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藥師法門與解脫生命的關系(胡淨豐)▪P2

  ..續本文上一頁方面:一是外在方面;二是內在方面。外在層面,也就是我們通過皈信藥師琉璃光如來,如法供養,如法修行,得到藥師會上佛菩薩加持、保佑。因爲佛菩薩具有無限慈悲誓願,能夠對一切衆生生起慈悲心,願意去幫助他解除痛苦,成就「消災除難,離苦得樂,福壽康甯,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爲饒益」的生前利益。

  

  在這裏,藥師法不僅開顯了聽聞藥師佛名號的種種利益,以及專念受持,如法供養,消災延壽,隨所樂求,一切皆遂的方法。特別之處還開示了十二護法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的方法,藥師經中十二護法神將于佛前發願說: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複解結。

  

  從內在方面,對于一個學佛者生命的意義有多大?人的價值有多大?成佛的意義有多大生命的價值意義就有多大。每個人生命內在都潛藏佛菩薩品質,成佛是盡未來際究意的解脫,解脫煩惱,解脫痛苦,盡未來際去利益一切衆生。藥師法更是引導成佛的大乘法門,在藥師佛十二大願裏,許下了「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的大願,把希望衆生都能成佛作爲第一大願,並且經中屢屢提及令各有情:「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速得圓滿」等。

  

  並且還慈心切切提到對修行中出現偏差衆生的救脫:如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權設各種方便憫護菩提路上修行人,期待衆生直至成佛。

  

  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修持藥師法門如此殊勝。然而不論你想要消災納福生得自在,還是想死生相托死的安然,甚至想究竟解脫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都要至誠皈依,如教奉行。特別是以臨終狀況來看,你必須對藥師佛有深切信願,平時持名念咒心念純熟,才能有把握。

  

  平時的修持要到什麼程度死時才有把握呢?如果是禅宗的要求,不僅要對自己坐上修行能把握、坐下修行能把握,生病時也要能把握,睡夢中也要能作得了主,那死時就比較有把握了。談何容易?

  

  一位大德對一群求法心切要求開顯甚深法義的在家居士說:「你們真的真心求法?真的想解脫?我看你們未必如此吧?一個個日子都過的不錯啊,大多不愁吃不愁穿,現在學了佛,心態更好更自在了,舍得解脫嗎?」嗨,這就是時下通病啊,法無處不在啊,有幾個真正想身體力行?學法爲了什麼?爲了生時的一點安祥自在也是不錯啊,可是佛陀示現世間演法49年真實法義究竟是什麼?解脫之法真實存在,問題在于你是否是可堪受用的大丈夫?能否履淨法界心無障礙?能否永出叁界心無怯弱?如有一日佛陀在你面前撚花一笑,有幾個敢坦然印心一笑,更何況如果會錯義呢?

  

  

  好在佛陀甚深慈悲,權設種種方便接引衆生,開演淨土化城,特別是開顯了對末法衆生尤爲對機受用的諸佛甚深行處---藥師法門,藥師佛用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引領衆生直至成佛,對種種有情施設方便慈悲憫護:對種種病苦者;對貧窮多苦者;對厭離女身者;對王法所錄者;對爲求食故造諸惡業者;對貧無衣服者;對不識善惡惟懷貪吝者;對在如來受諸學處者:對悭貪嫉妒者;對惱亂自他者;對能受持八分齋戒者,對種種國難、九橫死等…對因不同業障導致不同「病患」衆生都慈悲救護,引領衆生直至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面對如此衆生大慈父,怎不叫人由衷升起皈依求度之心?

  

  談起修行,法不在繁複奇特,關鍵在深心力行,引領我們修藥師法的忠明法師,本身也不好講高深理論,比較注重實修和真實受用,當時只簡單交代衆弟子先完成頂禮藥師佛十萬拜,持藥師佛聖號十萬遍和十萬藥師咒,積累修行資糧,考驗修法信心,過關者再授藥師法門。當時我一想好象和密宗前行差不多,沒有多大介意,何況覺得一個人如果此生能認真學佛,宿世也應該是與佛法接下善緣,待因緣成熟自會有良師指點,如此機械項目作起來未免有點刻意了。

  

  沒想到一路行來,如果說修行上有一些受益,反觀來路,一開始不甚注重的禮佛,誦經和持咒卻在修行路上對我産生至大影響。有時和師兄交流學佛心得時,也實實在在地說,如果說我在修行藥師法上有一點進步的話,那也是老老實實按師父所說如實行而已。在這裏回顧一下心路曆程,雖然我現在修行尚淺,只是剛站在藥師法的修行大門上認了一個路而已,但我還是誠心和剛進入佛法大門或已行在前面的道友們分享一下心得。

  

  首先,對于禮拜諸佛這點上我是有較多感觸的,同時現在有較多文化程度較高的學佛者,不太了解禮佛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基本上比較忽略這一環節。我也是從一開始的不甚了解和疏于行動,到後來修習路上自然而然回歸到禮佛修行。爲什麼呢?我在修學藥師法門上有一點特殊感受,因爲我之前接觸了很多大乘經典,對即心即佛,對禅宗大德都倍生敬仰,修學佛法時偏好從禅定入手。

  

  而我剛開始習定時,居然只憑對藥師佛的信願力在無人指導下,所觀想的藥師佛竟然在我身上放出金光,把我整個人照沒了,我楞了一下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在真正修習時才發現,對于在家居士,大多不能像出家師父那樣叁業清淨,心少執著地習定,經常會由于煩惱習氣業障現前,反反複覆地折騰,通常是剛開始信願清淨,自覺狀態不錯,可是當你「功夫」有點提高時,心細一些,對外界和煩惱敏感度也增加,習氣和以前在粗重煩惱下沒有覺察的貪嗔癡慢疑習性就反複折騰,學佛和習定其實是個艱辛的心理清理改造曆程,沒法不面對自己的業力,習氣而修學能有進步的,不面對無明和執著學佛也不得力。

  

  尤其是大多在家居士沒有系統了解佛法,沒有對佛法和禅定培養起正確知見,究竟爲什麼而學禅定沒有正確思維,也出現一些偏差。有一段時間,我有點怕碰到學佛道友,爲什麼呢?佛味太強,爲人處事不一定比沒學佛的朋友真誠坦蕩,卻以佛法在人群中劃出一道界限,這還好,怕的是用自己總結出的一套佛法標准評判別人:我對修學禅定的在家居士心裏也有幾分疑惑,有些在人群裏是索離孤獨的,對離開作上清淨面對人群不知如何圓融相處;有的是玩神通覺受的(就是不知道那神通是什麼?),把禅修搞得像奇門遁甲;有的是還沒摸著禅定的門,但是認爲學了禅定就比其它學佛者好,一付以禅禦法的自得像;很難碰到真正具緣有良師與好的修行方法和理論指導,或其它因緣具足入得了門認真修的。

  

  我檢查一下自己,大概是屬于帶著諸多問題看熱鬧混好玩的。其實確實是存在很多亂相的。當時在修學禅定,面對各種亂相希望自己菩提道上不要偏離,同時煩惱習氣現前而我又無對治方法時,我有一段時間幹脆拋開禅定,什麼都不想,專心禮佛。

  

  很快發現通過禮佛反而對我念佛和禅定有很大幫助。在禮佛時內心是開放的、虔誠的、沒有抗拒、僵硬與封閉,完全是柔軟的,在這種狀態下,我更容易體味到用一種放松專一的心意去觀想藥師佛,同時也發現通過禮佛我也掌握了持念佛號和持咒的技巧:身心柔軟專一安住于藥師佛的功德相好中一心稱念佛名,其實後來發現法法皆通,無論是禮佛、持咒稱念佛名、或是誦經都是禅定,安住于正見,心不與煩惱外境相和合,不是禅定是什麼?

  

  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不過禅定確是更寬廣、層次地接近了解實相。長期堅持禮佛對我修學藥師定一直都有良好幫助。恰在此時我碰到普慧師,她師從禅門,在師父授意下詳細分析禮佛的意義,我與此獲益不少,現介紹一下她的論點與大家分享,其實終其一生,單修虔誠禮佛也能成就的。關于禮佛,《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中是這麼說的:「佛言:離垢慧,善哉善哉!汝多悲愍,饒益安樂一切人天。當善谛聽,爲汝解說。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于佛所起禮敬者,先應發願,作如是言:我今至心頂禮十方諸佛,普入一切諸勝法中。我今五輪于佛作禮,爲斷五道,離于五蓋。願諸衆生,常得安住,無壞五通,具足五眼。願我右膝著地之時,令諸衆生,得正覺道。願我左膝著地之時,令諸衆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正覺道中。願我右手著地之時,猶如世尊坐金剛座,右手指地,震動現瑞,證大菩提;今我亦爾,共諸衆生,同證覺道。願我左手著地之時,令諸外道難調伏者,以四攝法而攝取之,令入正法。願我首頂著地之時,令諸衆生,離驕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離垢慧,是爲五輪作禮之相。」

  

  禮佛的修行意義在于:

  

  1、感恩懷念因佛陀于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開悟,于恒河兩岸說法四十九年,從般若正覺海中流出了佛法的甘露。由于佛陀,佛法流傳了二千多年,我們才能夠接觸到佛法,因此我們要感恩佛陀爲我們開啓了智能。爲了表示尊重,用拜佛來表示對佛陀即一切諸佛菩薩的尊重與感恩。

  

  2、見賢思齊佛陀在人間以人示現成佛,爲我們示現了從人成佛的過程,我們也有機會像佛陀一樣有成佛的可能性與希望,成佛並不是與我們無緣無份,因此要發心象佛陀一樣成佛,做到與佛一樣。

  

  3、藉事顯理佛無形相,而無所不相。通過禮拜佛陀,通過外在的形式,虔誠專一安住于佛的福慧圓滿德相裏,其實就是借由諸佛菩薩的圓滿福德智能來修正自己,修正內心開顯本具佛性,因爲衆生皆具佛性,佛與我們平等,我們禮拜諸佛菩薩,通過外在的形式來表現內心,因此這叫籍事顯理。4,隨順實相拜是趨向的意思,佛代表覺悟。拜佛就是趨向隨順覺悟,趨向于真理。而真正趨入禮佛實相時就如入華嚴境界: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諸佛影現中; 我今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

  

  同時拜佛還有以下的功用:

  1、降伏我慢

  2、忏悔業障

  3、減少雜念

  4、培養毅力、恒心、韌性 ,鍛練身體,

  5、氣血下沈,藏精氣于腿肚之間,避免虛火上升,因腎虛的人,虛火上升,淫心極重,清淨梵行,叁管齊下、對治煩燥,解除壓迫,有助于修定。

  

  所以禮拜藥師佛是修學藥師法的基石,貪嗔癡慢疑是衆生的通病,禮佛正好對治由此的煩惱,你修學藥師法想走得多遠?修行得不得力,臨終能否一心憶念藥師佛?那看你能否從心裏升起至誠皈依的信願?能否不帶疑惑安住于藥師佛圓滿福德裏?能否修正內心集習和障礙與藥師佛相應?能否相信自己本具的佛性開顯與藥師佛無二的琉璃慧光,照開叁業及煩惱于「一切法無不自在、趣佛所行入無依處」?

  

  對真正修持修持者來說,禮佛不是爲了完成數量,是爲了清淨身心與實相相應,盲目地爲完成禮佛數量而禮佛,可能只能算是一種禮佛「柔體操」,當然功用是一定有,不過禮佛時心量能放得多大,修行就能走得多遠。叁界唯心,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同時修持藥師法門切忌心急,修行終其一生的用功。

  

  修學藥師法的另一個基石是念誦藥師經,這也算是禮拜藥師佛的前行和基礎。《藥師經》漢譯有五種,依其譯出時間之先後爲:

  

  東晉帛屍梨密多羅譯本,劉宋慧簡譯本(已佚),隋代達磨笈多譯本,唐代玄奘譯本,唐代義淨譯本。一般最通行者爲玄奘譯本。此經由數字遊學古印度,學貫叁藏的曠世高僧累累譯出,對于其真僞之說是無需再考證的。

  

  古代各家疏注如下:藥師經疏一卷,唐窺基撰。藥師經镫焰一卷,淨挺撰。藥師經直解一卷,靈耀撰,附梵文神咒。藥師經古迹二卷,新羅太賢撰。藥師經鈔二卷,善珠撰。藥師經篡解四卷,亮汰撰。近代許多高僧大德如太虛大師、弘一大師,當代大德南懷瑾老師,吳信如老師等,對藥師經和修行法門都有講釋,密宗許多大德對于藥師法門也有許多精僻誠懇的論述,如因緣具足,不妨顯密經論都找來看看。

  

  以上點滴所得與衆師兄弟分享,祈願藥師琉璃光如來護佑大家道業精進,修持自在。

  

  

《淺談藥師法門與解脫生命的關系(胡淨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