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論金剛乘行人與般若乘行人用心之大異▪P6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之所得,而使明點化成智慧明點的要緊前行。隨觀八葉蓮花,就是心之明點。我們知道,五髒六腑都是明點所安住的地方,如此觀時,能令心輪明點安住增長。故多觀蓮花,能令心輪開發;多觀月輪,能令明點光明;多觀日輪,能使明點暖樂;多觀種子字,能令智慧顯現。而明點的分別:種子字是咒明點,咒鬘旋轉是風明點,日、月輪均是智慧明點,日輪是紅菩提,月輪是白菩提。

  生起本尊身,有叁種,特分述之:

  (1)叁昧耶身:是四種明點的總住處。

  (2)智慧身:是智慧明點的總住處。

  (3)叁摩地身:是智慧明點的標幟。

  生起次第的證量,有叁條件,分述如下:

  (1)佛慢:知明點不同凡夫的精,具佛慢故。

  (2)明顯:智慧明點顯現。

  (3)堅固:明點安住。

  又如以生起次第之叁種叁摩地配合比較:

  (1)入空真如定:能使智慧明點安住。”

  (2)大悲如幻定與(3)方便本因定:能使白菩提流注五輪,散布全身。

  又如以生起次第,而與五種作道相配:

  (1)勝解作道:明點是五智五大的結晶,如此勝解。

  (2)加持作道:頂上本尊,甘露流注,充滿全身,是明點加持。

  (3)相作道:中脈四相——空、直、紅、熱。已如上述。明點也是四相的——圓潤、明空、清涼(指白菩提)、暖熱(指紅菩提)。智慧明點,是通過中脈的。

  (4)體性作道:明點以空樂爲體性。

  (5)果作道:智慧明點是法身,咒明點與風明點是報身,物質明點是化身。須知明點是金剛持灌頂加持修成的果。因上已得的果,故稱果位方便。

  從身修心,要心到量,才是身到量。四空不現前,則四喜無甚作用。幻身好而不與勝義光明雙運,亦不算成就。

  

  

結論

  

  本來脈、氣、明點是很複雜的問題,茲則隨便談談,其材料自然挂一漏萬。不過其基本理論,略述一二,智者舉一反叁,斯可矣。特分章申述之:

  

  

次第的重要

  

  上列前行的次第,是否非依照不可呢?當然是非依照不可的!蓋以脈、氣、明點,表面觀之,似凡夫之修身,尤似外道,若不依次第,則不能即身成佛。所以即身成佛,就在次第上,按部就班的邁進。須知此次第是我所提倡,而不是我所發起,實爲以前曆代大德所傳下來,而諄諄不已的。

  佛的教法,由小乘,而大乘,而密乘。小乘、大乘,是由化身佛地位來說;而密乘是以報身佛地位來說。釋尊曾現報身,傳“勝樂金剛法”。依《勝樂金剛根本續》所說:釋尊在未由兜率降生以前,在奧明天,顯現勝樂金剛身,調伏大自在天及天母,說《根本續》。然後下降,是時國王,名盎劄菩提,本來是信外道,後信佛法,但仍好色,故不敢請求傳法(若能不斷女色,則固所願)。釋尊因現勝樂金剛本尊身及壇場,傳授“勝樂金剛法”。那難陀寺有現勝樂金剛像者,其因緣如此。密乘是建築在顯教上的,故用顯教爲基礎。蓮華生大士及阿底峽尊者,與印度各祖師,異口同聲,均以顯教大乘,作爲基礎。若宗喀巴大士,《菩提道次第》所述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可知概要。八地及至十地菩薩,對密乘還須加以學習(當然從圓滿次第學起),才能成佛。顯教則需叁大阿僧只劫,這並不是專贊密乘及其果位方便之最高,而是說明應以顯教爲基礎,非從脈、氣、明點,便貿然起修也。西藏地區無論紅、黃、白教,均須先訓練以小、大乘經典理論,修持方便及戒律,等都弄得清楚,然後傳以密乘。故次第之重要,非遵守不可者。

  

  

過程的重要

  

  若能曉得經過之過程,才知密乘果位之殊勝。有許多不知前行、不知脈、氣、明點道之尊者,對中脈是無爲法,加以懷疑。以爲專照“無爲法”而論,中脈何以能成爲無爲法呢?不知科學家所認爲的動靜二脈,是可從解剖得之。但凡夫身經過小乘諸行無常之觀感,加上九想的觀想,則其凡夫身內所支持之脈已經空透,再修人無我。普通凡夫身中,是有中脈的,這中脈是有爲法,以其不能離因緣造作故。有動靜循環,新陳代謝故。修中脈的人,必須經過小乘過程,已無疑問。修密乘的,在修生起次第以前,如淨業觀空,以火將業障燒去等種種方法,已包括小乘的重要點,盡在其中;然而此時的中脈,仍然是有爲法。在生起次第以後,就同了,經過小乘的人無我,及大乘之二無我智。本來大乘菩薩之身,以五蘊已空故,不起我執。依身利生固有之,即犧牲色身以利衆生,亦未嘗不可。然其果位上的脈,加上法無我智的鍛煉.當然不同。蓋經過人無我智後,中脈已不在身上;再通達法無我智,則中脈法身智慧基礎已建立矣。顯教小乘,不建中脈,而證羅漢果的涅槃,也是無爲法。大乘證二無我,未成佛前,得無生法忍,證一分法性,已證法身一分無爲。由大乘二無我,加以密乘觀空,那時已經過小、大乘止觀力量(如未經過小、大乘,而直接觀空,則空性不能顯),如前行已修好(指對大、小乘止觀力量而言),加以果位方便,上師加持咒力作用,則觀空已接近空性。如小乘四禅天離苦樂粗動之位,其所顯者,尚爲“不動無爲”,則已過之矣,是時仍未起修中脈也。四禅八定與外道共的,想受二蘊已滅而修定的入滅盡定,爲“受想滅無爲”,是小大乘內外道所共的,而只是密乘的前行,仍未談中脈也。“虛空無爲”,與密乘無雲晴空相同,是喻無爲,而非無爲本體。但有喻故,名“虛空無爲”。加上修密乘的人,在四灌時已通達大手印之理,因有小、大乘觀空基礎;對大手印勝義光明,才起修中脈。中脈是無爲法,不是第六識所能觀顯,由第四灌大手印智慧所顯現。中脈是表法身的,中脈的開發顯現,則法身之光明顯現,比小乘之涅槃境界爲高。涅槃是無爲法,法身是無爲法,空性也是無爲法,這是共許的,如此何以中脈不是無爲法呢?中脈在修位上爲“擇滅無爲”,以法身擇力,顯現本來清淨,而離因緣作,便是真如無爲,若不是“無爲法”,是什麼呢?一般人不依次第,無大、小乘等空性基礎,以第六意識緣處心觀中脈,以它如勤、靜二脈一般,那就成有爲法,故爲一般人所誤會者,不明前行之故也,不依過程之過也。不獨中脈是無爲法,如氣轉成智慧氣,顯現勝義光明,也是“無爲法”。脈、氣固爾,明點亦然;惟一明點,亦“無爲法”也。涅槃境界,等于常寂光土,故《普賢王如來輪回涅槃自解脫最高方便》中,有“無滅明空之明點中出生普賢佛”之句。可知明點亦無爲法。如知前行,及果位方便,則了解其非普通脈、氣、明點,而是果位,涅槃界的顯現,故能顯現報身,即身成佛。

  

  

檢討及刍議

  

  檢討現在修密乘的行人,不念無常,不能出離,只于百忙中,念念儀軌,修些氣功,甚至修些抛斡。嚴格說來,有叁不像,分節述之:

  不像淨土宗

  淨土宗行人,多在家修持,但有欣厭心,而且殷勤祈禱阿彌陀佛,平日持素放生,多做慈善事業。密乘人開頂,以爲可以往生,但不往生者多,其成績不如淨土宗者,何故?蓋以不持素(誤認西藏密乘行人不必持素的觀念),不做放生及慈善事,而常持不如法之佛慢,對淨土宗反看不起。本來開頂,可得加持,其奈不依法修習何!故不像淨土行人,一心一意,慈悲心、欣厭心,全仗他力的好處。

  不像禅宗

  密乘行人雖懂大圓滿、大手印,本來大手印與禅宗將無不同。但禅宗行人,很多念無常,與出離,且多生死心切;未悟以前如喪考妣,既悟以後亦如喪考妣,抱話頭精進參究的。以密乘行人,則絕少如此,故不像禅宗。

  不像東密

  東密注重手印,雖屬事部,然其恭敬莊嚴,規矩整齊,且不厭煩難。縱在忙中,不肯敷衍,故我國修習東密之居士,很多往生。

  刍議

  我主張密乘行人,既不出離,又不念無常,不依次第,只有依淨土宗法,以修密乘,雖然不能即身成佛,但對往生,仍然有把握也。

  (1)選擇西方本尊:如綠度母之類。

  (2)常持本尊咒:四威儀中,流水不斷,務達一心不亂的境界。

  (3)修寶瓶氣及抛瓦:可以往生。並應參加各種慈善事業,生起欣厭心。

  此法不多不少,似爲一般人所適合也。願以質諸高明!

  

  

《略論金剛乘行人與般若乘行人用心之大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