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P11

  ..續本文上一頁迫惱害的「衆生」,接觸佛光,業障消滅,即得「病苦皆除」,取消疾病纏身的苦惱,享受安康穩定,幸福快樂的生活。

  

  

  (2)持咒治病得滅苦益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

  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持咒不同誦經念佛,誦經一定要了解經中所诠的義理,依照佛所開示的法門,及修學的方法去實行,始可得益。念佛雖然貴在一心,但也要知道佛的名號所含的意義,及佛的本願功德,以啓發自己的信心,然後專心持名。唯獨念咒,但憑信心與恒心,叁業淨勤,便可得益;無需了解咒語所含的意義。因爲咒的含義很多,且屬于諸佛菩薩,在定中所發的秘密語,屬于秘密不翻,即使翻譯,亦往往挂一漏十,或此土言語,無法表達其含義與境界,所以不必力求了解,但能集中意志,一心持誦,自然有一股潛在的力量,令持咒的人,達到自己所求的願望。

  

  據傳說:從前有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爲貧賤所逼,流浪異國,冒充貴族,竟被異國公主招爲驸馬,自此顯貴,傲氣淩人,尤其每逢進食時,都借故大發脾氣,公主無奈,唯有求助于中國商人,以謀挽救婚姻危機。商人授予公主一偈:「無親往他國,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勞複作瞋。」並囑咐公主,當驸馬發脾氣時,即高聲誦念。驸馬以爲公主,已知穿他的秘密,不敢再發脾氣;其實公主並不了解偈語的內容,只是深信中國商人所授的方法,如說實行而已。我們持念諸佛菩薩的咒語也是一樣,以深信不疑的心去誦持,雖不明白咒語的內容,卻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應,而獲得靈妙難思的利益。

  

  特別是藥師佛在「除滅一切衆生苦惱」的正定中,所說的咒語,對病苦衆生,尤具特效。故釋尊囑咐曼殊菩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誦持藥師如來所說的神咒。本來念經持咒,最好是自己修持,不過若因病重,不能自念,可由親屬或別人代替。爲病人持咒時,先要洗澡、漱口,常保持身心清淨,然後用病人的飲食、藥丸、藥水,或無蟲的淨水等物,持咒一百零八遍,然後給與病人服食。

  

  「一心」是意業清淨,「澡漱」是身業清淨,「誦咒」是口業清淨,如是以清淨的叁業,持咒加, 持病人的飲食與藥物,自然仰仗藥師神咒不可思議的功力,令病人業障消除,「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3)持咒滿願得延壽益

  

  

  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

  

  

  「所求」,是衆生心中的願望,「至心」是叁業清淨,「念誦」,是用至誠懇切的心,念念不忘,誦持無間,甚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持咒之心,與佛慈悲拔苦與樂之心,連在一起。自然若有所求,都「皆得如」願「是」償,無論是求消災,求免難,求財富,求健康,求長壽,甚至求速斷煩惱,求疾證菩提,無不皆得稱心如意;何止卻魔除病,還可以延年益壽,所以說:「無病延年」。

  

  

  (4)持咒往生得菩提益

  

  

  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

  ,勿令廢忘。

  

  

  至心誦持神咒,不止現生卻病延年,有求皆遂,還可消除業障,增長善根,「命終之後」,得往生彼淨琉璃世界,聞法修行,得不退轉,乃至由發心菩提,進而得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直至究竟菩提。

  

  「是故曼殊室利」以下,是釋尊結勸受持。「是」承上持咒可卻病延年,可滿所願,可往生佛國,終成菩提的緣「故」,佛告「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應當時常受持誦念,此藥師如來所說的神「咒」,切勿疏懶廢棄,忘記受持。

  

  「至心」是專一不亂,「殷重」顯非怠慢,「恭敬」表示尊重。若用香、花、燈、果等物質是財供養,深信受持,誦念無間是法供養。無論是用財供養,或法供養,都要叁業清淨,至誠恭敬,既專一又精進,如是持之以恒,始可得益。

  

  

  (四)供養消災獲福免難

  

  

  (1)供養叁寶得護念加持

  

  

  1.供養叁寶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像。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

  

  

  「淨信」,揀非迷信或誤信,因爲迷信或誤信,皆含有錯誤的成份;今此淨信,是含有信實、信德、信能等叁義。信諸法實相理,是衆生本具的佛性,故人皆可以成佛,是信實;深信佛、法、僧叁寶,皆具有真實功德,能救濟衆生,令人離苦得樂,是信德;信自己如法修行,一定可以斷煩惱,成佛道,是信能。果能成就信實,信德,信能的信心,就是「淨信」。淨信的男子女人,是能聞、能持、能供養的人。

  

  「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以下,是所聞、所持、所供養之境。如來有叁身,《成實論》言:「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是應身如來;《起信論》言:「本覺名如,始覺名來」,始本合一,是報身如來;《金剛經》言:「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是法身如來。我們不但要恭敬供養,受持應身如來,更要恭敬受持報身如來與法身如來,以及受持如來「所有名號」;應正等覺,是如來所有名號中的「應供」與「正遍知」兩種。正遍知是般若德,顯真谛理;應供是解脫德,顯俗谛理;如來是法身德,顯中道理。我們因聞藥師佛的如來、應、正等覺的名號,而聯想到佛的叁德,進而明白佛所說的叁谛理,如說修行,才是真正的「聞已誦持」。

  

  聞于耳是身業,誦于口是口業,持于心是意業。叁業恭敬之外,還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二千多年前,還沒有發明牙刷、牙膏等清潔口腔的日用品,當時的人,晨早起來,用楊柳樹的樹枝,放在口中咀嚼以漱口。漱口完畢,還要洗澡,然後以諸香花,或燒香,或塗香,及用種種樂器,作衆伎樂,供養藥師如來的「形像」,如是內則叁業清淨,外則壇 場莊嚴以供佛,是供養佛寶。

  

  另一方面「于此」說明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經典」,或自己書寫,或教人書寫,在現代言:該是自己出錢,或勸導他人出錢印贈此經;以及「一心受持,聽聞其義」,如法修行;是供養法寶。

  

  同時,亦供養演說弘傳此經的法師。法師有五種:一受持法師,二讀經法師,叁誦經法師,四解說法師,五書寫法師。受持讀誦是自利法師,演說書寫,流通正法,是利他法師。我們固然要供養,受持讀誦以自利的法師,更加要恭敬供養,演說書寫利他的法師;因爲由法師演說此經,衆人始知藥師佛的功德殊勝,而發心受持讀誦,或書寫流通。所以我們于彼演說經典,令正法流通的「法師應修供養」,凡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所有資身之具」,包括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與交通等;使弘經法師在衣食無缺,一切便利的環境中,專心演說經法,利樂衆生,續佛慧命,是供養僧寶。

  

  

  2.諸佛護念

  

  

  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若能如前文所說,「如是」用清淨的叁業,恭敬供養叁寶,則不僅藥師如來歡喜,十方諸佛無不歡喜,「便蒙諸佛護念」不舍,令供養叁寶的人,「所求願滿」,在佛法中,精勤修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3.文殊加持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當釋尊開示至能恭敬供養叁寶,便蒙諸佛護念時,曼殊菩薩爲加持後世衆生,即對釋尊發誓,願于釋尊滅後,「于像法轉」入末法時,以種種善巧方便,令一切具足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都有機會,「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衆生在睡夢時,亦令其在不知不覺中,耳根得聽聞藥師佛的名號,醒後即能受持稱念,供養叁寶,而獲得諸佛護念。同時對釋尊詳述供養經典的方法,令末法衆生,依之受持,而得諸天守護的利益。

  

  

  4.諸天守護

  

  

  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璎珞,幡蓋、伎樂,而爲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衆,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文殊菩薩對釋尊言:末法時代,若然有人以恭敬心、尊重心,受持讀誦,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又複爲他人解說開示,此經所诠的義理;或自己書寫,或教他人書寫此經;又以花、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璎珞、幡蓋、伎樂等供養此經;更用五色彩絹,作袋盛放此經;並于灑掃清淨的高處,設壇安放此經;當如是安奉供養經典之時,四大天王及其眷屬,並其余無量百千天衆,護法善神,皆來守護。

  

  四大天王: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天,居叁界諸天之下,距離人間最近,可以護世護人,故又名護世四王。「並其余無量百千天衆」,是指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等諸天。如果有人能夠:一、自己受持讀誦此經,二、爲他人演說開示,此經的義理,叁、自己書寫及教人書寫此經,四、恭敬尊重,香華供養此經,五、作彩囊盛放此經,六、于淨處設高座安奉此經;則四大天王,及諸天善神,爲了尊重法寶,也爲…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