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所修本法。一一遍持。清淨密印。莫汙染結。須爲自利利他而修。不因名聞利養而用。
心中心法是密宗裏的上乘佛法。上次我們也講過,密宗裏有九乘次第,有外叁乘、內叁乘、密叁乘。這心中心法屬于密叁乘中頂尖的法,即最後一個無比相應大圓滿法,也就是與紅教大圓滿相應的法。諸位可能有疑問,大圓滿是紅教中最高的佛法,而心中心法不屬于紅教的大圓滿,怎麼會相應呢?現在來解釋一下。
紅教大圓滿法分二部,一部是“徹卻”,漢文譯義就是“立斷”,妄念一起就把它斷掉,不隨之流浪,使其心現前。二部是“脫嗄”,譯文爲“頓超”,修之能超出叁界,了斷生死輪回。心中心法修的就是立斷、頓超,它是無相密,以一個咒、六個手印來修持,直下見性,不要修什麼相來過渡。有相法須修戒相後,把相化空,才能見到本性。需走很多彎路,不能立斷、頓超。
我人本性是無相可見、摸不著、聞不到的,大家一下子無從下手,因此西藏密宗要走很多彎路,先要磕大頭等四加行,再做前行觀想,把相觀起來,有個著手處,才能進一步修見性法。大圓滿“徹卻”也要先修氣脈明點,在氣上下手,觀脈管,叁脈七輪,(中脈、左右二脈,頂輪、喉輪、心輪、臍輪、會陰輪..)觀好後,再把這個相觀空。這叫大圓滿徹卻前行,就是修行前的方便。我們用六印一咒,不要觀什麼脈管,當下把我們的妄心聚在一個咒上,就是念的時候心念耳聞,用心念咒,耳朵聽清楚自己念咒的聲音,把意根妄想抓住,使妄念不起,當下即能深入禅定。這樣的修行,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娑婆衆生六根當中,耳根最靈敏。譬如眼晴能看很多東西,很遠都能看見,但是用一張紙一隔就看不見了;耳朵不然,隔著大山聲音還聽得到。又譬如睡著了,拿張紙給他看,他也不能醒,但一喊叫,他就醒了。所以耳根最靈敏,用耳根來修法最好。
《楞嚴經》說得很清楚,二十五位大菩薩,說各自的用功方法,觀世音菩薩說從耳根入,最後佛叫文殊菩薩選擇,娑婆世界衆生用那一根修法最得當、最快,文殊菩薩選檡觀世音菩薩耳根法門。因爲耳根最利,所以我們現在就用耳根來聽自己念咒的聲音,把意根抓住,第六意識就不動了。這樣修法比大圓滿更直接、更“立斷”。
心念耳聞.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時一定要心念耳聞,要如法,絕對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別樣事情,有口無心,沒用處。念佛也是一樣,念“阿彌陀佛”,口念心散亂,,思想亂七八糟,佛號念不上,將來西方極樂世界升不到,因爲心太亂了。心不清淨,佛現身時,也看不見。永明壽大師說(永明壽大師是襌宗大祖師,又是淨土宗大祖師,他是法眼宗的徒孫,最後皈心淨土,所以是淨土宗大祖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徒然”。爲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心如水也。心永清淨,就像河裏的水清靜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顯現出來,阿彌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們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淨,天上的月亮顯現不出來,心不清靜阿彌陀佛在你心裏顯不出來,那就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要以一句彌陀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靜靜地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根當中意根是最難攝的,一靜下來,妄想就來了。因爲動慣了,不靜下來還不知道,有時候心亂,還不知道,靜下來後就容易看見。這是什麼緣故?因爲水清靜了,泥沙沈下來就看見了,水不清靜,就看不見泥沙,所以坐下來就看見了。妄念顛倒,很難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聞的辦法來抓攝六根,把妄想打斷、身心脕落,本來的佛性就顯現了。所以,加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見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時了,應該有所成就。爲什麼呢?因爲本來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複本來,就能見道。修了很多時,爲什麼還不行呢?就是因爲不如法。
第一種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說身體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擱下來,這樣修就不行。譬如燒飯,飯沒燒好就拿下來,冷一冷然後再燒,再拿下來,這飯就燒僵了。我們學法修行,猶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勁撐船,船就被水沖下來,所以斷斷續續修行不好。
第二種是沒有心念耳聞,耳朵沒有在聽,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這個事怎麼辦?那個事怎麼解決?”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斬不斷,斬不斷怎麼打得開本來呢?怎麼見得到本性呢?
第叁種重要原因是下坐時不觀照,忘記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懇懇,下坐後隨妄念轉,跟著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難做上。尤其是現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買的股票賺錢了吧,漲價了吧,跌價了吧,折本了吧。”顛顛倒倒地妄想,不觀照。用功需時時觀照,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覺知這能說、能見、能聞的是我的本性,不爲境轉才行。這些缺點不改進不能見道。
心地法門
修心中心法,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出聲念咒傷氣,默念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保護好。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裏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念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鍾十至十二次。念的時候,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裏過,不是有口無心的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裏發出來的咒音,聽得清清爽爽,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慧成道,因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最難攝。眼晴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于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裏跳出來。爲什麼呢?這是多生累劫的習氣,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于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住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有人說,“我們不修法不打坐沒有念頭,一修法打坐倒有念頭了,是不是修法修壞了,才有念頭?”不是。這是因爲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裏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用耳根靜聽念佛的聲音把妄念攝住,因爲心無二用,一心聽念佛,專注在佛號上,妄念就自然不動了。所以念佛要專注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阿彌陀佛”四字上,一個字一個字地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妄念攝住不動。同樣,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裏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加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裏,嘴裏念咒或佛號,腦子裏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的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爲的是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裏不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曆劫的患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
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著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裏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討厭它、壓製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製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製法。念頭來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時,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即是妄心。相對的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時,一切相對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爲烏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虛空也粉碎,其實不虛的天真本性才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心中心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這不要怕,這是法力。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汙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理悟還得親證
修法,看襌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沒有多大用處。因爲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擋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才有力量。見到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法身雖無相可見,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
《禅淨密互融互通的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