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淨信」。淨信的男子女人,是能聞、能持、能供養的人。
「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以下,是所聞、所持、所供養之境。如來有叁身,《成實論》言:「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是應身如來;《起信論》言:「本覺名如,始覺名來」,始本合一,是報身如來;《金剛經》言:「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是法身如來。我們不但要恭敬供養,受持應身如來,更要恭敬受持報身如來與法身如來,以及受持如來「所有名號」;應正等覺,是如來所有名號中的「應供」與「正遍知」兩種。正遍知是般若德,顯真谛理;應供是解脫德,顯俗谛理;如來是法身德,顯中道理。我們因聞藥師佛的如來、應、正等覺的名號,而聯想到佛的叁德,進而明白佛所說的叁谛理,如說修行,才是真正的「聞已誦持」。
聞于耳是身業,誦于口是口業,持于心是意業。叁業恭敬之外,還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二千多年前,還沒有發明牙刷、牙膏等清潔口腔的日用品,當時的人,晨早起來,用楊柳樹的樹枝,放在口中咀嚼以漱口。漱口完畢,還要洗澡,然後以諸香花,或燒香,或塗香,及用種種樂器,作衆伎樂,供養藥師如來的「形像」,如是內則叁業清淨,外則壇 場莊嚴以供佛,是供養佛寶。
另一方面「于此」說明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經典」,或自己書寫,或教人書寫,在現代言:該是自己出錢,或勸導他人出錢印贈此經;以及「一心受持,聽聞其義」,如法修行;是供養法寶。
同時,亦供養演說弘傳此經的法師。法師有五種:一受持法師,二讀經法師,叁誦經法師,四解說法師,五書寫法師。受持讀誦是自利法師,演說書寫,流通正法,是利他法師。我們固然要供養,受持讀誦以自利的法師,更加要恭敬供養,演說書寫利他的法師;因爲由法師演說此經,衆人始知藥師佛的功德殊勝,而發心受持讀誦,或書寫流通。所以我們于彼演說經典,令正法流通的「法師應修供養」,凡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所有資身之具」,包括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與交通等;使弘經法師在衣食無缺,一切便利的環境中,專心演說經法,利樂衆生,續佛慧命,是供養僧寶。
2.諸佛護念
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若能如前文所說,「如是」用清淨的叁業,恭敬供養叁寶,則不僅藥師如來歡喜,十方諸佛無不歡喜,「便蒙諸佛護念」不舍,令供養叁寶的人,「所求願滿」,在佛法中,精勤修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3.文殊加持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當釋尊開示至能恭敬供養叁寶,便蒙諸佛護念時,曼殊菩薩爲加持後世衆生,即對釋尊發誓,願于釋尊滅後,「于像法轉」入末法時,以種種善巧方便,令一切具足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都有機會,「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衆生在睡夢時,亦令其在不知不覺中,耳根得聽聞藥師佛的名號,醒後即能受持稱念,供養叁寶,而獲得諸佛護念。同時對釋尊詳述供養經典的方法,令末法衆生,依之受持,而得諸天守護的利益。
4.諸天守護
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璎珞,幡蓋、伎樂,而爲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衆,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文殊菩薩對釋尊言:末法時代,若然有人以恭敬心、尊重心,受持讀誦,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又複爲他人解說開示,此經所诠的義理;或自己書寫,或教他人書寫此經;又以花、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璎珞、幡蓋、伎樂等供養此經;更用五色彩絹,作袋盛放此經;並于灑掃清淨的高處,設壇安放此經;當如是安奉供養經典之時,四大天王及其眷屬,並其余無量百千天衆,護法善神,皆來守護。
四大天王: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天王天,居叁界諸天之下,距離人間最近,可以護世護人,故又名護世四王。「並其余無量百千天衆」,是指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等諸天。如果有人能夠:一、自己受持讀誦此經,二、爲他人演說開示,此經的義理,叁、自己書寫及教人書寫此經,四、恭敬尊重,香華供養此經,五、作彩囊盛放此經,六、于淨處設高座安奉此經;則四大天王,及諸天善神,爲了尊重法寶,也爲了隨喜功德,就會降臨此供奉經典之處,守護道場;免諸惡鬼神,擾亂破壞。
5.免諸橫死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複橫死;亦複不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文殊菩薩又對釋尊說:若在此藥師「經寶流行」的地區,有人能夠恭敬受持讀誦,則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及聞藥師佛名號,而能憶念受持的功德,「當知是處無複橫死」。
橫死的原因很多,或因疾病,缺乏醫藥而橫死,或因觸犯法律,受刑罰而橫死,或因天災人禍,或因交通意外而橫死,或被魇魅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而橫死。《法華經陀羅尼品》有十羅剎女,發願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其中最後一名就是「奪一切衆生精氣」的羅剎女;此等女鬼,由于業力驅使,生啖血肉,及攝取人的精氣,以維持生命。不修善業,或作惡多端的人,善神遠離,諸惡鬼神即得其便,奪其精氣而致橫死。本經下文救脫菩薩告訴阿難尊者,橫死有九種之多。但在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流行的地方,若有人能至心受持讀誦,或但聞佛名而能稱念佛號,便可以避免種種橫死,亦「不複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即使已被惡鬼奪其精氣,今因得聞佛名,又能受持讀誦,供養經典,即蒙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神力加被,還得恢複精力,健康如故,而且獲得「身心安樂」的利益。
(2)受持法門可獲福免難
1.受持方法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複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因爲文殊菩薩,誓于像法轉時,用種種善巧方便,加持末法衆生,令得聞藥師佛名號,聞已誦持,及供養叁寶,便蒙諸佛護念,諸天守護,無複橫死。不僅事實如此,而且對末法衆生,有很大的利益。因此釋尊雙舉「如是」,以印證其所說,及贊許其弘願;同時開示供養受持,藥師法門的方法,令末法衆生有所遵從。
佛告曼殊室利:若果有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欲想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首先應該造立藥師佛的形像,或用木雕刻,或用金、銀、銅、鐵鑄造,或用泥塑,或用彩色繪畫,藥師七佛如來的聖像;在清淨的地方,設立供養佛像的殿堂,在殿堂的中央,敷設高座以安置佛像;又在佛像前散種種花,燒種種香,用種種幢幡、寶蓋,莊嚴供佛的殿堂。
其次,就是在七日七夜中,受持八分齋戒,食清淨的素食,及過午不食;還要日日澡浴香潔,與更換清淨的衣服,令身業清淨。同時不可産生垢穢汙濁的心,而起清淨心,亦不可因憤怒而産生害人之心,而起慈悲心;不但同情愛護,利益安樂自己的父母眷屬,而且愛護同情利益安樂,一切凡有生命的有情;平等與一切有情之樂(慈),平等拔一切有情之苦(悲),平等隨喜一切有情的功德,而不生嫉妒(喜),平等舍棄一切人我是非的觀念,而不生執著(舍)。無垢濁心即是不貪,無怒害心即是不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平等心即是不癡;不貪、不瞋、不癡就是意業清淨。然後用清淨的身心,「香華供養」佛的形像;用清淨的身心,「鼓樂歌贊」佛的功德;用清淨的身心「右繞佛像」。
繞佛是表示恭敬,其匝數不定,有繞佛叁匝、七匝,或百千匝;中國以左爲大,印度以右爲大,是以繞佛皆從右而左,又右旋表示順從佛教,趣向菩提。最後用清淨的身心,稱念藥師佛的聖號,與想念佛的本願功德;用清淨的身心「讀誦此經」,及思惟此經的義理;更要用清淨的身心,爲衆生演說開示此藥師經,就是口業清淨。
綜上可知,受持藥師法門的方法是:一、造立佛像,二、廣修供養,叁、叁業清淨,四、鼓樂歌贊,五、右繞佛像,六、稱念佛號,七、想念佛的本願功德,八、讀誦此經,九、思惟此經義理,十、爲人演說開示此經;果能如是以清淨的叁業,恭敬受持以上十法,一定可以獲得增福免難的利益。
2.受持獲福
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果能如前所說:叁業清淨,如法供養,受持藥師法門,則「隨所樂求,一切皆遂」。人的愛好彼此不同,但長命富貴,兒孫滿堂,都是一般人所共同追求的願望。特別是財富,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甚至利之所在,趨之若骛。人有了利,還要求名,求壽,求子孫滿堂;否則富而不貴,或貴而無壽,或壽而無嗣,都是人生的缺…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