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看,釋迦牟尼佛對于父親也是教他念佛,教導我們也是念佛。所以佛的大公無私、大慈大悲,我們是要知道的!佛並不是還有什麼保密法告訴父親,而是對待父親一樣也對待我們,沒有把我們當作不堪造就的人。所以我們要感恩呀!感恩佛慈悲給我們說這個法。這是淨土教的緣起。
佛在《無量壽經》中提了“四十八願”,其中第十八願,日本的佛教就是以此作爲根據,也就是完全依于善導大師的教化。善導大師是專弘《無量壽經》的。他把幾種原譯本都作以參考,加以配合,而特別提出第十八願是作爲一切聖教的中心!也就是說,衆生聽了佛的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說的,你臨終有十念若不生的話,佛就不成佛了。其實,佛已經成佛了,拿此做保證,說明衆生只要在臨終能念十句“阿彌陀佛”,甚至只有一念,只此句也能往生。這是《寶王叁昧論》裏講到的。所以佛惠予衆生真實利益。
在現實中,修這個法、那個法的人很多,我的朋友中修各種法的就很多。有觀想的、有持名的,都很殊勝。《觀無量壽經》就是用觀想法,修過此觀想的人都有這種經驗,就是修過之後,全觀不成,不但如此,當重病的時候觀想觀不成功。所以這就顯出持名念佛的殊勝了,持名念佛就是爲了使你到了臨終之時而有受用。平常念佛雖然很好,一旦病到臨終之時,最後都要咽氣了,你如果一念不起來,那不就前功盡棄了嗎!所以我們得說老實話,而不是只說好看就可以了,要真能做到“十念必生”、“一念必生”才成,這就需要平時多下功夫呀!
《無量壽經》講到“禮佛現光”(叁十八品),就是極樂世界現前了。這是一件大事!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觀經》是在皇宮裏講的,當時只有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一些侍女聽,而沒有四衆弟子,所以聽到《觀經》的人很少。而說《無量壽經》的時候,就咱們這地球上的人而言,有大比丘萬二千人,也就是有一萬二千大比丘在法會上,沒有退席的。不比說《法華經》時,還有五千人退席而聽不下去了。此外,還有七千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總共二萬人的大法會。這二萬人大法會上,人人都見到了極樂世界。這是曆史上記載的。所以你能說誰也沒見過極樂世界嗎!有這麼多人看到了!說《觀經》的時候,韋提希夫人及侍女們也都見到了極樂世界。所以淨土叁經中,有兩部經記錄聽經人都親見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
佛當時說:你們誰想見阿彌陀佛的話,你們應向西頂禮,念佛號。于是阿難就起身說了:“我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當他頂禮之時,忽然顯相了,看到阿彌陀佛容顔廣大,“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似大海”;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阿彌陀佛相好莊嚴,就像海上湧出的一個黃金山一樣金色光明。看到了極樂世界、看到了阿彌陀佛,同時又聞十方世界諸佛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其實,即使是現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也還在那稱揚贊歎呢!只不過我們耳朵不行就是了。
接下來阿難又發願,于是阿彌陀佛即于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使一切世界也明現。在這個法會上,不但見到了極樂世界,還聽到了極樂世界以外的其他十方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稱贊。後來佛又放光,十方世界都見到了,咱們這個世界也完全是光明的,唯見佛光,阿彌陀佛的光明耀顯赫。
再看底下,大家要注意,此法會中的四衆包括“聲聞、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所有的都在內了!剛才我說的那二萬人外,還有他方的阿修羅、天人乃至各方的菩薩,那就無量無邊了。最值此注意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包括在內。此會中有一萬二千個比丘、七千個男居士、五百比丘尼、五百女居士,共二萬人都看到了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看到阿彌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恭敬圍繞。”所以,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證明!不要以爲這只不過是個寓言、童話故事,是在安慰我們。孔子、老子,我們誰都沒有見過吧,但是我們承認他們真實存在過,因爲曆史上記載下來的。而這個法會上,有那麼多大衆都親見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並且有經典記載下來成爲曆史事實,所以我們要真實地相信極樂世界的存在呀!
《阿彌陀經》:有世界名曰極樂,其中有佛,號阿彌陀……兩個“有”字,有世界名曰極樂、其中有佛號阿彌陀佛,這兩個“有”字,剛才我們說的那一切都是爲了證明這兩個“有”。
第二點,說明這部經的重要性。
大家看“流通分”,所謂“流通”就是勸大家都來流通。雖然在此我們不詳細講了,但是大家都要給以重視!只有你重視了,你才能去看這部經,才會去研究它。所以我們先要重視起來。
“流通分”從第四十叁品開始:“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诃薩,善獲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爲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慈氏”是佛對彌勒菩薩的稱謂。這一部經,前半部是阿難當機,後半部就是彌勒菩薩當機。這是很殊勝的!彌勒菩薩當機,這說明了什麼道理?當來彌勒下生以後,還是要弘揚這部經。所以佛把這部經囑咐給彌勒。大家要等“龍華會”上才得見到,到那時靠救度衆生的不是講“唯識”,而依然還是這部經。
當你聞聽得此一句“阿彌陀佛”聖號,能真實地心生一念歡喜之心,你起心動念,能引起這麼一念,但這一念是很真實的一念、很清淨的一念。“歸依瞻禮”,歸依阿彌陀佛,願意禮拜、願意“如說修行”,哪怕只是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你要知道這個人得了極大的利益!這個一心念佛的人,他就不是小乘道根氣的人。因而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大乘根氣的人。能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純粹是大乘菩薩。既然是大乘菩薩,那麼,經中又提到有許多“聲聞”,這又是什麼意思呢?“聲聞”雖是大乘菩薩,但他所證、所斷惑的水平,才是剛剛斷了見惑思惑,相當于阿羅漢。還有“塵沙惑”未斷、“無明惑”未斷,還需慢慢地斷。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帶業往生”、“帶惑往生”。你如果發的是小乘心,那就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所以,發心不是小乘心,往生的也不是小乘根氣的人。而是什麼人呢?佛說了,是“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裏頭,這樣的人是弟子中的頭號人物,是第一弟子、笫一流的弟子。
現在是有許多的人不大重視淨土法門,我跟朋友們講過:我也不敢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信仰淨土,但是我卻有這麼一個希望,就是希望每一位都不要輕視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說過,能這麼信,哪怕是一念,清淨單純地一念,就這樣便已不是小乘了!而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了。
佛告訴大家了:“天人、世人、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于此經中生導師想。”我們萬劫千生輪轉于“六道輪回”之中,今天能遇到這個淨土法門,聽到這個淨土法門,這是萬劫千生稀有難逢的這樣一個機遇啊!這就叫“生希有心”。對于這部經裏所說的話,應當把它當作導師,我們要依止。
“欲令無量衆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刹,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要勸衆生信這個法門,所謂“大乘”,就是念念不忘衆生,不忘讓大家接受這個法門。
“無量億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還有許多菩薩想聽、想學這部經還得不到呢!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求這個法呀!“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于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有衆生于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于須臾頃爲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維彼刹及佛功德,于無上道,終不退轉。”這就是說,還有一億個菩薩,由于不聽聞這個法,還都是大菩薩,但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所以需要勸受呀!你如果能夠信受、如法修行,那麼這個人肯定已經蒙受過去佛給他受過記了,而且現在十方佛都要贊歎你的。
那麼,勸大家信受要該怎樣呢?“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所以我們要信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念這部經、執持佛號,不僅自己讀誦並給他人聽,還要真正修行,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念佛號。以上說的就是此經的重要性。
有生就有滅,佛經也都是遲早要滅了的,所以我們看佛教,很講辨證法的!佛法也如此,佛經要一點一點的滅掉。有部經《法滅經》,說的就是哪部經先滅,哪部經後滅的問題。第一部先滅的就是《楞嚴經》。現在就已經有迹象表明了:有人已經著書說《楞嚴經》是僞經。其實佛早就懸記了,將來末法時期,這部經肯定先要滅,因爲謗法的人說是僞經,人們也便慢慢相信這種說法,也都認爲這部經是假的,誰都不去念了。所以,這批人是先走這條路了!
再有就是《涅槃經》,有極高深的道理!經中告訴我們,將來衆生由于根器不夠,所以此經也遲早要滅。那麼,衆生怎麼才能得度呢?佛所以出興于世,就是要惠予衆生以真實之利。于是就把這個最殊勝方便之法,以佛的威力使此經獨留于世。任何經都滅了,獨有這部《無量壽經》留下來。留多久呢?不可能是無限期的。因爲時間因緣,這就取決于衆生的根器了!由于衆生根器不斷消弱,那就不能接受這個法門,既使經在,那也沒人聽信,也就跟沒有一樣的。所以“止住百歲”,只住世一百年!由此可知,從現在算起,也只有百年,爲什麼呢?因爲《無量壽經》才剛剛在咱們中國興起。在日本早就“放光”了,也就是說早就被重視了。在中國,淨宗有段時間衰微了,現在又開始重興。由此也提醒我們,現在能對此經讀誦、演說、…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