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P13

  ..續本文上一頁是肥皂泡。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分別的、可執著的、可計較的、可留戀的了,道理就是這樣!

  但是大家就是過不去,“看得破,忍不過!”。說起來都很高明,遇見了實際問題卻很難。老實說,我們只有勤勞,只有常常提起,用《金剛經》這幾句話來時刻提醒自己。有的時候難免就隨境所轉,當你隨境所轉的時候,要猛提“如夢幻泡影”,這就在“觀照”。我們只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至于《金剛經》深入到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家還辦不到,但是有一個殊勝的方便法,能夠起到暗合道妙的作用,下面就要說了。

  我們就是從這四句偈入手,要能夠進入到“無爲”,而不是“有爲”!所以古大德有偈:“十方同聚會,各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就如同我們今天在居士林,道場來了這麼些位大德,“十方同聚會”,都到這幹什麼來的?我們在這學“無爲”呀!我們不是來學有爲的!“各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這個地方是選佛的考場。什麼人能考取呢?“心空及笫歸”,所以我們就從這能照破、看破這些“有爲法”,不爲它所束縛,契入“實相般若”,這就“心空”了!也就“及第”了,即當選了!

  一再說過,要真入“諸法實相”是多麼的難!只有地上菩薩才有份。但是有一個最殊勝而方便的法,是什麼呢?以我們衆生的生滅心要入“諸法實相”,就是以念佛(念咒)最容易!是殊勝的方便!這就叫“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我們怎麼能達到“無住生心”呢?你越想“無住”,你就越是在“有住”,你一生心就是分別,完全沒有一點《金剛經》的味道。但當你是真正在念佛的時候,你念得綿綿密密,念到最後不知誰在念,也不知道念的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正當這個時候,你什麼都放下了,也就“無住”了!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朗朗現前,這個心是“生”的,不是斷滅的,所以既“生心”又“無住”。這就暗合道妙了!這是一個殊勝的方便法。

  關于淨土宗,有人在海外弘揚了一輩子密宗,最後他也認識到,要講契機還是淨土宗。剛才說了,要入“諸法實相”最容易的是念佛(淨土)和持咒(密宗)。這樣可以不知不覺地暗合道妙,你就可入“無生”。地上菩薩所能做到的事,你就不知不覺地也做到了,因此你的功德極大!因此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此在臨終一念就能往生。它是“諸法實相”的功德。這個功德是無限大的,不是其他一切所能比的!所以,一切法門之中,淨土宗是最爲容易,當然持咒也是如此。

  說起密(宗)來,我是學密的,也是學淨土的,也是學禅宗的。叁者之中,最穩妥的就只有淨土宗。密宗的師父非常難找,種種的邪說異端、魔子魔孫,在這裏頭冒充。大概去年北京就來了一位,他就召集有夫之婦、有婦之夫,在一起合修。還加上表演,就自稱是密宗。對于這些,如果沒有金剛正眼去辨別,就只是好奇,聽說有點特異功能就趕去學,于是上當就上到極點了!一般人是沒有這個金剛正眼的眼力,能認得清哪個是正的阿阇黎,哪個是冒牌的。你如果有這個眼力,那你也不是普通人了。所以不容易,一句活,就叫不容易!

  淨土宗就沒有找師父的問題,你無需找師父,千經萬論,你只要看了書,告訴你,你就念“阿彌陀佛”,只要真正的去念,你就能解決問題。所以說,一切法門之中,淨土宗最爲契機、最爲方便、最爲穩妥!在現在這個末法時代,衆生的根基有限,加上社會生活節奏快,種種的工作、種種的任務、種種的橫禍,這個核電站泄漏了;那個地方又發大水了;又有哪地震了;還有恐怖主義分子到處製造的爆炸……你想像過去那樣的條件下修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說這個淨土宗是一切修行之中的易行道。這個話是龍樹菩薩說的,可不是我說的。別的修行法門是難行道,這些路很難走!唯有修淨土法門是易行道,這是一個平坦的、直的路。因此,我也不遺余力地來贊歎、弘揚這個淨土法門。我寫了一些書,花了多少年的精力,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重視這個法門。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而在淨土宗的經典中,《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大經典,正所謂“此是淨宗第一經”。大家都念《阿彌陀經》,甚至有許多人還不知道有《無量壽經》,因爲《無量壽經》很長,二萬多字,而且文字又很繁雜。此經是曹操(叁國)時代翻譯的,因而文字很古老,大家念起來不像《阿彌陀經》那樣方便。其實,《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是同一部經,古人把它們稱爲大經、小經(或稱大本、小本)。大經就是《無量壽經》;小經就是《阿彌陀經》。就如同《金剛經》與《心經》的關系,大本《無量壽經》像《金剛經》;小本《阿彌陀經》像《心經》。《心經》就是二百六十個字,《阿彌陀經》字數也不多。倒不是字數多就好,少就不好,不一定!之所以稱《無量壽經》爲淨土第一經,是因爲此經中真正地把阿彌陀佛成佛的“因”——因地的修行、因地的發願,這一切都給我們介紹清楚了。于是我們才知道淨土是怎麼來的;佛是怎麼成的佛;四十八願都是什麼;發這些大願是怎麼成就的……而在《阿彌陀經》裏都沒有介紹。極樂世界有種種莊嚴,跟《華嚴經》所述的莊嚴一樣,事事無礙莊嚴的境界,少裏有多、小中有大、一中有多、一秒中有萬萬年……這一切都無礙。《華嚴經》裏所述的事事無礙境界,在《無量壽經》裏都有。“十玄門”在《無量壽經》中一門也不少。大家如果看到我寫的《大乘無量壽經解》,可以發現這種種的具足。

  而有關“往生”,《阿彌陀經》只講了一種:一日一夜至七日七夜念佛。《無量壽經》裏卻講的就多了,如叁輩往生、往生正因等。並且特別說出我們這個世界種種的惡因惡果,五惡、五痛、五燒……衆生都行五惡,現生受苦痛,來生受五燒,這些都告誡大家:不是我們念念佛,將來死了就可生到極樂世界去(沒那麼簡單),而同時也告訴我們,現在作爲人,首先要把人先做好,所以此經是非常完備的一部經典。

  通過對極樂世界的描述,讓我們産生羨慕心,同時對比娑婆世界種種的惡、痛、燒,讓我們産生脫離心。更重要的在于,阿彌陀佛的世界顯現在大會上,讓人人都得以見到,不然光說極樂世界,誰看到了?就是有人去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誰見到了?在淨土叁經中,除《阿彌陀經》外,其余兩部經大家都看見了,所以今天我要說一說《阿彌陀經》裏沒有涉及的部分。《阿彌陀經》與《心經》一樣,都相對比較簡單,作爲常課可以讀《阿彌陀經》,你要研究淨土宗就不可不讀其他兩部經,因爲它內容太少了。而且,將來一切經都滅了之時,最後只有這部《大乘無量壽經》獨有。所以我們就知道《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的重要性了。

  《無量壽經》現在一共有九種會譯本,這九種本子中,哪一種最好呢?就是最後由夏蓮居老師所完成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現在海外的佛教徒已經評定,公認這九種會本之中,這一本是善本,並且收入到了新編的《大藏經》中。我所作的注解,就是依這個本子注的。所以,一切法門中,淨土宗最爲易行;而淨土法門經典之中,又以《無量壽經》最爲殊勝第一。由于這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善本,所以下面我們把重點從《金剛經》轉到這一部經上來。

  今天我們只談這部會本的殊勝與重要性,以使大家都來重視此經。

  第一點,說這一部經本的殊勝,就在于這一本《無量壽經》在第叁品“大教緣起”中,說明了淨土這個教是以什麼因緣而引起的。在法會上,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放大光明“威光赫奕”,就像金子一樣透過佛無礙之身,從裏到外通體現大光明,數千百變,變化不拘。阿難尊者作爲佛的侍者就想了:“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顔巍巍,寶刹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我跟佛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這個情況,這麼殊勝、這麼清淨、這麼光明。我今天能夠這麼瞻仰,真是讓人生出稀有之心。于是:“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曰: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爲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爲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爲宣說。”阿難對佛說:您一定是入了大寂定,入了奇特之法,一定是住了諸佛所住的導師之行。今天不同往常,是最勝之道。過去、未來都是佛與佛彼此相念,世尊您現在是念現在佛呢,還是念他方佛呢?若不然的話,爲什麼能有這樣的光明、這麼的殊勝!請佛告訴我。

  阿難是了不起的聰明,他已經知道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殊勝、這麼光明、這麼功德莊嚴,一定是有念佛。這是阿難的智慧之處。那麼,到底念的是什麼佛?他方佛?過去佛?現在念的又是哪一尊?不是念佛的話,怎麼會有這麼殊勝的境界呢!因爲這個問問題的人是很有水平的,所以佛聽了之後就贊歎阿難:“善哉善哉,當爲哀愍利樂諸衆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你看阿難這個問題一提出來,這個功德比供養多少羅漢、累劫布施無量人民,要強百千萬倍!因爲這個問題問的好,佛回答了,大家都知道方法了,而得到度脫。于是佛就說出如來之所以出興于世到底是爲了什麼。就是要惠予衆生真實之利!佛爲什麼要降王宮、出家、示現成佛?就是要給衆生以真實的利益!所以這部經、這個法門就是如來的本願——要給衆生真實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有段故事在經文中沒有,我下面引證一下:

  父親求法,他就教父親念佛,父親說:你釋迦牟尼佛有好多實相、真如等等殊勝之法,爲什麼不教我修習而教我念佛呢?釋迦佛就說:您歲數大了,那些法您修不起來,而這個法就能解決問題。…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