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上師空行 以大悲心 愍垂接引
“至心”就是恭敬之至,沒有一點虛妄之心。“皈”是回來,“皈命”就是所有的生命都交給了上師及空行護法等衆,就是說我們的本命元辰要完全依靠上師,所以我們祈求本尊上師以大悲心哀愍我們,接引我們。
(二)
緣于迷妄 流轉生死 聞思修叁 如實照耀
一切色相都不可得,都是夢幻泡影,而衆生卻偏偏迷于聲色之中,把它當成真的,生出種種妄情。妄情的根源就在于執著這個色身爲自己,所以見到好的就有我要、我愛。愛就是妄情,愛生水往下流。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能有愛情,有愛情就不能升天,所以愛最壞,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我們要出離六道輪回,就要聽佛法,聽過之後還應通過大腦來思惟:佛法講的是不是真理?我從前所做所想是不是有錯誤?應不應該改正?想過之後就該實際修行了。如果只是聽一下,大腦沒有思惟,就等于沒有聽到。聽也聽了,想也想了,但不實際修行也等于沒有聽到一樣。所以聞、思、修叁樣缺一不可。“如實照耀”就是按照我們所聽到,所理解的實實在在地去做。照耀者就是指觀照。我們用心觀照,光明就會現前。
傳承上師 導引在前 勝母空行 護持于後
傳承上師就是給我們傳法的上師。他會幫助我們。導引我們如何去做。“勝母”者能生萬法。我們前面講過,佛父表示佛性的主體,能生出種種的妙用的就是佛母。母者,能生的意思。小孩都是由母親所生。所以說一切妙用都是由母體所生,而母體又是主體所具有的,這就是雙身法。對此我們千萬不可起淫欲心。這段偈文就是說有傳承上師在前面導引,勝母和空行(一切天龍八部都包括在內)在後面保護我們。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我們祈禱脫離中有的種種痛苦和恐怖的惡境,護送我們到佛菩薩的淨土去。正覺就是成佛。
(叁)
嗔恚熾盛 流轉生死 大圓鏡智 光明照耀
嗔是發火,恚是發脾氣。“嗔恚熾盛”就是發怒、暴跳如雷,像猛火一樣燃燒。這就是流轉生死的原因之一。假如我們一點都不發火,那該多好。可就是做不到啊!人往往不由自主的發火,能不發火是很難做到的。我們修法的人就是要損之又損,把這個惡習消掉。當然一天、兩天做不到,一天一天的做下去就能做到了。我們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就能朗照大千,就轉識成佛了。
金剛薩埵 導引在前 “瑪嘛幾”母 護持于後
在密宗裏有東南西北中五方五佛。金剛薩埵是東方的一尊佛。東方有升起之意,金剛表示不壞也。我們讀過《金剛經》就知道,金剛能摧毀一切,而一切不能摧毀它。薩埵者是指覺有情,就是使一切有情都能覺悟。金剛薩埵和我們內地說的普賢菩薩同體異名。因爲普賢菩薩爲諸佛的長子。他在接受大日如來(密宗的普賢如來)摸頂授記時,大日如來給他手中一個金剛杵。所以叫金剛薩埵,也叫金剛手。金剛薩埵在密宗的地位很高,是密宗的第二尊佛。第一尊就是大日如來。這段偈文就是說金剛薩埵在前面引導我們,護持在後面的就是“瑪嘛幾”母。“瑪嘛幾”有的地方寫成“盲盲幾”,還有的地方寫成“嫫嫫幾”,雖然翻譯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瑪”者,母義。“嘛幾”者,能生義。“瑪嘛幾”母就是能生諸種妙行的母親。她在後面保護我們。爲什麼這樣呢?這是表法的,還是指佛父佛母雙身。佛父在前引導,佛母在後護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四)
我慢熾盛 流轉生死 平等性智 光明照耀
貪、嗔、癡、慢、疑就是五鈍使,很難消除。我看大衆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嗔。每個人都是這樣想:只有我最好,我最高,你們都不行。貢高我慢!脾氣很大,執著的很厲害,這就叫我慢熾盛。就是因爲有我慢,不謙虛,心中不空淨,光明就顯現不出來了,生死輪回就無有了期。佛就沒有我慢,他看一切衆生都是佛。所以要是我們看任何衆生都平等,就沒有我慢了。但是我們人看人還不平等呢,更不要說看其他衆生了。都是我高高在上,別人都不及我。其他種類的衆生,像雞呀、貓呀就更不相幹了。所以這就是我慢。要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把我執除掉,看一切衆生都平等平等又平等,就能放大光明朗照大千了。
寶生如來 導引在前 “佛眼”佛母 護持于後
寶生如來是南方的佛。因爲我們的本性就是摩尼寶珠,能生衆寶。修成就了,什麼寶貝都有,就是寶生如來。寶生佛在前面導引,佛眼佛母護持于後。這個佛母的名字叫佛眼,《金剛經》中就講有佛眼、天眼、法眼、肉眼、慧眼。佛眼佛母就是指無所不見,無所不包。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五)
貪欲熾盛 流轉生死 妙觀察智 光明照耀
我們人就是迷癡,貪得無厭,欲壑難填。有一千想一萬,有一萬想十萬、百萬、千萬、萬萬。沒有滿足的時候。越多越好。可是貪的再多你也帶不走!空空而來,空空而去。爲什麼說在天上享受之後還要下地獄?因爲鈔票太多,太享受了就是犯罪!我看還是多做善事好,可人們都不肯做。所以說貪欲熾盛,流轉生死。這樣就出不了叁界。我們要轉第六識(即我們的意識)爲妙觀察智。在我們的八識當中第六意識勢力最強,特別容易著相,因爲它無時無刻不跟著前五識跑。假如不是第六意識作怪,前五識都很好。比如我們的眼睛是眼識,它就像照相機照相,從不分別這個相是什麼東西?也不分別這個相是好還是壞?更不會說這個相要不要?它只是將現量交給第六識,就是將信息傳給第六識,讓第六識來做主。第六識就時刻在分別:這是什麼?這是好還是壞?這個要不要?然後它把信息再送到第七識,第七識又把信息傳到第八識藏起來。就這樣因循貯物。第八識種子越藏越多,永遠不會飽滿(就像我們的電腦,小小的一個軟盤上不知道有多少信息藏在裏面)。當一遇到有緣的事情,就反映出來了。所以第六意識勢力很強。我們修行就是要從第六識下手。就是時時刻刻觀照第六識,讓它不要動。境界現前不理睬它,都是假的還執著什麼?!隨緣度日就是了。這樣做就可以“六、七因中轉,八、五果上圓”。第六識、第七識在因地上轉換了,第八識和前五識才能圓滿。因此我們不要追求享受,享受就是造業。我們的心應時時空淨,以慈悲爲懷,救度衆生才是最要緊的。要時時刻刻觀照做功夫,這就是觀心法門,就是禅法,就是禅宗。假如我們時時刻刻不忘觀照,不用叁年到五年就能成道。但人就是時時刻刻忘記,一遇到境界現前就忘記了,就跟著境界跑了。所以我們用功難就難在不忘記。假如能于行、住、坐、臥四維當中時時不忘觀照,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另一方面就是用功用死了也不行。我們做功夫還要活潑潑的。所以六祖大師說:“對境心數起”“不斷百思想”,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做功夫應“內不隨妄念遷流,外不爲事境所轉,”即:對任何事情,不留在心裏面盤算個不停,對任何境界不住著,都是過而不留。這樣做功夫我們必定能成就。所以用功第一難就難在不忘記觀照,第二難就難在不能死守,死守就是死水不藏龍,要活潑潑的才行。假如我們真正證成妙觀察智,不住相了,就能大放光明而無所不照。
無量光佛 導引在前 白衣佛母 護持于後
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是西方的一尊佛。阿彌陀佛翻譯出來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在前面導引,白衣佛母在後面護持。白衣佛母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都說白衣觀世音,是因爲清淨無染叫白衣。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六)
嫉妒熾盛 流轉生死 成所作智 光明照耀
嫉妒是我們最壞的習氣。人的嫉妒心都很重。別人比我好一點點,我就要嫉妒。所以說人最容易得“紅眼病”,就是嫉妒的眼發紅。你比我好一點我就要造謠言中傷你,把你拉下來,這樣做很壞!所以嫉妒就像燃燒的大火一樣厲害。我們流轉生死都是由于貪、嗔、癡、慢、疑造成的。把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成成所作智。到時無需分別,要看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會現前;要聽什麼聲音,什麼聲音就可以聽到。這樣就是光明照耀。
不空如來 導引在前 多羅佛母 護持于後
不空如來就是北方的如來。真空是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不是斷滅空。所以我們說的真空是空空,就是把這個空也要空掉。如果你住在空上就變成斷滅空了。空也要空掉就叫不空如來。不空如來導引有前,多羅佛母護持于後。多羅者是指無所不有,沒有一點點缺陷叫多羅。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七)
愚癡熾盛 流轉生死 法界性智 光明照耀
人都有貪、嗔、癡。人之所以有貪、嗔還是因爲癡的緣故。我們假如不愚癡就不會去貪了。知道都是空的假的,還貪什麼呢?!就是因爲我們不明白一切相都是空的假的,以爲是真有就貪得無厭。所以貪、嗔、癡中癡是根本!假如真是愚癡熾盛的人,將來就會流轉生死而墮入畜牲道。畜牲就是很愚癡。所以癡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法界體性智就是指我們的本性光明,它是本來具有的。去掉貪、嗔、癡本性光明就會顯現。
毗盧遮那 導引在前 法自在母 護持于後
毗盧遮那就是法身佛。就是大日如來,也就是普賢如來。是中央一方的佛,他在前引導。法自在是所有法樣樣都自在,根本連法也沒有。法本無法,都空掉了,所以就無所不自在。法自在母就是指一切法根本沒有。所以釋迦牟尼佛傳法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哪裏有什麼法?!只要有個法在,還是法執!法性空了,法執也沒有了,都不可得,就叫法自在母,她在後面護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