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药师信仰(李小荣)▪P3

  ..续本文上一页肓,罔知析滞。每玩味兹典,常讽诵受持。然粗薄通,麤得文意。不量暗短,辄述所闻。」[注49]据此,该经是永淳(六八二-六八三)间或稍后的注疏。所疏经文,经比勘,是为隋译本《药师经》。慧观积十余年讲经之功,疏释该经,弘扬药师信仰真是不遗余力了。

  

  第六,有关药师灵验故事的产生,一方面是以药师信仰的行为基础,另一面又对药师信仰的流布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宋人非浊所集《三宝感应要略录》中仅卷上五十则故事中就收集有七则这方面的感应故事,(见二十二-二十八则),有的讲增寿,有的讲致富,有的讲免罪,有的讲救难。

  

  其中第二十七则云:「淄州有女人,有身十二月不得产,身体疲苦,骨髓邝痛,举声啼哭。受沙门迈公教,称药师名,梦佛自来救,弥信随唱。苦渐息,产男子。人皆谓稀奇矣。」[注50]

  

  这则故事不但有趣,对女性信徒当有吸引力,还可能对后世那咤的传说产生过影响。非浊特意标明该故事是出自《药师验记》,说明唐宋之际药师如来的灵验故事是很多的,且相当流行。有趣的是,此类故事还流传到了东邻日本,如《觉禅钞》卷五就转引了《续高僧传》中真观之事,谓观是其母依《药师经》七日行法所得之智子。[注51]

  

  综上所述,药师信仰自中古以降,在中土就深受人们的尊崇。

  

  二、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药师信仰

  

  敦煌文献发现虽百有余年,但学界对敦煌药师信仰的研究似还不够全面,人们关注的中心主要在药师变相的艺术方面。如早期的有松本荣一教授[注52],较近的有罗华庆[注53]、李玉、王惠民[注55]诸先生等。笔者则把视野放得更为开阔,拟综合文献与经变艺术,作一整体介绍。

  

  (一)敦煌的药师道场

  

  药师信仰在敦煌由来已久,敦研三四三〈皇兴二年康那造幡发愿文〉有云:

  

  1.皇兴二年四月八日,岁在戊申,清信士康那

  2.造五色幡卌(九)尺,上十方诸佛,发精诚之愿:

  3.夫至道虚凝,幽玄难究,灵觉久潜,真途

  4.遂塞,缘使有形轮转昏迷,邪见缚着,利

  5.欲住而莫返。那恐沉溺,去真喻远,苌(长)夜翳障,

  6.永不自息。慨在聋俗,道世交丧,仰惟妙门虚空□

  7.释,微无不感,精专毕济。愿眷属所生,值遇诸

  8.□,□闻经法;信解妙旨,朗悟道场;弃恶入善,

  9.三宝□正,更无邪念;与七世父母,现在眷属,内外诸

  10.亲,并无边众生,齐均信向,共成菩提,是那眷

  11.属之所至愿也。

  

  皇兴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二个年号,二年即公元四六八年。本件文书是目前敦煌遗书中有关药师信仰最早者。造幡之举,当是按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灌顶经》卷十二所述续命幡灯法而来。〈续命法〉,据僧佑《出三藏记集》,是刘宋大明元年(四五七)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简据经所造,然后风行于世,并很快由南朝传入了北朝。

  

  康那其人,从愿文中看,他无官职之署,当属普通民众,或为中小地主。康那在四月八日佛诞日造幡,似乎当时的药师信仰藉助常见的佛教法会而流播。这点在敦煌遗书北大D.083〈优婆塞戒经〉卷二的题记中亦有表现。文云:

  

  1.仁寿四年(六○四)四月八日楹雅珍为亡父写《灌顶经》一部,《优婆塞》

  2.一部,《善恶因果》一部、《太子成道》一部、《五百问事》一部、《千

  3.五百佛名》一部、《观无量寿》一部,造观世音像一躯,造

  4.九尺幡一口。所造功德,为法界众生一时成佛。

  

  楹雅珍亦是在四月八日造幡。不过,不同的是康那主要是为生者,而楹氏却为亡灵。

  

  北大D180敦煌遗书《药师道场坛法》(首题)则具体地描述了密教中的药师法:

  

  1.药师道场坛法:坛与寻常观音道

  

  2.场坛一般,坛上用莲花留(?)七只,香炉

  

  3.五枚。圣僧座五,铺子、番(幡)子五口。

  

  4.中心置药师像,领座衣一件,钱四

  

  5.百九十,米四十九升,当坛像前

  

  6.置七层灯轮,然四十九盏无明

  

  7.昼夜灯,须不绝。其灯葵油,于□点。

  

  8.用五色番(幡)一口,长四十九尺,结

  

  9.线放生,逐日转《药师经》一七遍,每时行道四十

  

  10.九匝,念药师留(

  )离(璃)光佛,每人各四口,

  

  11.余者和声礼偈子,十二拜。若能

  

  12.依法,无引不从。黄昏寅朝□宝,余四时礼七佛。

  

  这件文书,因是草书抄写,且模糊不清,故录文相当困难,有的字不能辨识,只好作缺字处理。但基本内容还是比较清楚的。从中可见敦煌药师道场坛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大致包括四个程序:

  

  (1)安置坛场。坛场的大小,要求与观音道场坛同,可知敦煌的药师坛法还深受观音信仰的影响。就密教中崇拜的观音而言,就有多种,如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罥索观音等。因文献中未交待清楚,我们也就不好断定是哪一种观音坛了。然而布置坛场的用具却交代得很清楚,它们包括莲花、香炉、圣僧座、药师像、钱、米、灯等。

  

  (2)燃灯结幡放生。这点是据《药师经》的续命幡灯法而来。

  

  (3)转经行道。转读经文,按照梁慧皎《高僧传》所载,当是经师所为。[注56](4)礼拜念佛。此时当有人领唱,可用呗赞音乐。日本所传七佛药师法中所述音乐较为详细,兹引于此,以资比较。文曰:

  

  次被始御时,先奉行伴僧召承仕令打时金。次乐人吹调子(平调),次《万岁乐》(调子之后暂有时分,此间伴僧等皆立本座)。发乐音之后,唱礼师(光觉)出《四智赞》(三反,铙

  一双)。[注57]

  

  敦煌遗书中虽未说出具体的用乐,但既言「和声礼偈子」则必须用音声是无题的了,最后又谓「四时礼七佛」,此七佛,当指七佛药师如来。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指出:「昼夜六时恭敬礼拜七佛如来。」[注58]

  

  今存《大藏经》中题为一行所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中亦有药师道场法,与北大D.180颇为相近,兹引文于后:

  

  须请七僧,建置道场造本尊像,写《药师经》,六时行道,燃七层灯,造五色幡四十九尺。日转经四十九遍,放水陆生命四十九头。时花果子殷勤供养。咒五色线发愿。又以印拄于线上,更咒四十九遍,结四十九结。[注59]

  

  两两相较,基本仪轨大致相同,特别是都少不了置灯、建幡、放生之举,看来这个仪式是药师道场的基本内容,不可或缺。所不同的仅是北大D.180中要求四时行道,即少了黄昏与寅朝二时的行道。

  

  在药师道场中,还有专门的〈药师道场文〉用于行仪中。北图水字八号背面(B.8719V)的文献即为人们了解敦煌的药师道场提供了例证,文曰:

  

  1.〈药师道场(文)〉

  

  2.千光照耀苦众生,三十二相于佛身。速疾成就如

  

  3.斯愿,斯愿救众生。敬礼药师琉璃光佛!

  

  4.出□[注60]困厄苦众生,净除

  网证佛身。速疾

  

  5.成就如斯愿。云云

  

  6.邪心颠倒苦众生,皆成正觉证佛身。云云

  

  7.盲聋音哑苦众生,皆成□[注61]生证佛身。云云

  

  8.困毒热脑(恼)苦众生,咸蒙甘露证佛身。云云

  

  9.已成男相苦众生,皆成相好证佛身。云云

  

  10.诸魔外道苦众生,舍邪归正证佛身。云云

  

  11.系闭枷锁苦众生,□[注62]令邪苦证佛身。云云。

  

  12.饥渴忧恼苦众生,饮食充满证佛身。云云。

  

  13.寒风裸露苦众生,珍宝具足证佛身。(云云)

  

  14.戒律□[注63]犯苦众生,还令清净证佛身。(云云)

  

  15.生淫妄语苦众生,皆令□□[注64]证佛身。(云云)

  

  16.一行一愿正其道,弟子常将不退心,十二行愿救众

  

  17.生。一一遥登无畏岸。头顶礼足七七满,行道

  

  18.四十九亦圆,愿回圆满救(?)群生。遍沾六

  

  19.道岸沙界,唯芒(?)蠢动诸含识,闻此亦劝

  

  20.悟无生。是故种(众)等各虔心,礼敬琉璃光佛!

  

  21.一齐道:至心忏念!我等自从无量劫,久处轮

  

  22.回五浊中,尘沙业障被系缠,有幸得逢微妙法。

  

  23.过去无明宿怨对,六时行道灭灾殃。七层灯

  

  24.焰照如来,结线放生求解脱。神番(幡)五色随风

  

  25.转,徘徊剎上以(已)高悬。唯引药师降道场,圣

  

  26.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27.南无圆满宝(报)身卢舍那佛!

  

  28.南无千百亿化身同名释迦牟尼佛!

  

  29.南无东方阿

  佛!南无东南方那罗延佛!

  

  30.南无南方普满佛!南无西南无持地进佛!

  

  31.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西北方月光明佛!

  

  32.南无北方难胜佛!南无东北方寂诸根佛!

  

  33.南无上方虚空藏佛!南无下方实行佛!

  

  34.南无东方十二上愿药师琉璃光佛!

  

  35.南无西方四十八愿阿弥陀佛!

  

  36.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37.南无法光明清净开敷莲花佛!

  

  38.南无东方解脱诸世界彼世界有佛

  

  39.号虚空功德、清净微[注65]尘、等目端正、功德

  

  40.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

  

  41.最上香供养讫以种庄严顶髻[注66]无

  

  42.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遍化…

《论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药师信仰(李小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