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P10

  ..續本文上一頁疼昀東西,他還來看老和尚嗎?”德山就又回答:“老僧看他有份!”。我看他還有份。這就是禅宗的大祖師的一宗公案。如來觀一切衆生都有疼!大徹大悟的德山禅師,他臨命終也在病疼之中,但他還知道有個不疼的,這就是“金剛智慧”,這個“金剛慧”能摧破煩惱。(金剛智慧不同于其他外道的智慧。有的人學著佛還總不放心,還想找誰學點氣功,或看些外道的書,不是看點這,就是看點那。他根本不知道,這樣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只有金剛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這一部經以金剛慧菩薩爲當機,是經中的主角,就像經中佛所打的這些譬喻。)開淨佛身如出金像。(佛的智慧就打開了,就好像把模子裏的金像打開了,金像也就做成功了。所以,事情也就容易多了,就如同有人所講的“只要去東西”。釋迦成佛了,我們這些佛也成佛了。)

  有一位佛學院的學生,他曾經對我說:“我體會這個“佛性”,就是有這個“性”,而不見得人人都具有佛的智慧。”要是按他這麼一說,當然也就好講了,大家也就容易懂了,他就沒有什麼懷疑了。但是他卻沒注意到釋迦牟尼佛成佛時曾說過的那句話:“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現在你如果認爲凡夫只有佛性而沒有智慧(佛),那不就如同在與釋迦牟尼佛擡扛嗎!這說明什麼?說明難信呀!雖然佛學院畢業了,但他還不懂這個道理,而做自我發揮呢。這都說明這個法是難信之法呀!雖然難信,但你信了,你就有這個智慧!

  對于頓法,許多人只能信漸法,而不能信頓法!因爲他的根器只能信漸法,頓法他不能承認。你把模子一去,佛就出來了,這就是頓法!現在有些修禅宗的人,也不相信頓法,他還在那整天地打坐,只是第五度的禅,而不能相信頓悟。所以,盛教之衰就表現在這呀!

  底下,我們講持這部經的功德。“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若得此經者,是名佛法主。則爲世間護,諸佛之所歎。若有持是經,是人名法王。是爲世間眼,應贊如世尊。”(經文)“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我們對于這部經的禮敬,就當跟禮敬佛一樣。)“若得此經者,是名佛法主。”(得到這部的人,如能真懂,那麼他于佛法就不是門外人了,不但是門內人,而且這是佛法的主人了!)“則爲世間護,諸佛之所歎。”(一切世間、天人、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來護持于他。十六諸佛也都給予贊歎。)“若有持是經,是人名法王。”(如若有人能夠持這部經,他就是“法王”了。這個“法王”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我爲法王,于法自在”的這個“法王”)。“是爲世間眼,應贊如世尊。”(他就是這個世間的正眼,我們對他的贊歎應該像贊歎世尊一樣。)

  今天我們講這部經,並不是讓大家連《金剛經》、《阿彌陀經》都不念了,而去精進念此經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們要通過這部經中的幾個譬喻,以及如來開示,使得我們把金剛智慧帶到我們天天所念的《金剛經》、《阿彌陀經》乃至一句佛號中去,這就是“持是經”。如此,你就是“法王”,你就會被一切世間所護念,一切佛所贊歎。這也就是我們的目的!這部經,前面也談到了,不空叁藏法師也曾翻譯過,叫做《大方廣如來藏經》。如若能夠得到,有此因緣應該讀一讀!他爲什麼要再翻譯一遍呢?不空阿阇黎翻這部經,說明他是密宗,中國的密宗稱爲“唐密”。密宗在唐代盛世一時。日本的密宗,現在日本高野山還有,這很盛!當年就是從唐朝學去的。在中國沒能流傳至今,而在日本卻一直流傳到現在,這說明此經和密教有著極深的關系!不然不空叁藏爲什麼還要翻譯呀!對于密宗,大家存有很大的誤解。以爲所謂“密”就是“秘密”,一定有什麼特殊的竅門。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所謂“密”是指道理太深了!大家不能領會,即使給你說了之後,你也跟沒聽一樣,因而稱爲“密”。密宗的道理就是《大方等如來藏經》的道理,也就是《金剛經》的道理。近如密宗經典《大毗盧遮那成佛經》所說,密宗最根本的五個字可以包括就是“如實知自心”。就是如那個實際、實相來知道自己的心。通過不空阿阇黎的翻譯,就把這個“心”告訴你了。你的心就是已成佛的心!你的心,所有的功德跟釋迦牟尼弗是沒有分別的!可是你就是總在那兒貪嗔癡、煩惱熾盛而不能自主。

  我們對于“如實知自心”這樣的佛的開示,就應該知道我們每個人現在這個身就是一個模子,在種種的愚癡和煩惱之中,這個“模子”是很容易去掉的!就像外頭那個殼,這個“模子”裏頭就有佛。我們知道了這件事,這是一大殊勝的“因”!如道沒有聽說過,你就不知道,你就不敢相信!有時還覺得“我這麼想是多麼“我慢”呀!”其實,我自心中已成就了佛!有人就不敢這麼想呀!而佛就希望你敢于這麼想。大家要知道這就是修行的“因”呀!你要先知道你這個“模子”裏頭就有佛嘛!這才能有下文,下文是什麼呢?就是要去掉這個“模子”。這就很簡單了,你就不用再去買金子,也用不著你再去刻“模子”,也不必再去燒什麼了!都不用了。你只要把“模子”去掉,打開“模子”就可以了!這是很現成的事嗎!“模子”也不是整個的,是兩片合在一塊的,把它掰開就完成了嗎!是徒手之勞的!什麼是“正修行”,這就是正修行!你知道了這個“模子”裏就有佛,這就是正知見,有了正知見才能有正修行!而不要去搞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了。很直接了當、很簡單的。“模子”一打開,佛就出來了,也就成就了,證得佛法了!這就是“如實知自心”。

  第一步先知道、先産生正知見,剛掰開一點你就見到了,也就放心了,你努力繼續去掰開,第一次見一點,就是“悟”;整個都掰開了,全部修行也就圓滿了。掰開同時佛成了!這個“因”與“果”是同時的。所以“性修不二”呀!“性”與“修”不是兩回事呀!“修”就修在“性”上;從“性”上起“修”。我知道了什麼是佛了,就從“性”上起修,修什麼?把“模子”掰開這佛就出來了。修在“性”上,就叫做“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上,這樣修就快了!珠子放了光,光就照珠子,直接了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現現成成,沒有那麼多啰嗦,那麼多繁瑣。所以這就稱爲“無上法”、“頓法”。密宗所講的就是“一生成佛”,就是刹那即成佛。密宗的“無上”就表現在這!“紅教”的特點也就在這!

  從道理上懂得了“如實知自心”,這是彼量的知。真正到了最後,“佛像”被打開出來了,你是佛了,這是現量的知。有叁量:非量、彼量、現量。這個“知”,是指從彼量的知到現量的知。所以,我們一生參學佛法,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到了這就功德圓滿了。密宗的精華就在這,所以不空阿阇黎要翻譯這部經,因爲它跟密法極其密切。禅宗經典《金剛經》雖然沒有直接提出“佛性”、“如來藏”,但是從禅宗的公案中,你就明白了。六祖于《金剛經》只聽了半部,他就壓倒了神秀。所以,漸法和頓法,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只抓住一個漸法把它定死了。應該是有漸有頓呀!漸法也是對的,我們也應贊歎,但是你要是因此而排除頓法,那就不合適了!六祖慧能大師就示現在咱們中國,離咱們的年代也只一千多年的唐代,有曆史記載的!雖然他的修證超過了神秀,而得了衣缽。但五祖的座下五百人各個都尊敬神秀,有神秀在,當然是他得衣缽。他繼承了五祖的法脈,其他人沒份的,他的威望就那麼高!他還做了四句偈。而慧能呢,因爲聽了半部《金剛經》而來到寺院,因爲只是個居土,還沒資格上殿,只是在食堂裏勞動,他的本錢就那麼點,還只是從別人那聽得的半部經,而他也做了四句偈,卻被五祖所看重。而神秀呢,能夠到皇宮給武則天講經,被奉爲“國師”,可想而知他是一位什麼水平的人。可是偏就是被慧能所壓倒,他的四句偈壓倒了神秀的四句偈。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卻能說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看這四句好不好!這智慧是怎麼來的?!

  “人有南北,佛性何分南北。”

  “阿那自家日生智慧,爲甚再做何物。”

  這些話是普通人所能說得出來的嗎?咱們普通人難能“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恐怕是日生煩惱吧!這件事一來就煩惱了;那個事一來就生煩惱了……我們如此,而六祖是“無住生心”。“無住生心”就是頓法;無住了就是去了“殼”了。煩惱就是你的妄想執著,就是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你若離了這“四相”,能夠“無所住”,他本來的佛,他自然就是了!六祖的話是活潑潑的,既不是斷滅也不是死的,而是把“如來藏”的精神完全顯示了出來!當六祖寫了此偈之後,五祖就叫他夜裏來方丈室,再給他講《金剛經》,這第二次講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于是六祖便大徹大悟了,也就是見性了,“殼”完全打開了!于是他說了一句話:“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大地山河種種一切,乃至“十法界”都不離開我們自己當人的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六祖完全開悟了!五祖曾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們要知道“本心”就是“如來藏”。如果不知道這個,那麼你學法無益。學也只種點福田罷了!福享完了,你也就完了,所以五祖說“學法無益”。“若識自心,明白本性,”那麼怎麼樣呢?“是名大丈夫、人天師、佛。”這就是頓法,如果你不識,就學法無益!識了之後,你就是大丈夫、人天師、佛。以上所講說明了,我們通過學習《金剛經》要“明自本心”;要知道這個“模子”中就有佛;打開“模子”就見了佛。在咱們這個世界上,六祖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對于我們來講,這個“無住生心”,不是一般人境界所能達到的!在“別教”而言,天臺宗分爲:藏、通、別、圓四種判教…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