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神的國度
真理是無形無相的,但卻無所不在的運行著。
一位真人,便是具有這種真理完全運行本能的人,此「人」非「人形」之人,但也可藉此「人形」之「人」而運行之真理的本能;此時的「人形」人即是化身佛,而此真理運行的本體即是法身佛;但是當化身佛住世時,佛即法報化叁身一體;若化身佛隨緣而謝時,唯有不可眼見、不可語言傳述的法身佛存在于真理的世界中,此時,化身佛的教化即轉爲報身佛;此乃法報化叁身住世的世間相耶!
法身常存,而報身隨緣變化,化身則隨緣示現;此中了無頭緒,
大腦的思惟無以推論,爲化導此土衆生的大腦虛幻法塵作用,乃有「道生一」的作用(即印度當中的Brahm「梵」轉化到Ishwar的過程);因真理之道而生出第一個有形有相的原始佛,或稱本初佛,即是普賢王如來或普賢菩薩,在印度便是濕婆神。
以此有爲之相,返源爲真理的無形,即須「破」;若以此「一」而生「二」,即是「住」;此住之相,印度即稱爲毗舍紐神;此毗舍紐神即是「住世佛」毗盧遮那佛;自此「二」而生「叁」,便是創造萬物之「梵天」。無論毗舍紐神也好,毗盧遮那佛也好,住世的目的皆在暢演真理的存在,並令一切衆生得以返源到「一」的普賢法界,而回歸到真理的純然世界中。
「叁」生萬物的梵天,被印度文化尊爲創造萬物的萬能主宰,乃至演化成希伯來的創造神,皆是梵天的本能作用,自是家族繁衍,筆墨難盡其涯,衆神羅列不可稱量。
而毗舍紐的弘法利生之演化,隨著時光的飛逝,在法滅之際,總有其化身示現;薄伽梵歌中的克利須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今日的印度文明也是以此爲主要的弘宗衍教第一宗師,此亦爲大乘佛教之中龍樹學說「中觀論派」的思想遞延痕迹。
而濕婆神的示現亦有迹可尋,其中的第二十八世轉世示現便是拉克魯希,亦即今日「拉克魯希大瑜伽派」的傳承始祖,其示現不在弘宗衍教,而在示現瑜伽行法的傳承,是故瑜伽行法宜譯爲「實踐派」,而非口傳敘說的教派,與中觀論派大異其趣!
吾宗乃賢首兼慈恩宗,正是賢首的中觀論派爲主,兼修慈恩的瑜伽行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