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心即歇當下即是!
禅堂裏,有這麼多的規矩。
不是在這個規矩當中百般計較,
而是要在這個規矩當中──放下我執!
……………
在北傳佛教的大乘禅法當中,弊端很多,不是沒有;狂禅、狂慧很多,不是沒有。有的仗勢著「我一句該五教,那就夠了,什麼禮儀、什麼規矩,都可免了!」是沒有錯,但是,你一萬句也該不到一教,不要說一句該五教,你憑什麼呢?這不是口頭之見的問題,是你的真參實修問題,所以,一定要踏踏實實的來。
祖師大德能夠「一喝該五教」沒有錯,輪到我們,千言萬語也摸不著邊。所以,那一種狂傲的慢心必需要放下來。對這些有智慧、有自信,語言文字弄得很通達的人,那麼──狂心即歇,當下即是。你狂心不歇,一無是處!
所以,在禅堂裏,有這麼多的規矩。不是在這個規矩當中百般計較,而是要在這個規矩當中──放下我執!該要有的必須要有,不准有的就是不准有!沒有「爲什麼」,也不要追究「爲什麼」。
這些儀式都是文化、都是相,都可以改;但是,在眼前、在當下,你就必須如此!接受規範、接受指導,那我們才能重新來過。假如,你在這裏沒有辦法這樣進行的話,你自己就弄了一套,那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是「我執放不下」!!
所以,在這修行訓練的過程當中,先放下一切自己內在、內心裏頭所預設的那些目標、那些看法、那些想法,重新來接受規範。
這裏規定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應該怎麼站,你就怎麼站;要求怎麼跑,你就怎麼跑;這是全方位的。它不像一般靜坐中心:一進來,坐兩個小時,大家都如如不動,我這樣出去,功夫就很高了。 ……
這沒有功夫啦,功夫不在這裏!
我們透過技術面──提起疑情、參話頭,技術就只有這麼簡單。
透過這疑情,那你要去觀照:
心念的産生是怎麼來的?
心念的存在是什麼個狀況?
心念的作用又是怎麼作用?
心念作用以後它怎麼消失的? ……
這就是「生、住、異、滅」的四個階段。
我們在做這種訓練的時候,不是我講的這麼簡單啦…… 我講的是這樣子,與你毫不相幹啊!
我們是要從自己內心的那一點去看看,你到底看到什麼?發脾氣、緊張,或者是恐懼
那都只是作用而已!我在講話,是作用;我在走路、行進,那也是作用。你看到的是「我的心在指導我的腳在走路」──那只是作用。
你就算能夠看到,只是「作用」而已。你要知道「心」原來是「存在」的,它才會指揮你的腳走路,它才能引導、指揮你的意根,去作思想、去作考慮。而那個考慮、那個思考,它本身也是作用!那麼,你能不能夠看到「存在」!
──那就是話頭、就是話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