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抉隱▪P2

  ..續本文上一頁來相。所以般若時說教用二權一實,即兩種權巧、一種實法。“權”者,乃善巧方便。兩種權巧:一種是隨著衆生的根基而說義理;一種是要把佛的智慧本懷善巧地、暢所欲言地宣抒出來,就是用衆生容易理解的東西來比喻不易理解的東西,而善巧方便地說教。“實”者,是真實說法,說真實佛法,說一乘法,直指我們的佛性、真如實相、諸法空理。華嚴時屬實法,阿含時、方等時屬權法,法華涅槃時屬實法,只有般若時是權實並用,所以般若時說法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又因爲般若爲佛法之心髓、成佛之指南,佛在一代時教五時說法中,都沒有離開般若,故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後。這個時候猶如太陽高升,廣照平原大地。教下比喻爲“熟酥”,就是這個“酥”由生轉熟了,味道更好了,這是對大菩薩說的。

  5. 法華涅槃時

  第五時說法是法華涅槃時。這個時候法運將要圓滿,就像日落西山,佛將要圓寂涅槃了。教下比作是“醍醐”。醍醐上味,是奶味中最好最好的。爲什麼比作是醍醐上味呢?因爲佛在最後八年中,說《妙法蓮華經》等法,純實無權,不說別的法,不講權法,唯有一乘法。佛在法華會上,爲說諸法實相之理,會叁乘歸一佛乘。不管在會人的根性如何,不問他們能否接受,稱性極談,暢宣本懷,說真實佛法。因爲佛快要入滅了,沒有時間了,只有真實說法,佛法才能圓滿。佛當時指出:“一切衆生都是佛。”小根性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哎呀,怎麼一切衆生都是佛呢?我們小乘聖人不知苦修了多少世,才只是證得個阿羅漢果。衆生既未證到菩薩,更未證到佛,怎麼會一切衆生都是佛呢?”所以不相信。當下就有五千人退席了。法華勝會之後,佛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于一晝夜說《大般涅槃經》後,就涅槃圓寂了。

  二.諸法皆空,不住相故,無所得故。

  佛在五時說法中,無不是根據衆生的根性和機緣應病與藥的,所以應緣說法,而無定法。爲了使衆生不誤解佛法,不執著在經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說:“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一個字也沒有說到,表示諸法實相是當體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得。沒有說過一個字,這正是圓滿的極談、佛果的極說。我們在這裏不妨和大家一起仔細地分析一下:

  1. 爲什麼佛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字?

  ( 1)報身、化身是有相的,不是真佛,亦非說法者。有言說的法皆是假法。法身實相,是無相的。真說法者,不說爲說故。

  佛有法身、報身、化身叁身。化身是佛應衆生機緣而顯現的應身,是我們大家都能看得見的色身、肉身。化身說法是用嘴巴講、用口說,或是寫出經文,通過語言文字的表達來說法,這些都是有相的。報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積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莊嚴、不可思議的光明大報身。報身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內證法樂之身;另一種是他受用報身,是佛慈悲,爲攝引菩薩向上而顯現的光明報身,就像經上所說的佛之丈六金身。菩薩看到佛有這樣好的光明報身,發心也要取得像佛一樣的好報身,所以就促進、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精進用功。報身說法不是用嘴巴講,而是放光顯瑞。《楞嚴經》說得很清楚:佛頂上現的化佛在光中說咒,佛按指放光,照到十方諸大菩薩,十方諸大菩薩也放光照佛,等等。有光明就有相,所以智慧光明身也是有相的。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有相顯示,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假的。報身、化身都是有相之身,既然是有相的,就都是幻化的。幻化身說的法,當然是幻化法,不是真法。衆生不認自己的本命元辰,迷惑顛倒,著在相上,造業受報,所以生死輪回也不是真的,而是虛幻不實的。那麼,對虛幻的衆生說虛幻的法,只不過是方便應用而已。所以,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說的法也不是真法。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的真身,以正法爲體,是無相的實相。既是無相,就不能跟哪樣東西相比,所以無法可說。即或想盡辦法,也說不到它。所以真法以不說爲說,無所說是名真說。故《金剛經》雲:“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從前,須菩提尊者在山洞裏靜坐。諸天雨花供養,贊歎須菩提善說般若。須菩提說:“我于般若未嘗說一字,雲何贊歎?”天帝說:“如是。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可見真正說法是“大音希聲”的,頂大的聲音是無聲之聲,是一般人聽不到的。

  講到這裏,我們要談談化身、報身、法身叁個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家一般都認爲,只有佛才具法、報、化叁身,我們凡夫望塵莫及,是沒有法、報、化叁身的。而要想證成法、報、化叁身,還需要等叁大阿僧祗劫,修成果地佛之後,才能圓滿俱足。實際上,我們就是在凡夫地,這法、報、化叁身也一點不缺。爲什麼這樣說呢?所謂清淨法身,就是當我們一念不生時,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靈知。它是無形無相、無實無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人人具有的天真本性。所謂圓滿報身,就是我們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光明,是能夠知道事情怎麼做、工作怎麼完成、怎麼待人接物等等的智慧光明身。所謂千百億的變化之身,就是我們的作用。我們能講道理,研究科學,創造發明,能生産製造各種東西。那麼所創造、建立、生産出來的事事物物都是我們的化身。但是,一般人不明了,錯認爲肉身是我,把肉身以外的東西認爲是我所有。其實,這個肉體不是真我,只是真我的房子,真我的住所。它不是主人公,是仆人。真我(即自性)才是真正的主人。世上的一切事物,一切形色都是我的化身顯現,都是我的變化所作,皆是化身。因此,只要我們能認識到自己的本性,就是認識到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的佛。天真佛性衆生皆具,無所欠缺,不是只人有而異類沒有。你能夠了悟明白,這一念清淨心光,即本體空分,是法身佛;一念無分別心光,即本體顯了分,是報身佛;一念無差別心光,即一切現相俱是本性所變現,是化身佛。你能夠如是了悟明白,精進修行,在事境上勤加鍛煉,除盡執相的妄習,進而度化衆生,積累功德,圓證菩提。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僧叁寶。

  ( 2 )真如實相,無可言說。

  “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真如爲萬法之體,在染在淨,其性不改不變,故曰真如,即衆生真實如如不動之本來面目,亦是一切衆生應緣起用的靈妙真心,亦稱佛性、法性、自性等。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他親證的本來如是之境,非是創說,或是說了之後才有的。這樣,雖說亦同未說,即一字未說。

  佛性是無形無相的,故不可名狀,絕念離知。不是用言說可以說到的,所以叫“言語道斷”;也不是用我們的思想、推理、想像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到,情識不能及,不可言說,說了即不是,所以“動念即乖,舉心即錯”。只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能相應。

  佛最後在靈山一會,拈花示衆。他不講話,只把天人供養的花拈起來,舉示大衆。這時候,在會的人很多,天上的、人間的,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天人罔措。只有迦葉尊者會心微笑相應。(摩诃迦葉尊者心領神會,契入佛的提示,微微一笑,與佛心心相印。)佛立即宣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于摩诃迦葉。”從斯開創了禅宗法門。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法門,不是四禅八定的漸次禅定法。所以,無言說可表,無文字可立。

  ( 3 )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離于言說,方證實相。

  只要我們安住不動,不爲境轉,不著一切相,離諸戲論,實相當即現前。

  佛說《涅槃經》一晝夜之後,就入涅槃了。佛教講的涅槃並不是指人死亡了,細細地講有四種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衆生,不論飛禽走獸、蠢動含靈,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覺性。它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並不因有了肉體軀殼而生,也不因肉體毀壞了而亡,它是不生不滅的。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後,它也是如此;乃至死亡之後,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垢不淨的,這就是涅槃。其意就是寂滅輕安,不生不滅。所謂寂滅,並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滅。只要心不生不滅,寂滅就現前,就證了涅槃妙果。我們學佛修法就是要證到涅槃。

  第二、有余涅槃:是小乘聖人所修所證之果。芸芸衆生執著于我。有我這個人,我就要享受,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貪得無厭,造業受報。由于被善惡業所感,其壽命即有分限,其身形亦有段別。或爲人身,或爲天人,或爲修羅,或爲餓鬼,或爲畜牲,或到地獄,在六道中輪回不已,不得出頭,故其生死爲分段生死。小乘聖人,總認爲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證,這叫法執。他們斷六根時,我執已滅,“人我”已了,善惡不著,所以能夠出六道輪回,了分段生死。但他們入于大我,執著法身的四大種性爲我。同時,羅漢執著于苦集滅道四谛法,辟支佛又執著十二因緣法。法執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滅的變易,意境上即不得安穩受用。吾人修道,由迷轉悟,由凡夫而羅漢、菩薩,每一意境的轉化,恰如一度生死。此意轉而非形遷的變化,即變易生死。小乘聖者還有變易生死在,尚留有尾巴,所以叫有余涅槃。

  第叁、無余涅槃: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淨盡了,也叫做“漏盡通”,這就是無余涅槃。

  第四、無所住處涅槃。這裏有個問題。我們活著的時候,因爲有個肉體在,總須有個寄托處,心裏不免想:一旦一口氣上不來了,四大分散了,到什麼地方安身立命呢?修淨土宗的人說:“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去了。我們依靠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再去修證,我們是有地方去的。你…

《心經抉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