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P32

  ..續本文上一頁“迷離道”在這裏就是指六道輪回。

  (二)

  嗟!

  我今夢境中有起現時 愚癡屍睡放逸當永斷

  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 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

  勿如傍生之狀而長眠 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夢境中有就是指我們睡著了做夢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就糊塗了(即“愚癡”),忘記了用功(即“放逸”),身體像死屍一樣(即“屍睡”)。這樣我們怎麼能了生死呢?!所以我們要永斷“愚癡屍睡放逸”,要“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一心不亂”就是“定”。“住實相中”就是一直了了分明而不糊塗,不爲境界所轉。這樣,夢中的幻相就轉化爲大光明,這就是“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保任”是指修行的兩個階段。我們用功修行,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後,就要時時觀照保護,不爲境界所轉,這就是“保”;等到保護圓熟了,就任運自如,不用保了,這就是“任”。只要我們經過不斷的精進用功,就能做到既使是睡著了,也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爲夢境所惑。“勿如旁生之狀而長眠”中的“傍生”就是指畜牲。有很多動物,像熊、蛇等,冬眠時一睡就是幾個月。我們人要有智慧,不能像動物一樣愚癡,昏睡。我們知道:財、色、名、食、睡是五蓋,是遮蔽我們本性光明的壞東西,所以要勤除五蓋。但除“睡蓋”並不是不睡覺,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睡著就糊塗了,在夢中生出種種分別,被夢境所轉,這就是比量境。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做到,既使睡著時,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爲夢境所轉,即現量境。所以說我們睡覺也是在做功夫。這就是“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叁)

  嗟!

  我今靜慮中有起現時 散亂昏沈種種當永斷

  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 “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

  所作已斷一心修行時 不爲煩惱迷惑所隨轉。

  靜慮中有就是在我們打坐入定時,識神所見的一切境界。這還是由于我們六根不清淨,昏沈散亂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永斷“散亂昏沈”。這樣就是“不亂”,就是“定”。定就是指對境不生心,不爲境界所轉,而不是坐在那裏很長時間不動。所以說大定無出入。如果我們執著追求入定,反而不能得定了。因此我們要“無執定住”。“邊中”就是說,我們凡夫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無”,總是向兩邊倒。有兩邊就有“中”,所以叫“邊中”。如果我們在日常動用當中能心空無住,赤裸裸、淨灑灑,一絲不挂,這樣就是“離邊中”。““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中的“生”是指生起次第,“圓”是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密法中修持的二個步驟。在修法前我們都會發願,希望修法能夠有所成就。如果我們果真能“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那麼修法前所發的願就能得到證實(“宣示”就是指實現);就能夠時時刻刻了了分明,不爲境界所轉(即“一心修行時”);就能夠做到作而不作(即“所作已斷”),這也就是佛所證得的真空妙有的境界。這樣就不會再有煩惱迷惑,就能潇灑自在,任運自如了(即“不爲煩惱迷惑所轉”)。

  (四)

  嗟!

  我今死位中有起現時 一切貪求戀著當永斷

  不亂契入顯明教授義 遊心自證無生太虛景

  即將舍離質礙血肉軀 無常死亡臨頭當了知

  死位中有就是指我們死後叁天半或四天之內。在這段時期,我們仍然貪戀著自己的身體、妻財子祿、名譽地位等。一旦知道自己死了,心裏就會很亂。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永斷“貪求戀著”之情。只有這樣,在死位中有時期,才能不慌亂(即“不亂”),才能接受(即“契入”,契是契合之意)別人爲我們行此中有解脫密法。本密法教導我們:在死位中有這段時期,有兩次光明顯現,光明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顯明教授義”(“顯明”就是指光明顯現的時候,“教授義”就是教導、指示)。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一醒悟即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遊心自證無生太虛景”。“無生”即不生不滅的法性身。“太虛”就是指雖然有但實質是虛(即空),“太虛景”就是指真空妙有的境界,也就是證得法身時的境界。“遊心”就是指散亂的心,即妄心。證成法身佛就是舍妄歸真。這段偈文的最後兩句就是說:在我們的識神即將離開身體(即“質礙血肉軀”)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了知”就是了解、知道)諸法無常,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必然的道理。這樣,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磨煉自己,斷除自己的“貪求戀著”之情,到死位中有時期,一切放下,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證成法身佛了。

  (五)

  嗟!

  我今法性中有起現時 恐懼怖畏境相當永斷

  一切顯現認取爲證智 中有境相即此當了知

  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 自識變相“寂”“怒”又何懼

  法性中有起現時,就是指死位中有之後,從第五天開始到第十八天這段時間,共計十四天。這時,亡者慢慢清醒過來,識神從身體裏出來,見到強烈的“光”“聲”“輝”和佛菩薩寂、怒部的雙身像,便産生恐懼和怖畏。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一切顯現認取爲證智”。就是說,一切現相都來源于我們的自內證智(見本書120頁),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都是自識的變化。所以,在這時,我們要永斷“恐懼怖畏境相”。如果我們不驚不怖,在法性中有時期光明顯現時,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報身佛。如果我們恐懼怖畏,甚至嚇得逃避佛光,那就阻礙我們證成報身佛。所以這個時候就是“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千釣一發”就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大義利”就是指成報身佛。

  (六)

  嗟!

  我今輪回中有起現時 意念純一至心當保持

  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 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

  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 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輪回中有就是指法性中有之後至投胎前的這段時間。這段時期,亡者的心念變化非常快,業力所幻現的境界紛紛現前。所以這時應注意保持“意念純一至心”。“至心”就是一心一意,“意念純一”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不隨幻相變化而變。“善妙緣”就是以前造的善因,比如生前修法、做好事等等,就是造善因。這些善因就會盡力幫助我們保持“意念純一”(“求延續”就是保持)。“回頭須憶念”就是說我們要回憶生前善知識的教導和自己所修的法,要下決心“永斷胎門”(“永斷胎門”就是不再投胎)。在輪回中有時期要努力做到心裏空淨(“淨相”就是空淨),不要被幻相所迷惑,當我們看見男女交會的境界時,要斷除嫉妒心,把他們觀想成佛父佛母或上師雙尊,這樣就不會起淫欲心而投胎了。這就是“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 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

  大利喪失意志不堅定 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

  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 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

  或大成就親口所宣說 上師教授亦不安心住

  自欺自身實所不應爲 凡此六綱了知極爲要

  人活的時候沒有好好修法,時間轉瞬即逝。死亡很快來臨,這就是“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無有決定”就是沒有選擇。這時才會發現自己活的時候一直在追求短暫、虛妄的假相,白白荒費了寶貴的一生。這就是“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徒負”就是荒費,“無義事”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爲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爲我們沒有智慧。我們人就是舍棄永恒而追求短暫,舍棄真實而追求虛妄,舍棄大利而追求小利,這就是“大利喪失”;被身外的色、香、聲、味、觸、法牽著轉來轉去,這就是“意志不堅定”;一生不停的求東求西,最後卻不得不落得空手而歸,這就是“空手而返回”。所以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雖然現在已經如此(即“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今茲”就是現在。),但我們還有可以解脫的唯一辦法,就是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這就是“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定解”就是一定能夠解脫,“勝本尊法”就是指本法(“勝”是指殊勝之意)。如果現在不修此法(即“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當下”就是現在),或者對大成就者親口所說的法和上師所傳授的法不能安心的修持(“不安心住”就是不能安心的實修),這樣做就是自欺欺人(即“自欺自身”),實在是不應該(即“實所不應爲”)。以上所說的“中有六綱”極爲重要,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中有救怖願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我今報盡遷謝時 生前眷屬無能助

  獨自徜徉中有道 願“寂”“怒”尊大悲力

  消除無明之幽暗

  “報”是指業報身,就是指身體。“遷”是指走,“謝”是指凋謝,“遷謝”在這裏就是指死亡。“徜徉”是指閑遊、遊徜。這一段偈文的意思是說:如今我的肉身實體已經壞了(即死了),生前的親朋眷屬都無能爲助。我只有獨自在中有險峽道中漂來漂去。願“寂靜”部、“憤怒”部的佛菩薩以大悲力攝受我,把我從幽暗的中有道中解脫出來,消除“無明”,直證明光。

  (二)

  別離愛伴獨漂流 自識幻相將起現

  諸佛悲力垂救拔 不起怖畏中有難

  人生八苦之一就是“愛別離苦”。當亡者到了中陰境界,離開了他所愛戀的親朋好友,孤苦伶仃,到處漂泊。這時亡者的識神幻現出各種各樣的恐怖境界,令他非常痛苦。願諸佛菩薩悲憫、救度亡者,使他面對各種中有境界能不驚不怖,能把他從中有的苦難之中超拔出來。“垂”就是降臨的意思。“垂救拔”就是降臨來救度超拔亡者。

  (叁)

  五智光明此時現 不怖不畏認本面

  “寂”“怒”尊容已近前 確認中有當勿怖

  五智光明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法界體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圓鏡智。在法性中有時期,這五種智慧光明將伴隨著佛菩薩的“寂”“怒”相現前。這時,我們要清醒,要明白這是法性中有時期的境界現前,不能害怕。要敢于認取,敢于承當,這些光明正是自己的本性光明,正是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樣,當下即可證成報身佛。如果不敢承當,認爲這是佛菩薩放的光來接引你,也可以升到佛的淨土得真實受用…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打坐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