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大圓滿、禅宗辨微▪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而非惟純理的。所謂水波者,水指明體,而波指一味之妙用。

  6.大手印之無修,指在光明空性緣起妙用上之無修垢。中道亦稱無修,指在空性上之無修,指在斷煩惱證菩提上之無學位。其證德必接近成佛之位,極難達到。大手印由灌頂力、加持力、法身果位實德之力,直接加持,其無修之位較易接近。無修之理論相同,無修之內容大異。若配叁灌之空樂不二而進入無修,則果證大樂智慧身佛,根本爲中道之顯教所未曾聞,所未曾證。

  7.般若乘修空性,配合叁輪體空之四攝六度修,既將修時展緩.又依令他先我成佛之願力無盡,更無意樂將成佛之期縮短。反之,金剛乘修空性,除免于上述之遲緩原因不計外,又有其他加速方便,爲般若乘所絕無者。如大手印之四灌,有初灌、二灌之加速果位方便,不惟具足般若乘修空依心方便,亦且加上金剛乘果位依氣方便。如專論解脫道,亦必經初、二灌之各種方便乃直修大手印;如兼及貪道,則更有第叁灌之陰陽二氣之方便,加速之力更強。大手印雖屬解脫道之一,然第四灌者,原本第叁灌出生,則貪道亦無非大手印也。特諸大手印加行中,方可列入初、二、叁灌等法,不可如各譯本中,直以修氣爲大手印正行,此點拙著《大手印教授抉微》已詳述矣。

  8.般若乘真如緣起,雖不如唯識宗之賴耶緣起,偏重在心,而真如之理雖不限于心,然而真如妙心等詞,在在皆與心配合而言。竊嘗解此種心字,但指真如之精華,非專爲心靈之心,而自別于物也。真如緣起,本指萬法,非一指心法。色法心法,皆包括在內。是以在般若乘中觀理論上,非別色法而專指心法,乃心法、色法兼具。余所謂“叁界惟緣,萬緣惟空”,以顯然別于唯識家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然而在實修上,並無建立五大氣修法。大手印雖屬解脫道,亦未必修五大氣法。然其階次,在初灌、二灌,或經叁灌,或不經叁灌,總有修氣之加行。且其哲理,明明屬金剛乘,而金剛乘則明明標舉六大常瑜伽,亦稱六大緣起。故大手印在正行中雖不修氣,在加行中,早有修氣之基礎。加以大手印定力加被,開中脈,融五氣,化五光亦果上必有之事,非般若乘所可幾及也。

  □大手印與大圓滿修空之分辨

  大手印、大圓滿二法,皆屬無上瑜伽修空果位方便。在傳承上言,大圓滿出自紅教庫藏之法,黃教認爲非真正印度之傳承,而否認之。大手印在黃教雖不輕易談及,然非不承認。健按:庫藏之法,非全不可信,亦非全然可靠,因後世僞造者,亦複有之。然吾人可以理觀察,依法推究,其真正之法寶,固自不同。黃教一味反對庫藏之法,實屬執著口耳傳承之愚癡,而反證其無擇法之眼。譬如“中陰成佛法”,黃教對于中陰境界顯現五方佛之說,不與承認。然依理言之,佛慈所及,豈舍中陰?此必可信者一。縱令本無此事,而行者試修中陰法時,觀想五方五佛,分期接引,此豈無益?此必可信者二。本文非專論庫藏之真價值,特因大圓滿本身,屬紅教庫藏之法,不可不略論及。且黃教所執著印度傳承之密法,豈皆口耳親傳之法耶?根本追究之,南天鐵塔之下叁部傳承,非龍樹親傳密法乎?然南天鐵塔何嘗非庫藏之法耶?其他無上瑜伽之法,或自天下降,或由上師親見本尊所傳,要皆非如顯教釋迦文佛親口所宣無疑。然則密法爲報身佛、法身佛之法,其傳承決不純一,一與顯教相同,又何用疑?作者欲令讀者對于大圓滿能生信心,故先爲介紹如此。至其優于大手印處,觀貢師所雲:“大手印屬道,大圓滿屬果。”可以想見大概矣。

  1.大手印立四瑜伽漸次修習,大圓滿則不立四瑜伽,頓然直證,實有漸頓之別。前面總論,分別各種見,已曾介紹大手印屬法身見或俱生智見,仍有因果上之分別。法身、俱生智,皆屬果位,故必假修證,然後證得。大圓滿屬本來清淨,因果無分,當體圓滿;因上本不縛,果上不用解。時間取現前即空,不用期待;空間取當體,不用簡擇。即見、即修、即行、即果,不曆階級,不標次第,但當單提此見,須臾不離。是以剛布巴大師曰:“若謂我修,我何修?謂我未修,何嘗亂?”工夫不可自欺也,惟大智人能之。諸大圓滿教授中,如無垢光之《禅定休息法》、《虛幻休息法》等,雖名曰大圓滿,而實多屬顯教及大手印而已。本集蓮師《大圓滿教授勾提》一文,則直指大圓滿精華所在,讀者可以參考。

  2.大手印依叁灌道身化虹光;大圓滿不依叁灌道,不用實體明妃,有妥噶方法使身化虹光。前者較難較險:明妃不易得,故難;得之不易融點化光,故險。後者妥噶初期,利用日月外光,漸次引入自休,開發自性虹光,較易較穩。較易者,普天之下.誰不戴日月光明?較穩者,縱不能使自休化光,亦不致墜入金剛地獄也。又大手印行人如系專喜解脫道,而鄙視叁灌貪道者,其證得第四灌之明空光明大手印,較爲難得。大圓滿除普通之“妥噶法”外,別有七日成佛之最高方便,尤爲殊勝。讀者可參看拙著《知恩集》。

  3.大手印之前行中,緣起觀念亦略不同。大手印二灌或叁灌,皆從六大緣起中簡化、淨化,升華至心氣無二。其建立智慧身或幻化身,與大手印之光明雙運者,乃此心氣無二之微細智身也。至若大圓滿之緣起觀念,雖不離五大氣、五大智、五大光、五大金剛練,亦不離心氣無二之前行。然而五大與五智,從本和合圓滿,不必分修五智五大;心與氣亦從本以來圓滿清淨,不用先修心次修氣,次修心氣無二。故其妥噶之五光,無非五大、五智之顯現。然此五光中,不能加以分析何者爲五智,何者爲五大也。其妥噶乃建立于且伽上,而且伽之本來清淨見,亦透過五大、五脈、五智、五光,無一而非本來清淨,無一而非本來大圓滿。此點當細心辨,然後方得修妥噶之真精神。

  □大圓滿與禅宗修空之分辨

  預先禅宗介紹者有二點:其一,漢地禅宗、密宗分別而言,此殊不合。按小、大、密叁乘,爲佛說法之完整體系,不可紊亂。密宗屬金剛乘或稱密乘,而禅宗則與西藏密乘之大圓滿同一法系,故當屬密宗,而不屬與密宗對立之顯教各宗。其理由有叁:第一,諾那先師對西藏大圓滿固屬擅場,而因接近漢人子弟之懂禅宗者甚多,且宗喀巴書中所批評之支那和尚,即禅宗祖師之一,西藏典籍中亦必有禅宗宗風流露其中,故諾那先師稱禅宗爲大密宗。按大圓滿在紅教亦稱大圓滿次第,即駕于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之上。今所謂大密宗,蓋指與大圓滿次第相同也。第二,所謂密者,必有其密之內容。大圓滿固有法性秘密,而禅宗之機用,其法性秘密,尤不可捉摸想像。第叁.達摩祖師爲西藏密宗古薩裏派之祖師.在漢地,則只知其爲禅宗之祖師。其在西藏所傳大圓滿法,完全與在漢地所傳禅宗相同。是故禅宗必屬密宗法系。

  其二當介紹者,禅宗之分類,太虛老和尚曾標舉爲四:一曰,明心如來禅;二曰,超佛祖師禅;叁曰,超祖五家禅;四曰,宋、元、明、清禅。周祥光博士所著英文《中國禅定佛學之曆史與教授》Dhyana Buddhism in China Its History and Teaching(按:不譯爲禅宗者,禅宗之禅當作chan,不當作Dhyana),即依據此分類(巴壺天大教授之弟子曾爲文說破,引起一場筆墨官司,此中不贅)。惟本人則以爲太虛老和尚此種分類不甚妥當。蓋宋、元、明、清以時代言,前叁類則以性質分,不可用兩種分類標准,以分述同一法系。標准不統一,實爲分類學或圖書館學之所忌。因此本人依據祖師各種懸記而分爲:(一)聖教如來禅,(二)直指祖師禅,(叁)機用兒孫禅,(四)口頭河沙禅。如此上二字表作風,下叁字表人格。河沙雖物而非人,然如恒河沙數,可以喻佛,亦可以喻禅和也。兒孫河沙二者皆屬懸記中語,如“要假兒孫腳下行”,如“法周沙界”。前者即指出禅宗精英所在;後者即指後世婦人孺子皆可口頭說禅。在昔時或猜爲贊歎禅宗傳播廣大之辭,吾等後人今日觀之,蓋知爲禅宗流弊,而含有譏諷之意,非謂真正之禅宗,能如兒孫禅之精英,河沙世界一切有情皆能勝任也。根據如上二種介紹,本文禅宗與大圓滿之比較者,一則可明即屬同一密宗系統而比較之;二者所比較者,專指機用兒孫禅,而不指余叁類也。若就祖師禅而言,僅可比大手印;如來禅而言,僅可比大中道;惟機用兒孫禅,方可比大圓滿,而恢恢其有余也。

  1.大圓滿有表示傳承、口耳傳承、心印傳承。現在通行之表示傳承,必用水晶或圓鏡以作表示而傳授之,皆有預先傳下之正式儀軌可守。禅宗則脫卻如此固定之儀軌儀式,而以大機大用出之。其爲師者,必以證德傳之;其爲弟子者,亦必以證德受之,無有一定之表示物。是故上師如未證得,不足以授弟子;而弟子當時如未證得,亦不能得此大法。然大圓滿因有一定儀軌,上師如有傳承而無證德,仍可依文宣科傳下去。

  2.大圓滿諸祖師中亦非全無大機大用。如谛洛巴以石擊那洛巴之陽具,而令直證初地;畢哇巴于受亥母灌頂次,跳舞歌唱直證第六地;皆爲藏中口碑載道之史實。然而如禅宗之兒孫禅和諸大家,機用特出,啐啄同時,師徒軌範,不一而足,不止一時一人一事。公案中疊出不窮,成爲不可思議之功德,其多過大圓滿祖師之史實,何止百千倍?譬如鳥窠吹毛一案,毛何物?吹何易!然令其弟子立地證悟,此種機用,非大成就之上師,大恭敬之弟子,所不能及。其他如石鞏張弓,俱祗豎指、打地、叉頸、斬蛇、築脅、舉拳、哭天、破竈、毀鍋、噓氣、推床、敲竹、睹影,形形色色,離奇而又平實,平實而又離奇,禅書之中可謂天花亂墜,不可捉摸矣!有佛史以來,無論西天東土,曷有琳琅滿目如此之奇觀哉1

  3.大圓滿得傳承而修習且伽、妥噶,固比比皆是,然而禅宗如未正式開悟,不許有聞思上之盲修。所謂“不破初關不閉關,不破重關不住山”。往往十年八年到處參訪,而不能開悟。而一經開悟者,單提正令,一生受用不盡。神通變化,如隱峰倒立,普化飛升。成就者蟬聯簪組,大有可觀。有唐一代,無分男女老少缁索,得了生脫死者爲數甚衆。其作風之高,成就之衆,大圓滿所不能及也。

  

結論

  扼要總結密宗叁大修空法門者:大手印要了知無修瑜伽之理趣,然後方可與大圓滿的本來清淨見相同。此其一。大圓滿之本來清淨見,要在證量上顯現才稱禅宗之入手處。此其二。大手印要徹見明體才算人手,不得明體,縱有傳承法本及試修,亦等于般若乘之修空性。大圓滿必親證大且伽本來清淨見。親證此見,與徒知本來清淨之理論,大不相同。若徒了知大圓滿之理,而未現量得見,不能起修,不算大圓滿。禅宗則要能現量開悟,真實證得,確知有教外別傳,法身說法,確能親見本來面目,然後方可單提正令,無手行拳,觸目菩提,否則口頭滑過,終是自欺也。此其叁。最後以極簡單形容詞,決定小、大乘及密宗叁種修空法門者:小、大乘同爲“修空”,小乘配四谛修空,大乘配六度修空,其爲修也固較難。此其一。大手印爲“能”空,蓋有明體之能,然後以此能空,套上所空便是。故較小、大乘爲直捷,然較大圓滿爲漸。此其二:。大圓滿爲“本”空,本空則較能空爲頓。竊嘗以針頭針尾,比大手印、大圓滿。拙詩曰:“針頭針尾兩爭功,只爲同將一線通;頭自能穿尾自引,能空苦過本來空。”此其叁。禅宗則爲“證”空,最初開悟,已屬證量;非證量物,皆爲禅宗所唾棄。故在五事中,禅宗獨高。因作偈贊之,以爲本文之吉祥結束。此其四。

  

大乘根器子孫禅六祖而還五葉前

  

亘古寥寥真毒辣誰堪築脅報吾拳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大圓滿、禅宗辨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