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那個下手處
不要推理、不要想象,直接、直接就看著──
我坐在這裏,酸怎麼來的?麻怎麼來的?痛怎麼來的?
…………
所以,這一個心靈工程是相當微細的,它不是口頭上那邊爭執的。
你要看得到「心念在作用的時候,
它的存在在哪裏?
是什麼個樣子?」
你能夠掌握到這一點,才有辦法了脫;不能掌握到這一點,是不能了脫的。今天,大家到這裏來的目的,最起碼要參破這個話頭。
當你達到這個目標,掌握住話頭了,再針對「話頭怎麼來的、怎麼産生的?」繼續深究,你才有可能再做超越。
假如這一點做不到,那我們進禅堂做什麼?不是要在這裏訓練大家坐得端端正正就好,那到國民禮儀學校去訓練就可以了。我們在這裏訓練的是我們的「心」,它是怎麼的活動?你要能夠掌握得住!
然後,你會導引它,使它走向它應該走的地方,而不要走到錯誤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那就是貪、瞋、癡、慢、疑;正確的地方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要是你看不清楚,你就沒有辦法導引它,你只會在語言、文字和知解上去下功夫,那不是佛法!
所以,佛法的功夫在這裏訓練,我們從這裏下手。你坐在這裏不要再問什麼,也不要再想什麼,你慢慢的去感受「腳在動、手在動,皮在癢要不要抓?」這些個一點一滴,自己要去感受它。
坐是坐在那裏,看似都不動……
呃!腳姆指和腳指頭,在那邊擦來擦去,你都不知道,那還算什麼?
不是蓋著布人家沒看到,香板打不到;你的一點一滴啊,自己都要很清楚的覺照到。
不要去推理、不要去想象,直接──
直接就看著「我坐在這裏,
酸怎麼來?
麻怎麼來?
痛怎麼來?」
從自己色身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
自己把自己仔細的來過一次,看個清楚!
六塵境界它的存在、它的作用,都受到心的指揮。
「心是個什麼樣子?」到底心是個什麼樣的面貌?
我們這叁個月當中,會跟你作很清楚的交代!
但是,你現在就必須開始著手,否則,跟你講什麼叫「心」啊,那你就只有那個字浮在眼前而已;講到心的作用,那你就知道心的作用,那「心的作用是什麼?」你又不知道、感受不到了,那不行的。
要是你能夠掌握到心的作用,那就神通廣大了!
只是,現在我們都掌握不到,你是怎麼搖搖晃晃的,自己也不知道。
對一個行者來講,
任何的一舉一動,
都相當的重要,
要觀照得很清楚。
所以,我們首先向大家提出來──放下我們既有的知見,不要自己任意的設定一個標准、追求一個答案。
進到這個地方來,大家來用功,沒有錯!
但是,目前、現在,你不要急著想「我要證阿羅漢」,也先不要去想「我要成佛、我要成佛!」
不是不能證阿羅漢、不能成佛;我們自己要能夠知道,眼前的重點是──要「找到那個法門,找到那個下手處。」
這是進入禅堂以來,第一個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