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禅觀的入法界次第道
華嚴禅觀的叁段教學法是入法界次第的叁大區塊;于中每一區塊皆有理事圓融的次第行法,一一皆能圓滿而又相互銜接,茲分別說明于後:
第一屬前行部分,此一部分有二:
于理──
即人格養成教育,及正常的家庭與社會生活,乃至開始摸索真理的資糧道部分。
于事──
一、即五大人格性的矯正與勘訂。
二、即全家人學佛。
叁、即基礎佛法,包括華藏工程、基本教材、每周共修、聽經筆記
四、經考核及格,並由各分會推薦。
第二屬正授行法部分,此一部分除前述的理事圓融晶片之外,尚有整套的教學系統,即:
一、忍可灌頂:
經一至叁年的實修與勘訂,及格後,方可確認第一階破根本無明(即能泯除識性活動),而授二階灌頂。
二、行者灌頂:
即此第二階灌頂,亦須經一至叁年的實修與勘訂,此階及格,即能讓根性能量充分釋放,並能確認根性的存在;此時,可授以禅師團訓練。
叁、禅師團訓練有叁目標:
A. 行者必需能宣誓爲賢首宗的子孫!非但是「普賢行者」,更能堅守「無二念」之志。
B. 完成觀照工夫成禅士,兼行菩薩道爲禅佐;觀照根性!根性隨單一塵境之緣,而真心隨根性;此一工夫即觀照也!
C. 擴大能量!不但能「自知、自行」至觀照的程度,更須能知行者的工夫!若不能知同行善友的實踐工夫,又將如何確認實修與勘訂耶
!
四、進階灌頂:
此第叁階灌頂亦須一至叁年的實修與勘訂,目標即是「照住根性,令能所合一」,至此,已破我執無明及法執無明,並完成「四智」成就,是爲禅師之身份具足,方得受第四階灌頂。
五、高階(保衽)灌頂:
此乃第十信位之行法,目標即在「照見根性,能所雙泯」!能泯能所即「照見五蘊皆空而入法界」矣!
此正授行法中,除灌頂行法的傳授、加持、指導,每日的例行功課以外,每半年尚須有「禅七」,對于行者在定中的工程面,必須仔細的揀別與勘訂,真正的勘訂工夫即在禅七中的小參!故禅七之「小參」乃一人入室與師對談!若不能直指深參之處,即不及格!!故小參中的心理狀態必須有深參與緊守的實際工夫,否則,如何而能豁破無明殼矣
!
第叁屬妙行,妙行即法界之行,略稱即圓融道;法身之圓融道,約理而言,廣說如《大經》,略說如「大念佛章」,概說及「十大願王」。
約事則圓融道之金叁角,即:
一、對叁寶的具足信。
二、盡形壽奮進于菩薩道。
叁、一再的歸零功課。
法身的圓融道,其聖解脫之晶片將隨其菩薩道的奮進,而使容量一再擴大,以至于達到止于至善的目標。
若凡夫直接行圓融道,必須避諱「聚財」與「聚衆」,否則在缺乏「空性」的前提下,易入歧途!善者人天善道,惡者成魔成精,假佛之名而行詐騙之實,乃叁惡道之無間業也!若避此忌,則報盡必生淨土。「十大願王」長行文終言:「若有人聞此願王,命終生極樂」即指此也!非指妙行圓融道之攸遊法界之屬!
故妙行之圓融道不在華嚴禅觀的入法界次第道中,概屬「已入法界」!禅觀中的入法界次第道,唯論入法界之因由,而非入法界後之所行也!故重點即在正法之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