關心俗務。
圖書館內也有太虛法師的著作。太虛法師是中國佛教一位大力的改革者。雖然當時我對佛法的真正義理略知一二而已,但我很有興致地讀他的著作。對年輕的知識份子而言,太虛法師的文章清楚易懂,因爲他們的內容是混合了現代科學的方法與古老的智慧。
當時湖南省境內並沒有佛教居士的組織;一些思想前進的居士們渴望能迎請太虛法師到湖南來協助他們成立居士會,並以演講及開示來教導傳授他的學識。他們慫恿我代表他們寫信邀請太虛法師,但因爲我對佛法所知無幾,便不願承擔此事。然而他們還是說服了我,我猶豫地寫了這封信。法師似乎喜歡我的去函,還在回信中賜我一個法名——法健。很榮幸地法師還賜我二幅他親手書寫的法語;信中他還說收我爲弟子。一、二個月後,當太虛法師來到敝地時,我便真正蒙他攝受而皈依了佛教(譯按:時爲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他特許我在他創辦的佛學院裏任教(譯按:重慶漢藏教理院)。
陳先生以書信補述此段生活之要項如下:
皈依後,我開始研讀《華嚴經》,我對其中的〈淨行品〉特別感興趣,因爲在日常生活中…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序及導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