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肓,罔知析滯。每玩味茲典,常諷誦受持。然粗薄通,麤得文意。不量暗短,辄述所聞。」[注49]據此,該經是永淳(六八二-六八叁)間或稍後的注疏。所疏經文,經比勘,是爲隋譯本《藥師經》。慧觀積十余年講經之功,疏釋該經,弘揚藥師信仰真是不遺余力了。
第六,有關藥師靈驗故事的産生,一方面是以藥師信仰的行爲基礎,另一面又對藥師信仰的流布起到了促進作用。如宋人非濁所集《叁寶感應要略錄》中僅卷上五十則故事中就收集有七則這方面的感應故事,(見二十二-二十八則),有的講增壽,有的講致富,有的講免罪,有的講救難。
其中第二十七則雲:「淄州有女人,有身十二月不得産,身體疲苦,骨髓邝痛,舉聲啼哭。受沙門邁公教,稱藥師名,夢佛自來救,彌信隨唱。苦漸息,産男子。人皆謂稀奇矣。」[注50]
這則故事不但有趣,對女性信徒當有吸引力,還可能對後世那咤的傳說産生過影響。非濁特意標明該故事是出自《藥師驗記》,說明唐宋之際藥師如來的靈驗故事是很多的,且相當流行。有趣的是,此類故事還流傳到了東鄰日本,如《覺禅鈔》卷五就轉引了《續高僧傳》中真觀之事,謂觀是其母依《藥師經》七日行法所得之智子。[注51]
綜上所述,藥師信仰自中古以降,在中土就深受人們的尊崇。
二、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藥師信仰
敦煌文獻發現雖百有余年,但學界對敦煌藥師信仰的研究似還不夠全面,人們關注的中心主要在藥師變相的藝術方面。如早期的有松本榮一教授[注52],較近的有羅華慶[注53]、李玉、王惠民[注55]諸先生等。筆者則把視野放得更爲開闊,擬綜合文獻與經變藝術,作一整體介紹。
(一)敦煌的藥師道場
藥師信仰在敦煌由來已久,敦研叁四叁〈皇興二年康那造幡發願文〉有雲:
1.皇興二年四月八日,歲在戊申,清信士康那
2.造五色幡卌(九)尺,上十方諸佛,發精誠之願:
3.夫至道虛凝,幽玄難究,靈覺久潛,真途
4.遂塞,緣使有形輪轉昏迷,邪見縛著,利
5.欲住而莫返。那恐沈溺,去真喻遠,苌(長)夜翳障,
6.永不自息。慨在聾俗,道世交喪,仰惟妙門虛空□
7.釋,微無不感,精專畢濟。願眷屬所生,值遇諸
8.□,□聞經法;信解妙旨,朗悟道場;棄惡入善,
9.叁寶□正,更無邪念;與七世父母,現在眷屬,內外諸
10.親,並無邊衆生,齊均信向,共成菩提,是那眷
11.屬之所至願也。
皇興爲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第二個年號,二年即公元四六八年。本件文書是目前敦煌遺書中有關藥師信仰最早者。造幡之舉,當是按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灌頂經》卷十二所述續命幡燈法而來。〈續命法〉,據僧佑《出叁藏記集》,是劉宋大明元年(四五七)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簡據經所造,然後風行于世,並很快由南朝傳入了北朝。
康那其人,從願文中看,他無官職之署,當屬普通民衆,或爲中小地主。康那在四月八日佛誕日造幡,似乎當時的藥師信仰藉助常見的佛教法會而流播。這點在敦煌遺書北大D.083〈優婆塞戒經〉卷二的題記中亦有表現。文雲:
1.仁壽四年(六○四)四月八日楹雅珍爲亡父寫《灌頂經》一部,《優婆塞》
2.一部,《善惡因果》一部、《太子成道》一部、《五百問事》一部、《千
3.五百佛名》一部、《觀無量壽》一部,造觀世音像一軀,造
4.九尺幡一口。所造功德,爲法界衆生一時成佛。
楹雅珍亦是在四月八日造幡。不過,不同的是康那主要是爲生者,而楹氏卻爲亡靈。
北大D180敦煌遺書《藥師道場壇法》(首題)則具體地描述了密教中的藥師法:
1.藥師道場壇法:壇與尋常觀音道
2.場壇一般,壇上用蓮花留(?)七只,香爐
3.五枚。聖僧座五,鋪子、番(幡)子五口。
4.中心置藥師像,領座衣一件,錢四
5.百九十,米四十九升,當壇像前
6.置七層燈輪,然四十九盞無明
7.晝夜燈,須不絕。其燈葵油,于□點。
8.用五色番(幡)一口,長四十九尺,結
9.線放生,逐日轉《藥師經》一七遍,每時行道四十
10.九匝,念藥師留(
)離(璃)光佛,每人各四口,
11.余者和聲禮偈子,十二拜。若能
12.依法,無引不從。黃昏寅朝□寶,余四時禮七佛。
這件文書,因是草書抄寫,且模糊不清,故錄文相當困難,有的字不能辨識,只好作缺字處理。但基本內容還是比較清楚的。從中可見敦煌藥師道場壇法的具體實施過程,大致包括四個程序:
(1)安置壇場。壇場的大小,要求與觀音道場壇同,可知敦煌的藥師壇法還深受觀音信仰的影響。就密教中崇拜的觀音而言,就有多種,如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准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不空罥索觀音等。因文獻中未交待清楚,我們也就不好斷定是哪一種觀音壇了。然而布置壇場的用具卻交代得很清楚,它們包括蓮花、香爐、聖僧座、藥師像、錢、米、燈等。
(2)燃燈結幡放生。這點是據《藥師經》的續命幡燈法而來。
(3)轉經行道。轉讀經文,按照梁慧皎《高僧傳》所載,當是經師所爲。[注56](4)禮拜念佛。此時當有人領唱,可用呗贊音樂。日本所傳七佛藥師法中所述音樂較爲詳細,茲引于此,以資比較。文曰:
次被始禦時,先奉行伴僧召承仕令打時金。次樂人吹調子(平調),次《萬歲樂》(調子之後暫有時分,此間伴僧等皆立本座)。發樂音之後,唱禮師(光覺)出《四智贊》(叁反,铙
一雙)。[注57]
敦煌遺書中雖未說出具體的用樂,但既言「和聲禮偈子」則必須用音聲是無題的了,最後又謂「四時禮七佛」,此七佛,當指七佛藥師如來。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下指出:「晝夜六時恭敬禮拜七佛如來。」[注58]
今存《大藏經》中題爲一行所撰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中亦有藥師道場法,與北大D.180頗爲相近,茲引文于後:
須請七僧,建置道場造本尊像,寫《藥師經》,六時行道,燃七層燈,造五色幡四十九尺。日轉經四十九遍,放水陸生命四十九頭。時花果子殷勤供養。咒五色線發願。又以印拄于線上,更咒四十九遍,結四十九結。[注59]
兩兩相較,基本儀軌大致相同,特別是都少不了置燈、建幡、放生之舉,看來這個儀式是藥師道場的基本內容,不可或缺。所不同的僅是北大D.180中要求四時行道,即少了黃昏與寅朝二時的行道。
在藥師道場中,還有專門的〈藥師道場文〉用于行儀中。北圖水字八號背面(B.8719V)的文獻即爲人們了解敦煌的藥師道場提供了例證,文曰:
1.〈藥師道場(文)〉
2.千光照耀苦衆生,叁十二相于佛身。速疾成就如
3.斯願,斯願救衆生。敬禮藥師琉璃光佛!
4.出□[注60]困厄苦衆生,淨除
網證佛身。速疾
5.成就如斯願。雲雲
6.邪心顛倒苦衆生,皆成正覺證佛身。雲雲
7.盲聾音啞苦衆生,皆成□[注61]生證佛身。雲雲
8.困毒熱腦(惱)苦衆生,鹹蒙甘露證佛身。雲雲
9.已成男相苦衆生,皆成相好證佛身。雲雲
10.諸魔外道苦衆生,舍邪歸正證佛身。雲雲
11.系閉枷鎖苦衆生,□[注62]令邪苦證佛身。雲雲。
12.饑渴憂惱苦衆生,飲食充滿證佛身。雲雲。
13.寒風裸露苦衆生,珍寶具足證佛身。(雲雲)
14.戒律□[注63]犯苦衆生,還令清淨證佛身。(雲雲)
15.生淫妄語苦衆生,皆令□□[注64]證佛身。(雲雲)
16.一行一願正其道,弟子常將不退心,十二行願救衆
17.生。一一遙登無畏岸。頭頂禮足七七滿,行道
18.四十九亦圓,願回圓滿救(?)群生。遍沾六
19.道岸沙界,唯芒(?)蠢動諸含識,聞此亦勸
20.悟無生。是故種(衆)等各虔心,禮敬琉璃光佛!
21.一齊道:至心忏念!我等自從無量劫,久處輪
22.回五濁中,塵沙業障被系纏,有幸得逢微妙法。
23.過去無明宿怨對,六時行道滅災殃。七層燈
24.焰照如來,結線放生求解脫。神番(幡)五色隨風
25.轉,徘徊剎上以(已)高懸。唯引藥師降道場,聖
26.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27.南無圓滿寶(報)身盧舍那佛!
28.南無千百億化身同名釋迦牟尼佛!
29.南無東方阿
佛!南無東南方那羅延佛!
30.南無南方普滿佛!南無西南無持地進佛!
31.南無西方無量壽佛!南無西北方月光明佛!
32.南無北方難勝佛!南無東北方寂諸根佛!
33.南無上方虛空藏佛!南無下方實行佛!
34.南無東方十二上願藥師琉璃光佛!
35.南無西方四十八願阿彌陀佛!
36.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37.南無法光明清淨開敷蓮花佛!
38.南無東方解脫諸世界彼世界有佛
39.號虛空功德、清淨微[注65]塵、等目端正、功德
40.相光明華波頭摩琉璃光寶體香
41.最上香供養訖以種莊嚴頂髻[注66]無
42.量無邊日月光明願力莊嚴遍化…
《論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藥師信仰(李小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