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修法)▪P5

  ..續本文上一頁,再到都市來練。

  69.問:由于工作關系,我每天只能打一座?

  答:下座觀照就好。不好好觀照,打兩座也沒有用。能觀照就一定能成就。

  70.問:我覺得自己修行總在原地上打轉,上不去。

  答:不要急,一急就壞了。沒有什麼上去下去,佛性本來不動。要放,但問耕耘,莫問收獲。有個要求就壞了,要上去反而上不去了。

  71.問:《證體啓用百則》沒修過心中心法的人能看嗎?

  答:做心地法門功夫的人,乃至于一心想了生死,出輪回的人都可以看。

  72.問:《成就勝道寶曼集》談到:不要一意舍棄欲望,因爲欲樂能灌溉和增益證悟及覺受。欲樂怎麼能有這種作用?

  答:這是讓你生起歡喜心,感受良好,而更勇猛精進故。但如執著不舍,又將入魔或不得出欲界矣。

  73.問:修心密至一千座不可再坐,還是繼續?

  答:這個問題說過多次,坐與不坐,要看你是否成道!未到對境不惑,都要好好修下去。如果能在修時,做到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時,一眼認透本來面目,那末不坐也可,主要功夫是事上磨練即所謂悟後起修也。

  74.問:一千座還沒打開,怎麼辦?

  答:果真做到上座時心念耳聞,下座時綿密觀照。叁百到五百座一定會打開。有許多人一百座就打開來了,這個法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千座還沒打開,這就不好了,怎麼辦?從頭再來!上座依法修定,下座觀照修慧。

  75.問:我與一些喇嘛有緣,拜了幾位上師,他們傳了些法給我,我都在修,這是否太雜。請問大德我該怎麼辦?

  答:是太雜了,你要專心修一種法,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法,一門深入。法是藥,生病要吃藥,什麼藥都吃,病不易好。對症下藥,一味藥就好了。又如挖井,在這個地方挖二叁尺沒水,又換個地方挖,挖來挖去還是挖不到水。應該選一個與自己相應的法修才是。

  76.問:弟子認爲密法一脈相承,不能混修,混修好比兩個人各自跑得都很快,但卻綁在一起跑,這就被束縛了。

  答:對!你有這清楚的認識,就不會再上當了。

  77.問:雖說水到成渠,但歲月不待人。請師開示在今後有限的歲月裏如何用功?

  答:在境上鍛煉,一切無住,順逆無拘,縱橫自在,即能自由來去,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了。再不然,多持慈氏咒或往生廣咒即能往生淨土。何憂之有!?

  78.問:我丈夫與兒子一塊兒閉關可以嗎?

  答:閉關,第一要真能閉得住,心真定。第二要有人護關。不要將小孩子弄壞了,硬壓要出毛病的。

  79.問:打九座是否非要在打七之後?

  答:不一定,大月十五這天可以打九座,十八小時,結第四印。

  80.問:在打七的第五天,座上出現了一片白色的虛空,什麼也沒有,我自己也沒有,但我心裏很清楚。我反問自己這是什麼?難道真是自性顯現?我還把頭動動,但我覺得太平淡了。一起疑念,未能認識它,抓住它。

  答:這是你自性的光明。在什麼也沒有中,認識這知道沒有的是誰,則大事畢矣。這不是自性是什麼?別錯過良機!頭動動即被他影子惑矣!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但也是驚天動地的事,你認識不足乃可惜許!說抓不住它,知無可知,又抓個什麼?

  81.問:打七回來後,心境覺平淡了好多,只不過有些事仍粘著,其力未充,難于頓斷。

  答:人生如夢,一切皆空花水月,何有粘染?

  82.問:有時默念佛號時,會出現好像裏面有個念佛機,自動念,揮之不去,提起佛號又不行,不提也不行。但我既不喜它,也不厭它。該怎麼辦?

  答:你不可聽它,只管自己念。再不然,你可出聲念。總之裏面的任何聲音皆不可聽,要自己老實念佛,否則就會走火入魔!你如果能夠既不喜也不厭,當沒這回事,也無礙。

  83.問:念佛念到“外斷內不斷”指的是什麼?

  答:外面的聲音斷了,而心裏仍在念。

  84.問:靜坐參話頭時,念“念佛是誰?”念到後來,迷迷糊糊的,只聽一聲“是我”,接著腦子裏“嗡”的一聲,就再也念不下去了。

  答:不是念,而是“靜慮”這念佛的是誰?這是參究!“是我”這是六識的反映,是妄想,不是真智,所以你身心不能化空。

  85.問:禅定就是打坐嗎?

  答:禅定不一定是打坐。我們對境不迷惑就是禅定,不是坐在那兒不動。坐在那裏不動是枯木禅。行、住、坐、臥都是禅。《圓覺經》說得很好:“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知道一切都是假相,不可得,就不執著了。如水中月,我們不會去撈它,離幻就是大禅定。“不假方便”是也。

  86.問:修心密已有兩年多,其中收獲頗多。以前許多所懼所愛,往往在蓦然間已不成問題,令我有喜出望外之感。因此對上師和心密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答:這的確是大收獲。我們修法爲的是了生死出輪回。生死之所以不了,是因對境生心,執著不放。今能無所懼,無所愛,則當下一念,生死無立腳處矣。

  87.問:我認爲修“心密”,一則有佛力加被,二則是按要求修法,勿急勿怠,一切放下,心念耳聞,自然得叁密加持,不會有偏差。

  答:是呀,修法須勿急勿緩,依法修持穩步前進。但到相當時,須加工打坐,不可總是老樣子,疲疲遝遝地修而不奮力精進。所以修法百座後,如時間精力充沛,即須打七或坐九座,以資圓成正果。

  88.問:密宗裏講的上師相應法,心密裏如何做到相應、相續?

  答:我們修的是無相密。一切不住,無相可得,最相應。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時時處處莫不如是,即爲相續。更進一步這相續的狀態亦不可得,相續可見亦不可得,才是真相續。

  89.問:自從去年授心法後,手紋起著變化,何故?

  答:這些小變化,不算什麼。要從量變到質變,起大變化才對!

  90.問:做功夫一般分哪幾個階段?

  答:做功夫一定要注意,第一步,身心世界一切化空,定慧具足,才能親見本性。沒有這第一步,後面的功夫就做不到,第二步,要保護這個佛性,保護它不要沾粘境界,不跟境界跑。保熟了,就不要保,須忘記保。第叁步,放任。就好比孩子長大了,不要大人管著他了,他可以自立了。最後連“任”也沒有了。佛性本來如此,功夫是一層層做上去的。我們開悟見性了就到家了嗎?沒有,不要糊塗,那只是初步。六祖大師聽人念《金剛經》就能悟道,這麼好的根基,他在五祖處悟道後,還要到獵人隊中隱藏十五年,在境上磨練自己。就是說我們雖然見性了,但是多生曆劫的習氣還在,執著習氣還有,還會動心。所以,要悟後起修,一定要把這個思惑,…對境生心的迷惑、貪嗔癡等打掉,這樣才行,才能了生死。難道我們一悟道就行嘛?不行。趙州大師根基也非常好,但他悟道之後還要四十年的保護。他說得很清爽,老僧四十年,除二時粥飯無雜用心。所以禅宗說叁關,不是假設的,真有這功夫。見到本性這是初關,即破本參。進一步到第二關…重關,就是要做保護的功夫。保護到連“保”也沒有了,就出重關。這時對好的境界不喜,不好的境界也不煩惱,順逆無拘,很自在消遙,那就是出重關。出了重關還要向上,還有末後牢關。就是做功夫做到完全無爲的地步,發大神通,大光明,朗照十方世界都無所住。盡管大神通完全齊現,也不作神通想,一切都不可得。所以說,路途就是家舍,家舍就是路途,能入佛亦能入魔真正到家時,末等于初。開始時,什麼都不知道,最後是大智若愚,也等于不知道一樣。它沒有什麼知道,沒有什麼神通妙用,不執著一點點。真空淨了,六道輪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輪回。地獄天宮一樣,再沒有分別心了。畜生道裏盡管走,無所謂,它是很自然的,不帶一點勉強。如果不能去,還是發心生西方極樂世界吧!功夫做到末後牢關,那才是法界究竟,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好好做功夫吧,不是一下子就能了的。

  91.問:請師父開示修行用功上的知與行。

  答: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知,豈非盲目。所以實際上是即知即行,知行不二。你不知道,但你去做,做到後來,一下子貫通了,你就明白了,就真正的知道了。知而不行,這個知就淺得很。沒有實踐,只是理解的知識,不是真知。你去實踐才能達到真知。老實人不懂多少道理,但他能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念耳聞,功夫到時,前後際斷,忽然貫通,一下子心都空淨了,他就明白了。所以說,淨土宗人越愚笨越好。古人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最愚笨的人他肯做,他能死死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以他就能得定。聰明人不肯做,懂了一點點道理就自以爲是了,不肯死心塌地地念,這樣不好。你不做,就到不了這個地步,你就不能真正地明白。就像吃東西一樣,你吃過這個東西,這味道你就自然知道。你沒有吃過,整天想也不能知道這個食味。所以說,你不知道這個真理也不要緊,只要一心做下去,就能到這個程度,自然就通了。一切思想念頭都是從這個心生出來的,“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念佛或念咒,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到一切都沒有的時候,有個了了分明在,此時,回首豁然明白,噢!這才是我們的真心妙用,這才是真知。光懂了點道理而不去做,沒有實證,碰到事情就不行,事情來了就亂了,不曉得這個事情是假的空的,把它當作是實在的了。

  92.問:法相宗是如何指示修行用功的幾個階段的?

  答:法相宗說得很清爽,初悟得者只到法界初境歡喜地,是登初地菩薩位,後面還有十地呢!所以要在境上磨練,好好保護用功,不得放逸。有人以爲開悟了,就什麼都不在乎了,喝酒、抽煙、吃肉都來了,放任自流。真到了這個地步嗎?沒有,那是胡來。離最後究竟還差得遠呢!我們一定要注意,真正開悟了,面對一切境界,都如如不動。如果還在動,那就…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