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很多的習氣要先放下

  很多的習氣要先放下

  用心的方法你要懂得!

  很多的習氣要先放下,

  直接由「心」上,去成就它……

  ..................

  我們這樣一天一天的,就要進入狀況了。在禅法中修行,這些規矩先學好;規矩學不好,那到處都錯。不是禮貌多就好,在禅堂太多的禮貌都是犯規矩的。進入禅堂,就是要找到心法,用心的方法你要懂得!我們在禅法中,直接由「心」上,就是要去成就它,很多的習氣要先放下。這一會,我們訓練的就是「觀心法門」。你要懂得「心」是怎麼起作用的?要看得清清楚楚。在外面,狂禅、狂慧很多。有些人信心不足,種種的禮儀也很多。來到這裏面,我們這「基本的架構」一框下去,你全部都要除掉!在這個禅堂裏,有事發問,一舉手馬上就講。你不要在那邊「阿彌陀佛!請師父慈悲開示…」沒有這些東西。你一舉手,有什麼話你就講;叁言兩語,棒喝就到,如果還有那麼多的禮節,要怎麼用功啊?這個地方不講繁文缛節,只講真理,沒有文化的那些雜染。那麼,心的運作是什麼狀況你才能夠很清楚的把它呈現出來;你才能夠針對「心的運作」來破除它。在整個禅修過程當中,有幾個階段需要仔細的去掌握它。這個全程的運作有叁大階段,我們叫作「叁玄」。每一個階段又有叁個步驟、叁個工程。我們在修學以及訓練的過程當中所用的,完全是按照「心的運作」來說明。

  現在,還是分兩個層面來說明:

  一個是技術面,

  一個是工程面。

  技術面很簡單,徹頭徹尾就是「提疑情」,也就是我們傳統所講的「參話頭」。「疑情要怎麼産生」是我們現在第一階段要訓練的。你參「念佛是誰?」可以;參「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也可以。你進入佛堂,聽人家講「佛法很好」;進入禅堂,只聽人家講「念佛是誰」。「奇怪!就是我在念,還有誰?」想要一探究竟而來,那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守住,要把這一個聽來的「念佛是誰」轉化成你內在的一個生命因素,那你才有可能參話頭。要把這個「念佛是誰」成爲你起心動念之前的「那個引導者」。在「話」還沒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那個」,才叫作「話頭」。「參話頭」本身不是很高明的東西。你從心念的産生以及消滅的過程,來看「生、住、異、滅」!「話頭」就是「住」,它只是「存在」。只是,一般人都停留在心的作用上,而沒有了解到心的存在。當「作用」要起的時候,你要先看到「存在」!這是一個很高明的修行法,但是,還有更高明的再上一「頭」。我們整個過程,先把這個核心確定下來,現在,首先就是要掃除我們每一個人存在內心的心念。

  你不要太過于自信!信心是要有,沒有信心,你不能成就;可是,不要因爲信心,而産生慢心!尤其學禅法的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