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使命
瑜伽行派流源來自彌勒、無著、世親的唯識,與龍樹的中觀論派,同時傳入中國,號稱大乘兩部。至如今龍樹爲八宗共祖而瑜伽行派卻銷聲匿迹,雖自宋以來瑜伽行法行于禅宗與密宗之間,卻因重行無義學之支撐,致使行法趨向于詭異之行。
禅宗是承載瑜伽行法的主要載體,卻以中國特有的文化而將瑜伽行法中的重要基因除卻,反以心法承載,忽略了心法運作過程中的一切必然過程,因而使得禅宗徒托空言,而瑜伽行走而向壁。 密法亦瑜伽行法之一宗,然所染之形式過重于民間信仰之象征而失其生命改造之意義。
今賢首兼慈恩宗的傳承,既秉承龍樹中觀論之義學于賢首宗下,亦兼秉彌勒以來瑜伽行之實踐禅觀于西天,誓必兩部並弘,「定慧等持、教觀雙舉」爲吾宗之道風。
然此道風非是名目酬對,亦非張揚自恃,而是秉承曆史使命,在一項承先啓後的偉大工程中實踐、兌現的曆史良知,是故,
融 義學與 禅觀 于賢首,
融 實踐與 理論 于賢首,
融 行法與教學體系于賢首,
融 中觀與 瑜伽行 于賢首,
多元而圓融無礙,是乃華嚴之富貴欤!
學佛修行必與瑜伽行相應,而「修行」即指必經一套過程而生一定之結果,此乃必然之因果現象;若無此一定之過程爲「因」,何以有一定之「結果」?而今之時人,皆以異想而成果,皆邪魔外道也!
吾宗爲承載曆史之使命,有重新厘訂教學體系、修學程式,使一切有心之行者,于菩提道上,有一明確而正確的指標以爲依循!此中,完整的道場製度,以及良好的教學環境是乃菩提道之載體也,諸如教學體系與修學程式,乃至心靈方程式等皆軟體也,可依禅師之手眼各出奇裁也!
我方道場既已承接兩宗傳承,其曆史使命即與五百年華藏工程相銜接,此五百年華藏工程已經不只是空口說白話的天方夜譚,而是已經肩負的曆史重任!至此,吾宗的曆史定位及角色已然明確,望我佛子勠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