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念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福報
普光 整理
藥師琉璃光如來第十二大願雲: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
若聞我名,專念受持,
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
華鬘、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
如來果地功德的給予
◎ 因爲持真言、經典、名號的利益,都是果德的給予,可以使我們豁破無明,成就佛道,況且其它的種種聖教的聖位,包括四十一個菩薩次地,包括聲聞的十果地位,乃至一切世間的善法。
◎ 淨土一法,包括《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回施,也是淨土一法所涵攝,是依圓、頓教所攝的,他是依解脫、解脫知見的直接回施發生的利益,非常規教化。
◎ 常規教化就是「難行,易信」,就像我們上學從育幼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依次向社會,這樣的過程大家都好理解,但是你說一個人沒有上過學,直接地到大學裏去當教授,當教授去了,大家沒有法理解,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沒有這樣的教化呢,過去是有的,佛教中決定有。有這一類的因緣,就有這一類的教化,因爲這是「難信之法」。
就是我們沒有種蘋果,怎麼能吃到蘋果呢,現在這個例子很簡單,其實是別人的給予,你沒有種蘋果,照樣可以吃蘋果。但是按常規的說法,我們不種蘋果就不能吃蘋果,種蘋果吃蘋果,自己通過辛勤地勞動,逐漸地培養得到自己的果實,這是「易信,難行』修行的常規路子,這是大家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路子,這是從歡喜、向往、信任的路子。
但是說吃蘋果,我們沒有種蘋果,直接來吃蘋果,這個地方很容易迷盲、不相信。這個果德的回施,就是沒有種蘋果,直接吃到蘋果,那是我們本來自己有的蘋果,你不知道罷了,通過父母來給予我們。
這個父母是誰?是佛,是我們的法身父母。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是我們的父母——法身父母。他們養育我們的法身,我們不假修持得以利益。這個地方呢,《圓覺經》就如是講,圓教的法門都有講。
◎ 藥師法門,亦如淨土法門,他是一個所謂果德回施之教。果德回施之教,不能依我們常規的心理覺受來驗證,後期的效果,是出乎人預料之外的。
◎ 我們說這個果地教的回施,就像媽媽給兒子拿蘋果是一樣的,父母通過很辛勤的因緣,種出蘋果來了,兒女呢,沒有種過,但是他們可以吃到蘋果,非借自己的勞作,而得到果德的享用,這在我們人間來說,看著是個很簡單的一個事情,但是現在人,對佛法若用這種因緣,就不願意理解。
--節錄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慈法法師)
--------------------------------------------------------------------------------
◎ 第十二大願是一種娛樂性的,純粹是給我們提供,使我們遠離煩惱,遠離逼迫的給予,這是順應俗地的給予。這個願望,其它佛很少發有這樣的願,這個願力針對性特強。
--節錄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慈法法師)
--------------------------------------------------------------------------------
◎ 此願願諸有情,得種種上妙衣服,及一切寶莊嚴具,而以衣服爲主,故標得妙衣服。願諸有情得衣服者,衣服有二種作用:
一、可遮避寒、暑、蚊、虻等侵襲,爲衛身 之工具;
二、衣以罩身,覆蔽醜陋,爲嚴飾之具。
若約廣義言之,則一切房舍器皿舟車等,凡是使身住行娛樂之具,皆攝屬之。
今貧無衣服者,非特無妙麗莊飾之衣服,即遮身衛體之衣服亦不能給,故爲蚊虻、寒熱晝夜逼惱。
但由佛之願力加被,聞佛名號,專念受持,則不唯得衛身衣服,亦得一切美麗莊嚴衣服。
又遂其願之所欲,獲得一切莊麗寶物。所謂『富潤屋,德潤身』,故一切房舍器具,皆成寶莊嚴具。
華鬘,即結花成串懸挂者。塗香,即香水等。
鼓樂,即音樂。
衆伎,蓋既得上妙衣服,須有嚴身衆具,力配嚴飾;
又因房舍等莊嚴故,而作種種倡伎歌舞,娛樂人生,隨意所欲,遊嬉自在。
如是、依藥師之願力,使衆生得衣食豐 富,受用莊嚴,則現實人生之社會,即可以優美化,藝術化;較之東方之琉璃與西方之極樂,不遠矣。
--節錄自:藥師本願經講記(太虛大師講述)
--------------------------------------------------------------------------------
◎ 藥師琉璃光如來一定也經過這種貧窮困苦,所以他就發願,願意解除一切衆生的貧窮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願」就說,
「願我來世」:我發願等到我來生,
「得菩提時」:我成佛的那時候,
「若諸有情」:所以世間一切有情,不論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種民族,都包括在內。
「貧無衣服」:貧窮沒有衣服穿,當然也就沒有飯吃了。前邊那是沒有飯吃,還沒到沒有衣服穿的時候,現在連衣服也沒有了。既沒有飯吃,又沒有衣服穿,所以貧無衣服。
「蚊虻寒熱」:有蚊蟲,又有這種其它咬人的蟲蟻之類。寒熱,天冷的時候,沒有衣服禦寒;天熱的時候,沒有衣服來遮暑。
「晝夜逼惱」:白天晚間都是這樣地煎逼苦惱,不能解決這個沒有衣服穿的問題。
「得聞我名」:那麼他若能聽見我這個佛的名號的話,
「專念受持」:主要是在這一句,要「專念受持」;不是光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你也不受持、不專念。專就是專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受是受之于心,持是持之于身,也就是念茲在茲的,朝于斯、夕于斯,常常專一其心來用功,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如其所好」:那麼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滿願,遂心如意了,你想什麼就得到什麼。
「即得種種」:就得到種種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
「亦得一切」:不單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寶莊嚴具」:用七寶所造成的這種種的玩具,你所歡喜的都得到了。
那麼這種東西是什麼呢?就譬如「華鬘塗香」:
華鬘,就是用花做的一個環——花環,是用來莊嚴的。這種花環是用七寶所造成的——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來莊嚴的。
塗香,就是最名貴的一種香,以它來供養佛。
「鼓樂」:或者種種的音樂,「衆伎」:種種的技能。
「隨心所玩」:心裏所歡喜要玩的這種陳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滿足」:
求什麼得到什麼,遂心滿願,不會求不到的。
--節錄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
◎ 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願,希望他將來成佛時,使一切貧苦有情,都能得種種美妙的衣服、裝飾品,及娛樂用具。
「若諸有情」,因爲「貧」窮困難,「無衣服」穿,也沒有被褥帳子,爲「蚊虻」所苦;冷天無衣禦「寒」,「熱」天無衣遮體。這樣的「晝夜逼惱」,不勝其苦。藥師如來悲愍衆生,願使這一切苦惱有情,得到安樂,所以說:
「若聞我」藥師如來的「名」號,「專」心稱「念」,如法「受持」,那末承藥師本願功德與威神力,即能「如其」內心「所好」,高興得什麼,「即得」什麼──長的、短的、厚的、薄的,「種種」高貴的「上妙衣服」。
同時,「亦」能「得一切寶莊嚴具」,如首飾、寶石、古董、花瓶等類;還有「花鬘、塗香」,這都是屬于嚴飾身體的東西。
此外,還有「鼓樂」──音樂,「衆伎」──娛樂所用各樣器具。
總之,「隨」貧苦衆生的「心」意所愛好「玩」賞的,藥師如來「皆」能「令」他得到「滿足」。
--節錄自:藥師經講記(印順法師)
--------------------------------------------------------------------------------
◎ 衣服不止可以衛體遮羞,還可以禦寒避暑,保護肌膚,避免寒暑或蚊蟲的侵襲;是以衣服,亦是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護身之物。
時至今日,人的衣服不但講究華麗美觀,還求款式新潮怪異,富貴的人,一件衣服,每以萬元計,可是貧窮人家,往往衣不蔽體,即使是粗衣舊服,亦無以自給。
藥師如來爲照顧此類貧苦群衆,因中行菩薩道時,發願將來成佛,若有貧窮衆生,缺乏衣服,飽受蚊蟲侵襲,或被寒暑逼迫惱害,如果得聞藥師佛的名號,又能專心稱念,如法「受持」,自然獲得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威神之力加被,即能「如其」心中「所好」,隨意「即得上妙衣服」。
同時「亦得一切寶莊嚴具」,例如:寶石,鑽石,鑽戒,項鏈等首飾之類。
…
《專念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福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