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憾。故世人除了熱衷名利,追求長命富貴外,還要生兒育女,承歡膝下;不然,一生勞苦積蓄,誰來承繼?殊不知「富貴榮華像春夢,百歲光陰一剎那。」世間財富,五家共有;壽命雖長,終非永恒。一旦無常到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上天堂,入地獄,唯有自作自受,兒孫怎能代替?何況一失人身,萬劫不複,六道輪回,求出無由,何等苦惱?藥師如來,憐憫此輩愚癡無智的衆生,故運用權巧方便,先施以人間福祿,隨人所樂求,一切皆得稱心如意,「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然後施以出世間種種功德法財,令生福德智慧之男,育慈悲有相之女,進而證得法身無量的壽命,貴爲法王,登法王位,行法王權,名遍十方,利樂有情。
學佛的人,應該由追求世間的長壽,進而追求法身的無量壽;由追求世間的富饒,進而追求出世間無量的功德法財;由追求世間的官位,進而追求佛果無上菩提的法王位;由追求世間的男女,進而追求佛道智慧之男、慈悲之女爲目的,這也是藥師如來悲心救苦,利樂有情的本願。
3.受持免難
受持藥師法門,不但可以增益壽命與財富,獲得兒孫滿堂的福祿,甚至證得佛道法身無窮無盡的壽命;同時還可以避免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苦難。以下是釋尊略說,受持藥師法門,可免各種災難的功德。
一免百怪出現難
若複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于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衆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爲患。
惡夢,亦怪事之一;人皆有夢,但人皆不知因何有夢。佛言夢境,是由衆生顛倒妄想分別心生;所謂:顛倒妄想,是指人的意識。意識有二:
一是俱生意識,即是與眼等五識,同時生起分別作用的意識;例如眼對色起分別好醜,是眼識的作用,若然內心同時生起愛惡取舍之念,便是俱生意識的功能。
二是獨頭意識,當眼等五根,不對境起分別時,或人熟睡,前五識都停止工作時,此意識單獨行動,或緣前五識分別外境時,所遺留的前塵影事,或緣未經前五識分別的法塵,謂之獨頭意識。
二乘聖人,雖已斷意識,但意根尚在,法執未亡,時或有夢;唯獨諸佛,已轉識成智,故得無夢。人發夢的原因有五:
一、由外境引發:衆生因內有識心分別,故能接受外境牽引,導致夢境。例如已故的親友,因思念自己的親屬或朋友,當其熟睡之時,便來與其神識相會;或信佛虔誠,感佛菩薩現身說法,指示正途,或來摩頂授記…,都是好夢,當然靈驗。若人生平,作惡多端,被諸惡鬼神所纏,因此惡夢連連;或被怨敵咒詛,邪術逼害,發生種種恐怖境象,這種惡夢亦多靈驗。
二、因曾經曆:例如日常生活中所發生一切如意及不如意的事;或因新聞媒介,得知外界發生各種幸與不幸的消息,印烙于心,夜則夢見,多不靈驗。
叁、預感先兆:有人特別敏感,將發生吉祥或不吉祥的事,先于夢中得見,成爲事發的先兆。如果有人預感不祥,若能供養叁寶,自求多福,或可阻止不幸的事件發生;所以此類預感先兆的夢,或靈驗,或不靈驗。
四、由意識分別:因爲人的意識,常懷某種希望,思慮在心,便在夢中出現,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此由人的意識想象而致夢;想善則夢見好事,想惡便有惡夢出現,皆虛妄無憑,不會靈驗。
五、因病所致:當人病危,神志不清,往往夢見很多不尋常的事,或說夢話,皆非事實。
今言:「忽得惡夢,見諸惡相」,該是諸惡鬼神爲患,或被怨敵咒詛所致。怪鳥指貓頭鷹、烏鴉之類,突然飛來屋檐聚集;或于住宅之內,發生種種怪異的事,如燈光自息,器皿自破,怪聲頻傳,或黑影幢幢,此等怪事,皆是個人或家庭,將發生不幸的先兆。若能依前文所說,供養受持藥師法門,「以衆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及至心稱念佛的聖號,則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的事,「皆悉隱沒,不能爲患」。
二免一切怖畏難
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獅子,虎狼熊罴,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
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水火是自然界的災害,刀槍毒藥臨身,或懸崖涉險,皆是人爲的禍患;至于惡象獅子虎狼熊罴等,都能危害人的身命,令人遇之心生恐怖。但若能依前文所說供養之法,恭敬供養,憶念受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則一切怖畏境象,悉皆消滅,而得解脫。因爲人之所以被水所溺,爲火所焚,皆由宿業所招;或爲惡獸所傷,毒蟲所害,皆因內心充滿貪瞋癡等毒素,故招致外毒來侵。今既能受持藥師法門,承佛本願功德加持,自可消除宿業,增長慈悲;內毒既消,則外毒豈能爲患?所以得免一切怖畏之難。
叁免外侵內亂難
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是衆生共業所感,屬于國難,都會禍國殃民,給人間帶來疾苦。特別是我們生逢亂世,生活于內憂外患中,生命財産,都受威脅,怎能安枕無憂?際此憂患不安之時,若能依前文所說供養之法,修持藥師法門,專心憶念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承此供養受持的功德,與藥師如來本願神力加被,自可消除衆人的共業,得免外侵內亂的災難。
四免毀犯墮落難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余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叁惡趣生。
前叁難通于一切人,今此難則限于佛弟子,佛弟子毀犯禁戒,墮落惡道,亦是苦難之一。佛的戒律品類很多,在《大方便佛報恩經》說:戒有上中下品,五戒是下品,指在家男女所應受持的戒;十戒是中品,指出家沙彌、沙彌尼所受持的戒;具足戒是上品,指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戒。然則菩薩戒,該是上品的上品;因爲前叁戒只是菩薩戒的前方便,正如善戒經所說:必須受持五戒,始可受沙彌、沙彌尼十戒;必須受持沙彌、沙彌尼十戒,始可受比丘、比丘尼戒;具足戒受持清淨,然後可以進一步受菩薩戒。
菩薩戒,是指《瑜伽菩薩戒本》所說的四十叁戒,或《梵網經》所說的十重四十八輕戒;具足戒中,比丘戒是二百五十,比丘尼戒是叁百四十八。今經中說:「菩薩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應當別有戒本或經論所載,留待他日查證。
戒是修行的根本,成佛的基地。《大智度論》說:若下持戒生人間,中持戒生六欲天,持戒又修四禅八定,生色無色界天。上持戒又分上中下:下持戒清淨,得阿羅漢道;中持戒清淨,得辟支佛;上持戒清淨,終得佛道。是故凡佛弟子,皆當受持佛所製的戒,直至一期壽盡,生命終止之前,都不應該再事奉其余天魔外道,「惟當一心歸佛法僧」,或受持下品五戒,或受持中品十戒,或受持上品具足戒,甚至受持上上品菩薩戒。如果「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而能夠發露忏悔,痛改前非,又能專心稱念,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自可蒙佛本願功德威力慈悲攝受,得免墮落叁惡道的苦難。
五免女人難産難
或有女人,臨當産時,受于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衆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當今醫學昌明,産科技術,日益進步,婦女生産,雖然痛苦難免,但已非災難;不過,如果産婦生理發生問題,或母子互有宿怨,將會導致難産,何止痛苦萬分,且生命危在旦夕。此時産婦本人,若能至誠懇切,稱念藥師如來聖號,或其家屬代爲受持藥師法門,恭敬供養叁寶,則不僅衆苦皆除,轉危爲安,順利生産,而且所生之子,絕不會醜陋殘疾,或是夭折;而是六根具足,相好端莊,聰明伶利,人見人愛,自少而壯而老,皆平安穩定,少病少惱,不被非人類的鬼神,奪其精氣。
或有人言:婦人産子,最爲汙穢,此時念佛,豈非猥渎神靈?當知諸佛菩薩,並非一般內心仍有喜怒愛惡之情的神靈,而是超越叁界六道一切是非好醜,染淨諸法的出世間聖人;淨與穢的分別,愛與惡的情懷,皆是衆生境界,與佛菩薩無關;何況諸佛菩薩,等視衆生,猶如赤子,衆生患難,不問淨穢,無不施救。例如慈母,眼見子女墮落毛坑,必然舍命搶救,絕不會因厭惡其臭穢,而袖手旁觀,任由其溺斃。故衆生有難,不管是在水裏火裏,無論是淨是穢,但能專心稱念佛的聖號,必然得免于難,無需置疑;不應該僅憑一己的固執,妄生分別淨穢,自誤誤人。
八、問答除疑勸信受
(一)問答決疑顯能信希有
前文釋尊贊說,藥師如來種種功德,微妙難思,恐人聞而不信,將招致謗法墮落之罪;是以于此欲借問答,以除衆疑。本來文殊菩薩,是此經的發起衆,但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對于佛的境界當然明了,怎會不信?因此,釋尊唯有征問阿難,是否能夠信受?以顯信受的功德。
(1)佛問阿難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爲信不?
阿難譯名慶喜,是佛堂弟,于佛成道日降生,後從佛出家,佛弟子中,多聞第一;于佛所說十二分教,皆能信受不疑,且持佛法藏,永憶不忘。今釋尊稱揚贊歎,彼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文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