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面:一是外在方面;二是内在方面。外在层面,也就是我们通过皈信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法供养,如法修行,得到药师会上佛菩萨加持、保佑。因为佛菩萨具有无限慈悲誓愿,能够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愿意去帮助他解除痛苦,成就「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的生前利益。
在这里,药师法不仅开显了听闻药师佛名号的种种利益,以及专念受持,如法供养,消灾延寿,随所乐求,一切皆遂的方法。特别之处还开示了十二护法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的方法,药师经中十二护法神将于佛前发愿说: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复解结。
从内在方面,对于一个学佛者生命的意义有多大?人的价值有多大?成佛的意义有多大生命的价值意义就有多大。每个人生命内在都潜藏佛菩萨品质,成佛是尽未来际究意的解脱,解脱烦恼,解脱痛苦,尽未来际去利益一切众生。药师法更是引导成佛的大乘法门,在药师佛十二大愿里,许下了「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的大愿,把希望众生都能成佛作为第一大愿,并且经中屡屡提及令各有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得圆满」等。
并且还慈心切切提到对修行中出现偏差众生的救脱:如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权设各种方便悯护菩提路上修行人,期待众生直至成佛。
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修持药师法门如此殊胜。然而不论你想要消灾纳福生得自在,还是想死生相托死的安然,甚至想究竟解脱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都要至诚皈依,如教奉行。特别是以临终状况来看,你必须对药师佛有深切信愿,平时持名念咒心念纯熟,才能有把握。
平时的修持要到什么程度死时才有把握呢?如果是禅宗的要求,不仅要对自己坐上修行能把握、坐下修行能把握,生病时也要能把握,睡梦中也要能作得了主,那死时就比较有把握了。谈何容易?
一位大德对一群求法心切要求开显甚深法义的在家居士说:「你们真的真心求法?真的想解脱?我看你们未必如此吧?一个个日子都过的不错啊,大多不愁吃不愁穿,现在学了佛,心态更好更自在了,舍得解脱吗?」嗨,这就是时下通病啊,法无处不在啊,有几个真正想身体力行?学法为了什么?为了生时的一点安祥自在也是不错啊,可是佛陀示现世间演法49年真实法义究竟是什么?解脱之法真实存在,问题在于你是否是可堪受用的大丈夫?能否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能否永出三界心无怯弱?如有一日佛陀在你面前捻花一笑,有几个敢坦然印心一笑,更何况如果会错义呢?
好在佛陀甚深慈悲,权设种种方便接引众生,开演净土化城,特别是开显了对末法众生尤为对机受用的诸佛甚深行处---药师法门,药师佛用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引领众生直至成佛,对种种有情施设方便慈悲悯护:对种种病苦者;对贫穷多苦者;对厌离女身者;对王法所录者;对为求食故造诸恶业者;对贫无衣服者;对不识善恶惟怀贪吝者;对在如来受诸学处者:对悭贪嫉妒者;对恼乱自他者;对能受持八分斋戒者,对种种国难、九横死等…对因不同业障导致不同「病患」众生都慈悲救护,引领众生直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面对如此众生大慈父,怎不叫人由衷升起皈依求度之心?
谈起修行,法不在繁复奇特,关键在深心力行,引领我们修药师法的忠明法师,本身也不好讲高深理论,比较注重实修和真实受用,当时只简单交代众弟子先完成顶礼药师佛十万拜,持药师佛圣号十万遍和十万药师咒,积累修行资粮,考验修法信心,过关者再授药师法门。当时我一想好象和密宗前行差不多,没有多大介意,何况觉得一个人如果此生能认真学佛,宿世也应该是与佛法接下善缘,待因缘成熟自会有良师指点,如此机械项目作起来未免有点刻意了。
没想到一路行来,如果说修行上有一些受益,反观来路,一开始不甚注重的礼佛,诵经和持咒却在修行路上对我产生至大影响。有时和师兄交流学佛心得时,也实实在在地说,如果说我在修行药师法上有一点进步的话,那也是老老实实按师父所说如实行而已。在这里回顾一下心路历程,虽然我现在修行尚浅,只是刚站在药师法的修行大门上认了一个路而已,但我还是诚心和刚进入佛法大门或已行在前面的道友们分享一下心得。
首先,对于礼拜诸佛这点上我是有较多感触的,同时现在有较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学佛者,不太了解礼佛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基本上比较忽略这一环节。我也是从一开始的不甚了解和疏于行动,到后来修习路上自然而然回归到礼佛修行。为什么呢?我在修学药师法门上有一点特殊感受,因为我之前接触了很多大乘经典,对即心即佛,对禅宗大德都倍生敬仰,修学佛法时偏好从禅定入手。
而我刚开始习定时,居然只凭对药师佛的信愿力在无人指导下,所观想的药师佛竟然在我身上放出金光,把我整个人照没了,我楞了一下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真正修习时才发现,对于在家居士,大多不能像出家师父那样三业清净,心少执着地习定,经常会由于烦恼习气业障现前,反反复覆地折腾,通常是刚开始信愿清净,自觉状态不错,可是当你「功夫」有点提高时,心细一些,对外界和烦恼敏感度也增加,习气和以前在粗重烦恼下没有觉察的贪嗔痴慢疑习性就反复折腾,学佛和习定其实是个艰辛的心理清理改造历程,没法不面对自己的业力,习气而修学能有进步的,不面对无明和执着学佛也不得力。
尤其是大多在家居士没有系统了解佛法,没有对佛法和禅定培养起正确知见,究竟为什么而学禅定没有正确思维,也出现一些偏差。有一段时间,我有点怕碰到学佛道友,为什么呢?佛味太强,为人处事不一定比没学佛的朋友真诚坦荡,却以佛法在人群中划出一道界限,这还好,怕的是用自己总结出的一套佛法标准评判别人:我对修学禅定的在家居士心里也有几分疑惑,有些在人群里是索离孤独的,对离开作上清净面对人群不知如何圆融相处;有的是玩神通觉受的(就是不知道那神通是什么?),把禅修搞得像奇门遁甲;有的是还没摸着禅定的门,但是认为学了禅定就比其它学佛者好,一付以禅御法的自得像;很难碰到真正具缘有良师与好的修行方法和理论指导,或其它因缘具足入得了门认真修的。
我检查一下自己,大概是属于带着诸多问题看热闹混好玩的。其实确实是存在很多乱相的。当时在修学禅定,面对各种乱相希望自己菩提道上不要偏离,同时烦恼习气现前而我又无对治方法时,我有一段时间干脆拋开禅定,什么都不想,专心礼佛。
很快发现通过礼佛反而对我念佛和禅定有很大帮助。在礼佛时内心是开放的、虔诚的、没有抗拒、僵硬与封闭,完全是柔软的,在这种状态下,我更容易体味到用一种放松专一的心意去观想药师佛,同时也发现通过礼佛我也掌握了持念佛号和持咒的技巧:身心柔软专一安住于药师佛的功德相好中一心称念佛名,其实后来发现法法皆通,无论是礼佛、持咒称念佛名、或是诵经都是禅定,安住于正见,心不与烦恼外境相和合,不是禅定是什么?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过禅定确是更宽广、层次地接近了解实相。长期坚持礼佛对我修学药师定一直都有良好帮助。恰在此时我碰到普慧师,她师从禅门,在师父授意下详细分析礼佛的意义,我与此获益不少,现介绍一下她的论点与大家分享,其实终其一生,单修虔诚礼佛也能成就的。关于礼佛,《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中是这么说的:「佛言:离垢慧,善哉善哉!汝多悲愍,饶益安乐一切人天。当善谛听,为汝解说。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于佛所起礼敬者,先应发愿,作如是言:我今至心顶礼十方诸佛,普入一切诸胜法中。我今五轮于佛作礼,为断五道,离于五盖。愿诸众生,常得安住,无坏五通,具足五眼。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愿我右手着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右手指地,震动现瑞,证大菩提;今我亦尔,共诸众生,同证觉道。愿我左手着地之时,令诸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法。愿我首顶着地之时,令诸众生,离骄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离垢慧,是为五轮作礼之相。」
礼佛的修行意义在于:
1、感恩怀念因佛陀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开悟,于恒河两岸说法四十九年,从般若正觉海中流出了佛法的甘露。由于佛陀,佛法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们才能够接触到佛法,因此我们要感恩佛陀为我们开启了智能。为了表示尊重,用拜佛来表示对佛陀即一切诸佛菩萨的尊重与感恩。
2、见贤思齐佛陀在人间以人示现成佛,为我们示现了从人成佛的过程,我们也有机会像佛陀一样有成佛的可能性与希望,成佛并不是与我们无缘无份,因此要发心象佛陀一样成佛,做到与佛一样。
3、藉事显理佛无形相,而无所不相。通过礼拜佛陀,通过外在的形式,虔诚专一安住于佛的福慧圆满德相里,其实就是借由诸佛菩萨的圆满福德智能来修正自己,修正内心开显本具佛性,因为众生皆具佛性,佛与我们平等,我们礼拜诸佛菩萨,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现内心,因此这叫籍事显理。4,随顺实相拜是趋向的意思,佛代表觉悟。拜佛就是趋向随顺觉悟,趋向于真理。而真正趋入礼佛实相时就如入华严境界: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一切诸佛影现中; 我今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同时拜佛还有以下的功用:
1、降伏我慢
2、忏悔业障
3、减少杂念
4、培养毅力、恒心、韧性 ,锻练身体,
5、气血下沉,藏精气于腿肚之间,避免虚火上升,因肾虚的人,虚火上升,淫心极重,清净梵行,三管齐下、对治烦燥,解除压迫,有助于修定。
所以礼拜药师佛是修学药师法的基石,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通病,礼佛正好对治由此的烦恼,你修学药师法想走得多远?修行得不得力,临终能否一心忆念药师佛?那看你能否从心里升起至诚皈依的信愿?能否不带疑惑安住于药师佛圆满福德里?能否修正内心集习和障碍与药师佛相应?能否相信自己本具的佛性开显与药师佛无二的琉璃慧光,照开三业及烦恼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对真正修持修持者来说,礼佛不是为了完成数量,是为了清净身心与实相相应,盲目地为完成礼佛数量而礼佛,可能只能算是一种礼佛「柔体操」,当然功用是一定有,不过礼佛时心量能放得多大,修行就能走得多远。三界唯心,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同时修持药师法门切忌心急,修行终其一生的用功。
修学药师法的另一个基石是念诵药师经,这也算是礼拜药师佛的前行和基础。《药师经》汉译有五种,依其译出时间之先后为:
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本,刘宋慧简译本(已佚),隋代达磨笈多译本,唐代玄奘译本,唐代义净译本。一般最通行者为玄奘译本。此经由数字游学古印度,学贯三藏的旷世高僧累累译出,对于其真伪之说是无需再考证的。
古代各家疏注如下:药师经疏一卷,唐窥基撰。药师经镫焰一卷,净挺撰。药师经直解一卷,灵耀撰,附梵文神咒。药师经古迹二卷,新罗太贤撰。药师经钞二卷,善珠撰。药师经篡解四卷,亮汰撰。近代许多高僧大德如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当代大德南怀瑾老师,吴信如老师等,对药师经和修行法门都有讲释,密宗许多大德对于药师法门也有许多精僻诚恳的论述,如因缘具足,不妨显密经论都找来看看。
以上点滴所得与众师兄弟分享,祈愿药师琉璃光如来护佑大家道业精进,修持自在。
《浅谈药师法门与解脱生命的关系(胡净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