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P10

  ..续本文上一页疼昀东西,他还来看老和尚吗?”德山就又回答:“老僧看他有份!”。我看他还有份。这就是禅宗的大祖师的一宗公案。如来观一切众生都有疼!大彻大悟的德山禅师,他临命终也在病疼之中,但他还知道有个不疼的,这就是“金刚智慧”,这个“金刚慧”能摧破烦恼。(金刚智慧不同于其他外道的智慧。有的人学著佛还总不放心,还想找谁学点气功,或看些外道的书,不是看点这,就是看点那。他根本不知道,这样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只有金刚智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这一部经以金刚慧菩萨为当机,是经中的主角,就像经中佛所打的这些譬喻。)开净佛身如出金像。(佛的智慧就打开了,就好像把模子里的金像打开了,金像也就做成功了。所以,事情也就容易多了,就如同有人所讲的“只要去东西”。释迦成佛了,我们这些佛也成佛了。)

  有一位佛学院的学生,他曾经对我说:“我体会这个“佛性”,就是有这个“性”,而不见得人人都具有佛的智慧。”要是按他这么一说,当然也就好讲了,大家也就容易懂了,他就没有什么怀疑了。但是他却没注意到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曾说过的那句话:“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你如果认为凡夫只有佛性而没有智慧(佛),那不就如同在与释迦牟尼佛抬扛吗!这说明什么?说明难信呀!虽然佛学院毕业了,但他还不懂这个道理,而做自我发挥呢。这都说明这个法是难信之法呀!虽然难信,但你信了,你就有这个智慧!

  对于顿法,许多人只能信渐法,而不能信顿法!因为他的根器只能信渐法,顿法他不能承认。你把模子一去,佛就出来了,这就是顿法!现在有些修禅宗的人,也不相信顿法,他还在那整天地打坐,只是第五度的禅,而不能相信顿悟。所以,盛教之衰就表现在这呀!

  底下,我们讲持这部经的功德。“若持此经者,当礼如世尊。若得此经者,是名佛法主。则为世间护,诸佛之所叹。若有持是经,是人名法王。是为世间眼,应赞如世尊。”(经文)“若持此经者,当礼如世尊。”(我们对于这部经的礼敬,就当跟礼敬佛一样。)“若得此经者,是名佛法主。”(得到这部的人,如能真懂,那么他于佛法就不是门外人了,不但是门内人,而且这是佛法的主人了!)“则为世间护,诸佛之所叹。”(一切世间、天人、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来护持于他。十六诸佛也都给予赞叹。)“若有持是经,是人名法王。”(如若有人能够持这部经,他就是“法王”了。这个“法王”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的这个“法王”)。“是为世间眼,应赞如世尊。”(他就是这个世间的正眼,我们对他的赞叹应该像赞叹世尊一样。)

  今天我们讲这部经,并不是让大家连《金刚经》、《阿弥陀经》都不念了,而去精进念此经了,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们要通过这部经中的几个譬喻,以及如来开示,使得我们把金刚智慧带到我们天天所念的《金刚经》、《阿弥陀经》乃至一句佛号中去,这就是“持是经”。如此,你就是“法王”,你就会被一切世间所护念,一切佛所赞叹。这也就是我们的目的!这部经,前面也谈到了,不空三藏法师也曾翻译过,叫做《大方广如来藏经》。如若能够得到,有此因缘应该读一读!他为什么要再翻译一遍呢?不空阿阇黎翻这部经,说明他是密宗,中国的密宗称为“唐密”。密宗在唐代盛世一时。日本的密宗,现在日本高野山还有,这很盛!当年就是从唐朝学去的。在中国没能流传至今,而在日本却一直流传到现在,这说明此经和密教有著极深的关系!不然不空三藏为什么还要翻译呀!对于密宗,大家存有很大的误解。以为所谓“密”就是“秘密”,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窍门。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所谓“密”是指道理太深了!大家不能领会,即使给你说了之后,你也跟没听一样,因而称为“密”。密宗的道理就是《大方等如来藏经》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的道理。近如密宗经典《大毗卢遮那成佛经》所说,密宗最根本的五个字可以包括就是“如实知自心”。就是如那个实际、实相来知道自己的心。通过不空阿阇黎的翻译,就把这个“心”告诉你了。你的心就是已成佛的心!你的心,所有的功德跟释迦牟尼弗是没有分别的!可是你就是总在那儿贪嗔痴、烦恼炽盛而不能自主。

  我们对于“如实知自心”这样的佛的开示,就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现在这个身就是一个模子,在种种的愚痴和烦恼之中,这个“模子”是很容易去掉的!就像外头那个壳,这个“模子”里头就有佛。我们知道了这件事,这是一大殊胜的“因”!如道没有听说过,你就不知道,你就不敢相信!有时还觉得“我这么想是多么“我慢”呀!”其实,我自心中已成就了佛!有人就不敢这么想呀!而佛就希望你敢于这么想。大家要知道这就是修行的“因”呀!你要先知道你这个“模子”里头就有佛嘛!这才能有下文,下文是什么呢?就是要去掉这个“模子”。这就很简单了,你就不用再去买金子,也用不著你再去刻“模子”,也不必再去烧什么了!都不用了。你只要把“模子”去掉,打开“模子”就可以了!这是很现成的事吗!“模子”也不是整个的,是两片合在一块的,把它掰开就完成了吗!是徒手之劳的!什么是“正修行”,这就是正修行!你知道了这个“模子”里就有佛,这就是正知见,有了正知见才能有正修行!而不要去搞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了。很直接了当、很简单的。“模子”一打开,佛就出来了,也就成就了,证得佛法了!这就是“如实知自心”。

  第一步先知道、先产生正知见,刚掰开一点你就见到了,也就放心了,你努力继续去掰开,第一次见一点,就是“悟”;整个都掰开了,全部修行也就圆满了。掰开同时佛成了!这个“因”与“果”是同时的。所以“性修不二”呀!“性”与“修”不是两回事呀!“修”就修在“性”上;从“性”上起“修”。我知道了什么是佛了,就从“性”上起修,修什么?把“模子”掰开这佛就出来了。修在“性”上,就叫做“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上,这样修就快了!珠子放了光,光就照珠子,直接了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现成成,没有那么多啰嗦,那么多繁琐。所以这就称为“无上法”、“顿法”。密宗所讲的就是“一生成佛”,就是刹那即成佛。密宗的“无上”就表现在这!“红教”的特点也就在这!

  从道理上懂得了“如实知自心”,这是彼量的知。真正到了最后,“佛像”被打开出来了,你是佛了,这是现量的知。有三量:非量、彼量、现量。这个“知”,是指从彼量的知到现量的知。所以,我们一生参学佛法,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到了这就功德圆满了。密宗的精华就在这,所以不空阿阇黎要翻译这部经,因为它跟密法极其密切。禅宗经典《金刚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佛性”、“如来藏”,但是从禅宗的公案中,你就明白了。六祖于《金刚经》只听了半部,他就压倒了神秀。所以,渐法和顿法,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只抓住一个渐法把它定死了。应该是有渐有顿呀!渐法也是对的,我们也应赞叹,但是你要是因此而排除顿法,那就不合适了!六祖慧能大师就示现在咱们中国,离咱们的年代也只一千多年的唐代,有历史记载的!虽然他的修证超过了神秀,而得了衣钵。但五祖的座下五百人各个都尊敬神秀,有神秀在,当然是他得衣钵。他继承了五祖的法脉,其他人没份的,他的威望就那么高!他还做了四句偈。而慧能呢,因为听了半部《金刚经》而来到寺院,因为只是个居土,还没资格上殿,只是在食堂里劳动,他的本钱就那么点,还只是从别人那听得的半部经,而他也做了四句偈,却被五祖所看重。而神秀呢,能够到皇宫给武则天讲经,被奉为“国师”,可想而知他是一位什么水平的人。可是偏就是被慧能所压倒,他的四句偈压倒了神秀的四句偈。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却能说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看这四句好不好!这智慧是怎么来的?!

  “人有南北,佛性何分南北。”

  “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为甚再做何物。”

  这些话是普通人所能说得出来的吗?咱们普通人难能“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恐怕是日生烦恼吧!这件事一来就烦恼了;那个事一来就生烦恼了……我们如此,而六祖是“无住生心”。“无住生心”就是顿法;无住了就是去了“壳”了。烦恼就是你的妄想执著,就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若离了这“四相”,能够“无所住”,他本来的佛,他自然就是了!六祖的话是活泼泼的,既不是断灭也不是死的,而是把“如来藏”的精神完全显示了出来!当六祖写了此偈之后,五祖就叫他夜里来方丈室,再给他讲《金刚经》,这第二次讲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是六祖便大彻大悟了,也就是见性了,“壳”完全打开了!于是他说了一句话:“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大地山河种种一切,乃至“十法界”都不离开我们自己当人的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六祖完全开悟了!五祖曾说过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要知道“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果不知道这个,那么你学法无益。学也只种点福田罢了!福享完了,你也就完了,所以五祖说“学法无益”。“若识自心,明白本性,”那么怎么样呢?“是名大丈夫、人天师、佛。”这就是顿法,如果你不识,就学法无益!识了之后,你就是大丈夫、人天师、佛。以上所讲说明了,我们通过学习《金刚经》要“明自本心”;要知道这个“模子”中就有佛;打开“模子”就见了佛。在咱们这个世界上,六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对于我们来讲,这个“无住生心”,不是一般人境界所能达到的!在“别教”而言,天台宗分为:藏、通、别、圆四种判教…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