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P27

  ..續本文上一頁病,幹消是糖尿病,黃是黃疸病,熱是大熱症,等是等于其他傷寒,感冒,以及人體各部份器官可能發生的疾病。此外,或被怨敵咒詛召請「魇魅」作祟而致病,或被人暗中放置蠱毒而致病…。總之衆生的疾病多多,雖然現代醫學發達,藥物昌明,但被發現的病症更多、更複雜,很多不治之症,往往令人夭折,謂之「短命」;或中蠱毒,壽末盡而命終,謂之「橫死」。

  

  人致病的原因雖多,但最主要的是衆生的體質,由地水火風四大原素組合而成,每因四大不調而生病,四大衰退而老,四大分散而死;所謂生老病死苦,人所難免。又人每因貪求滿足一己的私欲,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往往損人利己,薄人厚我,結怨多端;但限于環境,非聚會一處,共同生活不可,是「怨憎會苦」;恩愛眷屬,無奈逼于環境,各散東西,或爲壽命所限,生別死離,是「愛別離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雖然滿懷希望,雄心萬丈,可是現實無情,往往事與願違,令人失望,是「求不得苦」;還有,衆生的生命,由五陰所造,當物質與精神無法平衡發展時,何止問題百出,而且百病叢生,令人身心飽受煎熬,是「五陰熾盛苦」。此外,還有自然界的災害,人事界的沖突與人爲的禍患,隨時隨地,都可能降臨每個人的身上,故佛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

  

  然衆苦中,又以病苦爲甚;多少人因爲病而放棄學業的進取?多少人因爲病而障礙事業的發展?又多少人因爲病而悲觀,而厭世,而自毀前程?特別是被惡疾纏身的人,群醫束手無策,藥物罔效時,終日臥床呻吟,求生既不得,求死亦不能,多麼苦惱!「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衆病苦,」實在可憐可憫,因此,爲「欲令是等」衆生,「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故「入叁摩地,名曰除滅一切衆生苦惱。」

  

  『叁摩地』,譯名正定,又名等持,即等持身心,專注一境。藥師如來,「既入定已」,即「于肉髻中出大光明」。肉髻,是叁十二相中的肉髻頂相,又名無見頂相,是佛全身最高貴的所在。佛于此放大光明,又在「光中演說大陀羅尼」神咒,是表示從最高的定力,發出最高級的智慧,又從最高級的智慧,流出不可思議的妙用,是以能拔除衆生的病苦,給予衆生「所求願滿」的快樂。

  

  梵語「陀羅尼」,譯名總持,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又名能持能遮,意思是能持一切善法,攝一切功德,令不散失;能遮障一切惡法,令不生起。可分爲四:

  

  一聞陀羅尼,是于佛的教法,聞持不忘。

  

  二義陀羅尼,于諸法義理,總持不失。

  

  叁咒陀羅尼,依禅定功力,發出秘密語,有不測的靈驗。

  

  四忍陀羅尼,是于諸法實相理,安住不動。今藥師如來于定中所說的,是第叁種咒陀羅尼。

  

  咒,又名真言,是諸佛菩薩,從禅定中所發的秘密語,有不可思議的妙用,能令持誦咒語的人,善根增長,罪惡消滅。《大乘義章》言:「菩薩依禅能起咒術,爲衆除患,第一靈驗,名咒陀羅尼;菩薩依禅備起多用,隨用別論,即有無量陀羅尼門。」今藥師佛所說的咒,在無量陀羅尼門中,是「除滅一切衆生苦惱」的咒陀羅尼。咒語,在四例五不翻中,是翻字不翻音,與秘密故不翻。今不妨略述其義如下:

  

  「南谟」即南無的異音,譯爲皈依或敬禮。「薄伽伐帝」,即薄伽梵的異名,譯名世尊。「鞞殺社窭噜」,譯藥師,「薜

  璃」,譯琉璃,「

  喇婆」譯光,「喝啰阇也」譯王,「呾他揭多耶」譯如來,「阿啰喝帝」譯應,「叁藐叁勃陀耶」譯正等覺,綜合而言:即是皈依世尊,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應正等覺。

  

  「怛侄他」,意思是:即說咒曰,唵字以下,才是咒陀羅尼的開始。「唵」字應讀翁音,在佛菩薩言,是總攝四智菩提,以及一切佛果無漏功德;又能掃除一切邪惡染法,圓成一切清淨善法。所以唵字,是總持中的總持,因此一切咒的開始,皆冠以唵字。在持咒人言,唵字應該是含有皈命、敬禮、供養、警覺、攝伏等義,意思是持念諸佛菩薩的咒語時,除志心皈命敬禮,叁業清淨,供養叁寶外,還要提高警覺,抑製妄念,專一誦持,即可攝伏一切魔怨,蒙諸佛菩薩加持護念。「鞞殺逝,鞞殺逝」,都是治病所用的藥物,「鞞殺社」,是能用藥治病的藥師,今雙舉鞞殺逝,意思是藥師如來,既用藥物治愈衆生,生理上的種種疾病,還用法藥治愈衆生,心理上的種種煩惱病,令衆生身心重病,悉皆消除。「叁沒揭帝」譯普度,「娑诃」譯速成就,綜合其大意是:藥師佛以藥醫治衆生身心衆病,普度一切衆生病苦的大願,速得成就。

  

  當藥師佛在「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而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令十方世界中,「一切」受病苦逼迫惱害的「衆生」,接觸佛光,業障消滅,即得「病苦皆除」,取消疾病纏身的苦惱,享受安康穩定,幸福快樂的生活。

  

  

  (2)持咒治病得滅苦益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

  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持咒不同誦經念佛,誦經一定要了解經中所诠的義理,依照佛所開示的法門,及修學的方法去實行,始可得益。念佛雖然貴在一心,但也要知道佛的名號所含的意義,及佛的本願功德,以啓發自己的信心,然後專心持名。唯獨念咒,但憑信心與恒心,叁業淨勤,便可得益;無需了解咒語所含的意義。因爲咒的含義很多,且屬于諸佛菩薩,在定中所發的秘密語,屬于秘密不翻,即使翻譯,亦往往挂一漏十,或此土言語,無法表達其含義與境界,所以不必力求了解,但能集中意志,一心持誦,自然有一股潛在的力量,令持咒的人,達到自己所求的願望。

  

  據傳說:從前有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爲貧賤所逼,流浪異國,冒充貴族,竟被異國公主招爲驸馬,自此顯貴,傲氣淩人,尤其每逢進食時,都借故大發脾氣,公主無奈,唯有求助于中國商人,以謀挽救婚姻危機。商人授予公主一偈:「無親往他國,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勞複作瞋。」並囑咐公主,當驸馬發脾氣時,即高聲誦念。驸馬以爲公主,已知穿他的秘密,不敢再發脾氣;其實公主並不了解偈語的內容,只是深信中國商人所授的方法,如說實行而已。我們持念諸佛菩薩的咒語也是一樣,以深信不疑的心去誦持,雖不明白咒語的內容,卻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應,而獲得靈妙難思的利益。

  

  特別是藥師佛在「除滅一切衆生苦惱」的正定中,所說的咒語,對病苦衆生,尤具特效。故釋尊囑咐曼殊菩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誦持藥師如來所說的神咒。本來念經持咒,最好是自己修持,不過若因病重,不能自念,可由親屬或別人代替。爲病人持咒時,先要洗澡、漱口,常保持身心清淨,然後用病人的飲食、藥丸、藥水,或無蟲的淨水等物,持咒一百零八遍,然後給與病人服食。

  

  「一心」是意業清淨,「澡漱」是身業清淨,「誦咒」是口業清淨,如是以清淨的叁業,持咒加持病人的飲食與藥物,自然仰仗藥師神咒不可思議的功力,令病人業障消除,「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3)持咒滿願得延壽益

  

  

  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

  

  

  「所求」,是衆生心中的願望,「至心」是叁業清淨,「念誦」,是用至誠懇切的心,念念不忘,誦持無間,甚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持咒之心,與佛慈悲拔苦與樂之心,連在一起。自然若有所求,都「皆得如」願「是」償,無論是求消災,求免難,求財富,求健康,求長壽,甚至求速斷煩惱,求疾證菩提,無不皆得稱心如意;何止卻魔除病,還可以延年益壽,所以說:「無病延年」。

  

  

  (4)持咒往生得菩提益

  

  

  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

  ,勿令廢忘。

  

  

  至心誦持神咒,不止現生卻病延年,有求皆遂,還可消除業障,增長善根,「命終之後」,得往生彼淨琉璃世界,聞法修行,得不退轉,乃至由發心菩提,進而得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直至究竟菩提。

  

  「是故曼殊室利」以下,是釋尊結勸受持。「是」承上持咒可卻病延年,可滿所願,可往生佛國,終成菩提的緣「故」,佛告「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應當時常受持誦念,此藥師如來所說的神「咒」,切勿疏懶廢棄,忘記受持。

  

  「至心」是專一不亂,「殷重」顯非怠慢,「恭敬」表示尊重。若用香、花、燈、果等物質是財供養,深信受持,誦念無間是法供養。無論是用財供養,或法供養,都要叁業清淨,至誠恭敬,既專一又精進,如是持之以恒,始可得益。

  

  

  (四)供養消災獲福免難

  

  

  (1)供養叁寶得護念加持

  

  

  1.供養叁寶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衆伎樂,供養形像。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

  

  

  「淨信」,揀非迷信或誤信,因爲迷信或誤信,皆含有錯誤的成份;今此淨信,是含有信實、信德、信能等叁義。信諸法實相理,是衆生本具的佛性,故人皆可以成佛,是信實;深信佛、法、僧叁寶,皆具有真實功德,能救濟衆生,令人離苦得樂,是信德;信自己如法修行,一定可以斷煩惱,成佛道,是信能。果能成就信實,信德,信能的信心,…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